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ntic Software:WPS灵犀如何定义办公AI的“协同共生”新范式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WPS灵犀以“Agentic Software”模式,颠覆了传统AI Agent的单向交互,实现了AI与办公软件的深度融合与彼此改造。这一创新从根本上将办公智能化从“功能加速”推向“流程重构”,通过模拟“类同事协作”的交互,解决了用户在AI内容生成后持续修改的痛点,展现了金山办公基于场景深度洞察和工程实践的独特竞争壁垒,预示着AI产品“边长边改”的迭代演进方向。

在WAIC2025的喧嚣中,AI产品从早期的“暴力堆参”和“搏眼球”转向了更深层的“实用主义”回归。大模型不再仅仅追求参数的堆砌或华而不实的演示,而是聚焦于是否切实解决了用户需求。从阶跃星辰的“深入核查”到出门问问的TicNote硬件,都显露出行业对实用性、可信度和用户体验的深刻反思。在这种氛围下,金山办公发布的WPS灵犀,以其独特的“Agentic Software”理念,为办公智能体(Agent)领域提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样本,它不仅是一个技术突破,更是一种对未来工作方式和AI演进哲学的深度思辨。

技术范式:Agentic Software与流程重构

金山办公助理总裁田然提出的“Agentic Software”概念,核心在于**“软件和AI要彼此融合、彼此改造”。这与当前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两种AI应用模式形成鲜明对比:一是AI能力被软件隐藏,难以充分发挥;二是AI直接调用软件,却往往因用户需求描述不清而受限。WPS灵犀旨在弥合这一鸿沟,让AI不再是孤立的功能模块,而是内嵌于办公软件中,与用户进行可互动、可修改、可多轮对话的“类同事协作”**。

这种交互模式的创新,直击了AI内容生成的核心痛点:即AI生成的第一版内容几乎不可能直接采用。用户需要的是一个能像“同事”一样,在实时对话中,围绕文档本身进行多次迭代、精准修改的智能伙伴。WPS灵犀通过在Office套件内左侧文档区与右侧AI助理的同屏协同,实现AI对文档的精准改动、显示修改痕迹并保持格式一致,甚至在修改PPT时能自动保持模板风格,这正是其底层技术原理的巧妙之处——AI不仅“生成”,更“理解”并“记忆”文档的结构与格式。

“记忆功能是AI聊天机器人中最实用的特点之一,它让对话更加个性化,也能让用户摆脱‘提示词学习’的门槛,一句话说不清楚,就多聊几句,用自然语言一步步让AI明确需求。”

本质上,WPS灵犀将办公效率的提升从简单的“功能加速”(如一键生成)转向了**“流程重构”**。它不再是单点的效率工具,而是深入到用户工作流程中最耗时费力的修改、迭代环节,真正实现了生产力的跃迁。这种对用户“真需求”的深刻洞察和对流程的系统性重塑,是其技术突破的深层价值。

产业深耕与差异化竞争壁垒

金山办公此次的“接地气”发布,实则展现了其作为拥有37年历史的办公软件巨头在AI时代的独特竞争优势。其核心逻辑是**“技术适配场景,而不是场景迁就技术”**。

首先,场景的深度沉淀与洞察是金山办公构建壁垒的关键。田然指出,“增长的是垂类场景”,而非简单的垂类模型。这意味着,谁对特定应用场景有最深刻的理解,谁就能将AI能力最有效地转化为用户价值。金山办公坐拥海量的办公场景数据,深谙用户在Word、Excel、PPT等组件中的真实痛点和协作习惯,这使其能够精准识别并解决那些看似微小却极致影响效率的环节。

其次,卓越的工程能力成为技术落地的决定性因素。在大模型底层技术趋于稳定的当下,应用层的产品化能力成为竞争焦点。金山办公能够让AI对复杂的PPT格式与结构进行记忆,并在修改时自动保持模板一致,这背后是巨大的工程挑战。田然解释道,这需要**“在组件里面去做一套新的、专门为AI去服务的API,并且让AI调用这个API的时候,AI的知识还能跟这套API能够发挥关系。”**这种教会AI与软件进行深度交流的能力,是其Agentic Software战略的技术壁垒,也是其他“空中楼阁式”AI产品难以企及之处。

金山办公并非一味追逐大模型参数竞赛,而是将技术创新置于实际用户场景和工程实践的土壤中,这使得其产品在白热化的办公赛道中脱颖而出,以一种“不炫技”的方式展现了真正的“硬核”技术实力。

未来工作范式与AI演进哲学

WPS灵犀不仅重塑了办公软件的交互,也对AI在未来工作中的角色提出了新的哲学思辨。田然强调,金山办公认为Agent是**“服务于每个员工的,它不是直接处理需求,而是和员工一起处理需求。”**这与市场上将Agent视为“数字员工”或“替代人”的普遍认知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种“协同共生”的理念,预示着未来工作范式将是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的深度融合。AI不再是简单的工具,也不是完全自主的决策者,而是人类能力的延伸和放大器,它参与到创作、修改、协作的每一个环节,成为一个更智能、更有记忆、更善解人意的“副驾驶”或“思考伙伴”。这有助于缓解“AI取代论”带来的焦虑,并为AI时代的就业和技能转型提供了一个更具建设性的视角。

此外,金山办公对AI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解也极具前瞻性:**“AI产品不是发布出来的,而是长出来的。”**这意味着AI产品在发布那一刻只是起点,其真正的价值在于持续的迭代、成长和对用户需求的动态适应。这种“进化论”的视角,要求AI企业具备长期主义的研发投入、对用户反馈的敏锐捕捉和快速响应能力,这将是未来AI产品竞争力的核心,也将驱动办公智能化进入一个“边聊边改、边改边长”的持续演进新纪元。办公智能化的真正战争,或许才刚刚开始。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