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刚有消息说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2025年就要来中国C端市场,这边国产宇树R1直接把价格干到了3.99万,瞬间让马斯克2万美元的构想“有点尴尬”。看来,人形机器人这片“蓝海”,还没开卷就直接“卷到天花板”了!
最近科技圈吃瓜群众们可是被一条消息炸得不轻,那速度,简直比火箭发射还快!北京时间7月27日,《科创板日报》悄悄放了个“大招”:特斯拉Optimus 3型机器人,预计2025年就要面向咱中国的C端市场了,直接进家庭!1
好家伙,这消息一出,圈里人集体“瞳孔地震”!为啥呢?三天前,马斯克本人在特斯拉Q2财报电话会上,还“犹抱琵琶半遮面”地表示,Optimus 3的原型今年底前能露面,现在还在用2.5版本呢。更关键的是,他还画了个大饼,说未来五年要实现年产100万台的目标。
这么一个重磅到能让特斯拉股价“原地起飞”的消息,马斯克为啥没在“如此严肃的场合”亲自官宣?要知道,当时特斯拉Q2财报那叫一个“惨不忍睹”,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两位数下滑,股价直接跌超8%。马斯克可是当年睡在工厂产线边,靠着中国速度和上海工厂才“起死回生”登顶首富宝座的男人啊!他怎能不知,Optimus入华面向C端,那影响力,可能比当年Model 3国产化还要“王炸”!
擎天柱入华“闪电战”:马斯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这消息放得,多少有点“神操作”的意味。马斯克在电话会上,有六大高管作陪,压力之大可见一斑。然而,他却没提这个足以“扭转乾坤”的重磅消息。难道是想留着当“压箱底的宝贝”,在更恰当的时机抛出来?还是说,这个“入华时间表”实在太超预期,以至于连“钢铁侠”本人都还没准备好亲自揭秘?
无论如何,Optimus需要中国市场,正如当年中国需要特斯拉这条“鲶鱼”来搅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一样。人形机器人这条赛道,可比新能源汽车大得多,而且与AI深度融合后,那爆发出的生产力简直是“YYDS”。这更是中美科技竞争的又一新高地。擎天柱来中国,甚至国产化,那都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大概率就在上海“安家落户”了。
3.99万VS 14万:人形机器人“价格屠夫”驾到?
就在特斯拉Optimus入华传闻甚嚣尘上两天前,中国机器人界“后浪”宇树科技,悄悄扔了个“重磅炸弹”:推出了第三款人形机器人——R1,起售价仅为3.99万元!1
这一下,整个机器人圈都“惊呆了下巴”!要知道,宇树之前的G1要9.99万元,而马斯克构想中擎天柱的售价可是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4万元左右)!这R1,直接把“最便宜的双足人形机器人”这个称号稳稳拿捏了。它全身26个关节、集成多模态大模型,才25KG重,还能“自行改制”,简直是“性价比之王”!
这就好玩了,特斯拉擎天柱要是真来中国打价格战,面对这“3.99万”的杀手锏,那简直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这就像当年新能源汽车赛道上,Model 3面对的不是“剁椒鱼头”,而是更接地气、更贴近民生的“国民神车”一样。马斯克可能得承认,在价格方面,“卷王之王”还得看中国市场。
中国队出击:人形机器人赛道卷出新高度!
当然,R1和Optimus比起来,可能就像“剁椒鱼头和Model 3”的初期版本对比,不在一个量级。但别忘了,中国机器人公司可不是吃素的,简直是“组团开黑”,要拿出“加强连”的人形机器人来和擎天柱掰手腕。
看看咱“国家队”的阵容:
- 智元机器人:刚花了21亿收购上市公司,其Alpha Bot和具身大模型AI2R Brain已在真实场景验证,直接对标特斯拉擎天柱2。
- 宇树科技:除了R1,还有G1等产品,更是“小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和算力采购大单的座上宾3。
- 优必选:人形机器人“港股第一股”,实力不容小觑。
- 极智嘉、越疆等:各有专攻,市场表现不俗。
还有一大批在资本市场“C位出道”的初创公司,比如傅里叶、众擎机器人、千寻智能、银河通用、逐际动力、星海图、自变量机器人、它石智航等等,个个都是“身怀绝技”。
更刺激的是,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也早已“杀入”这片“万亿级赛道”。京东和美团更是上演了“巨头掐架”的大戏4。美团早早就把触角伸向了无人配送和无人机,甚至“买下半个赛道”将宇树科技等明星公司揽入怀中。而京东则以“闪电战”的姿态,一天之内连投千寻智能(押注机器人“大脑”VLA大模型)、逐际动力(给机器人装上“可靠双腿”),以及众擎机器人(实现极致成本控制,打造“价格杀手锏”)4。
这波操作,简直是“全栈布局,野心昭然若揭”。京东的“JoyInside”平台,更是想成为机器人时代的“Intel Inside”,把自家言犀大模型驱动的对话式AI,像“智能模块”一样植入各种第三方硬件。
可以预见,人形机器人赛道,未来的竞争激烈程度,恐怕要比新能源汽车市场“卷”上好几个量级。这场“科技内卷”大戏,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