代码炼金术师:00后Michael Truell如何用Cursor重塑编程未来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Michael Truell,一位24岁的麻省理工毕业生,与他的团队创立的Anysphere,凭借AI编程工具Cursor在短短16个月内实现用户和估值的指数级增长,成为史上最快崛起的软件公司之一,其背后是对AI编程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不懈探索。

在科技浪潮汹涌的今天,一个24岁的名字——Michael Truell——正以惊人的速度在硅谷崛起。他与三位麻省理工学院的同窗Sualeh Asif、Arvid Lunnemark和Aman Sanger共同创立的Anysphere公司,在短短16个月内,将AI编程工具Cursor推向了全球舞台,用户数突破36万,年化经常性收入(ARR)预计在2025年6月超过5亿美元,公司估值高达90亿美元,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软件公司之一123。然而,与这份令人炫目的成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Anysphere最初“拒绝招聘、产品粗糙”,甚至在早期项目上屡屡碰壁。究竟是怎样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人格特质,让Michael Truell这群“00后”年轻人,在巨头环伺、普遍质疑的AI编程赛道上,不仅站稳脚跟,更以“大家都不信,才是我们的机会”的姿态,“整顿”了整个创业圈?

近日,Michael Truell在Y Combinator的炉边谈话中,首次深度剖析了他们从青涩少年到科技新锐的成长轨迹,以及Cursor从无到有、从粗糙到强大的每一步关键决策。

编程的童年:好奇心与早慧的萌芽

Michael Truell对编程和创办公司的兴趣,萌芽于他的中学时代,那时他已开始阅读研究生论文3。他回忆起第一次接触编程的寒假,他与兄弟尝试开发一款热门手机游戏。面对“一大堆五颜六色、晦涩难懂的符号”——Objective-C代码,兄弟选择了放弃,Michael却坚持了下来,购买教材,最终成功做出了手机游戏。这是他步入编程世界的第一步,也展现了他内心深处_不畏挑战、躬身实践_的特质3

虽然最终发现自己并不擅长游戏开发,但Michael学会了从简单的产品入手。不久之后,他与另一位朋友产生了打造“机器狗”的奇妙想法:一个无需编程,通过正负反馈就能学习、玩捡球游戏的机器人。彼时,2015年,AI领域尚未如今天般炙手可热,Michael和朋友们从Google搜索开始,一路探索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最终接触到了强化学习。他们甚至在简陋的工棚里,克服了微控制器内存不足的限制,自研了微型神经网络库,尽管当时他们并不完全理解背后的微积分原理3。这种_在实践中学习、从零开始解决问题_的精神,为他日后创业埋下伏笔。高中时,Michael还创办了编程竞赛平台Halite,并凭借此获得年轻程序员的最高荣誉之一——ACM/CSTA Cutler-Bell奖,展现了他超越年龄的早慧和领导力1

从MIT到硅谷:屡败屡战的探索之旅

从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与数学专业毕业后,Michael和他的三位联合创始人——Sualeh Asif、Arvid Lunnemark和Aman Sanger——都经历过各自的AI探索,并对AI的未来充满共同的激情。2021年,他们面临人生中的转折点:是投身学术,加入大厂,还是自己创业?当看到GitHub Copilot这样的AI产品问世,以及AI模型快速发展的潜力,他们做出了创业的决定3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Anysphere最初的几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他们曾尝试为机械工程师打造AI“副驾驶”,耗费数月抓取CAD数据,尝试训练模型预测操作。Michael坦言,这更像是“纸上谈兵的 MBA 课程”,因为他们并非真正的机械工程师,技术成果也难以支撑实际需求3。紧接着,他们又尝试开发一款端到端加密消息系统,但在可扩展性和用户吸引力上都遇到了瓶颈,几乎没有用户问津3

“这类项目基本都失败了,几乎没有吸引到用户。”Michael回忆道。但正是这些失败,让他们逐渐认清了方向,意识到_接受现实、承认过去的点子不行_,才能找到真正能让他们“更兴奋”的领域。

“大家都不信,才是我们的机会”:狭路相逢的勇气

在多次碰壁后,Michael和团队一度感到“绝望”。尽管AI编程领域已有GitHub Copilot这样的巨头(2022年其年收入已达约1亿美元3),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他们却做出了一个反直觉的决定:all-in AI编程。Michael对此有一段深刻的阐释:

“根据我们的判断,未来五年内,整个编程流程都将彻底改变,所有软件开发都将有大模型的参与。但当时在领域中工作的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也有自己的产品、也在改进,但没人想建立一个编程全面自动化的世界。其实直到现在也有人不信。可正是因为大家不信,我们才认为有机会、值得试试。”3

这份_逆向思维_和_坚定信念_,成为他们挑战巨头的核心驱动力。当所有人认为市场已饱和,机会已渺茫时,Michael却看到了被忽视的未来图景。最初,他们只是想做一款小众的安全审查工具,或针对特定需求的量化分析平台原型,但随着团队对AI与编程结合潜力的深入探索,“Cursor的雏形在我们头脑中的形象越清晰,最终被认定为是迈入AI的最佳方式。”3 这种_产品驱动、顺势而为_的理念,最终促成了Cursor的诞生。值得一提的是,早在Michael大学时期,Neo合伙人Ali Partovi就对其潜力深信不疑,并许诺投资其未来的任何项目,这背后是对年轻人创新力量的坚定押注1

粗糙的开端,惊人的迭代

2022年底做出决定后,Anysphere团队展现了惊人的执行力。从第一行代码到产品发布,他们仅用了_三个月_。Michael坦言,初版Cursor“非常粗糙”,他们从零开始构建了一个编辑器,尽管大量借用了开源模块。最初的产品形态是一个基于按键命令的AI“万能遥控器”,用户下达指令,AI便尝试解决。他们反复权衡,探索AI以聊天回复、代码建议还是搜索问答的形式介入,在这一过程中熟悉了AI的早期功能,奠定了Cursor的核心基础3

在早期迭代中,他们也发现了一个重要教训:与拥有十二年历史的VS Code直接竞争,从零打造一款成熟代码编辑器并非明智之举。他们迅速调整策略,将Cursor的开发转向“基于VS Code构建”3,如同Chromium渲染引擎之于浏览器,将核心精力集中于AI功能的突破。这种_务实而灵活_的战略转变,让Cursor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更快的发展。

与此同时,团队还采取了_自研模型_的策略。他们参考了Codex的原始论文,发现训练一个高效的自动补全模型成本并不高(约10万美元)3。这项技术能力在2023年产品调试中变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产品规模扩大、用户增多后,Anysphere能够依托海量的使用数据持续优化模型,从而显著增强了产品实力和公司竞争力。

从用户裂变到估值百亿:增长的秘密

Cursor的增长速度是现象级的。自2023年发布以来,用户数迅速增长,到2023年已超过百万,并在短短一年内实现了1亿美元的年化收入,预计到2025年6月将突破5亿美元32。最新一轮的9亿美元融资,更使其公司估值飙升至90亿美元,吸引了a16z、Thrive Capital、OpenAI等顶级投资机构的青睐14

Michael认为,Cursor的飞速增长,首先源于_市场公平_:“只要把产品做好,就能立即在数字上得到体现。”3 每一步产品改进,无论是增强代码库识别能力、提高预测准确性和速度,还是支持更复杂的代码操作,都直接推动了用户增长。他们始终将重心放在“如何让产品变得更好”上。

其次,_口碑传播_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一位联合创始人早在2022年就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分享AI论文和技术讨论,积累了早期的行业影响力。起初,Cursor曾尝试通过邀请名单获取种子用户,但很快他们便放弃了这种刻意营销,转而“只专注产品本身,靠使用体验来做裂变传播。”3 当Cloudflare副总裁分享其8岁女儿用Cursor在45分钟内搭建聊天机器人的视频时,Cursor的火爆彻底出圈1。到2024年,Cursor在Y Combinator孵化器中的采用率已从个位数飙升至约80%,犹如“野火”般蔓延开来3

在用户和营收飞速增长的同时,Anysphere的团队规模却保持着令人惊讶的_精干_。直到2023年底,公司的员工人数仍是“个位数”3。这种极致的_效率_和_专注核心_的创业哲学,让Anysphere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

代码的未来,思考的深邃

2022年底ChatGPT的横空出世,彻底改变了人们对AI潜力的认知,也让Michael团队曾经被视为“奇怪”的工作,一夜之间变得备受瞩目。对于AI将如何重塑软件开发,Michael有着深刻而务实的洞察。他认为,AI是变革性的技术,其影响力可能超越近几个世纪以来的任何技术革命,但这需要“几十年的酝酿”,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逐步实现各个细分能力的突破”,才能最终改变软件开发等知识工作领域3

在Michael看来,在AI发展的“漫长而混乱的过渡阶段”,对于专业工程师而言,“代码依然重要。”AI会逐渐演变成一位“同事”,也可能成为“极其先进的编译器”,隐藏一些代码,但人类仍然需要理解其逻辑,并进行审查和修改。

对于未来哪些技能仍有价值,以及年轻人应该如何准备,Michael给出了充满人文关怀的建议:

“我觉得编程类似于数学,是一种很好的通识教育,我觉得它不会彻底消失。我认为现在学习计算机科学还可以培养很多实用技能。通常当人们进入充满活力的行业时,他们在学校学习的具体内容并不是特别重要,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获得的学习能力,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3

他鼓励所有年轻人,“最重要的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而且要跟其他人一起做。”无论选择什么方向,只要朝着兴趣进发,就一定能在过程中积累宝贵的经验和能力3

Michael Truell和他的Anysphere团队,以其超越年龄的洞察力、对失败的拥抱、以及在“大家都不信”时选择深耕的勇气,不仅打造了一款现象级的AI编程工具,更在无形中定义着软件开发的未来。他们的故事,是00后创业者在AI浪潮中破茧成蝶的缩影,也为所有心怀梦想的探索者,点亮了一盏追逐兴趣、无畏前行的明灯。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