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阿里巴巴CEO吴泳铭描绘了从通用人工智能(AGI)到超级人工智能(ASI)的演进路径,并将其作为阿里云未来十年的核心战略。通过“通义千问开源开放”和“超级AI云”两大核心路径,阿里巴巴正试图构建AI时代的Android与下一代计算机,以3800亿巨额投资重塑底层算力与软件生态,预示着一个由AI主导的“智能化革命”与“Vibe Working”的未来。
一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化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不同于工业革命放大体能、信息革命放大信息处理能力,此次智能化革命将直接放大人类智力,并最终指向超越人类的超级智能。在近期云栖大会十周年之际,阿里巴巴控股集团CEO吴泳铭的演讲,不仅明确指出通用人工智能(AGI)是确定性事件但并非终点,更前瞻性地提出了以超级人工智能(ASI)为终极目标的宏大愿景,并系统阐述了阿里巴巴为实现这一愿景所构建的战略路径。这不仅是对未来科技版图的一次深刻洞察,更是对AI时代产业生态和人类文明进程的一次深层思辨。[1]
ASI三阶段演进:从“学习人”到“超越人”的技术路线图
吴泳铭首次系统阐述了通往ASI的三阶段演进路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晰的技术发展蓝图:
-
智能涌现(学习人):此阶段AI的核心在于通过学习海量人类知识具备泛化智能。互联网累积的数字化知识是其基础,大模型通过理解这些知识,涌现出通用对话、意图理解和多步推理能力。我们已看到AI在数学奥赛等领域逼近甚至达到人类顶级水平,这标志着AI开始具备进入真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
自主行动(辅助人):这是行业当前所处的阶段,也是通往ASI的关键一步。AI不再局限于语言交流,而是通过掌握工具使用(Tool Use)和编程(Coding)能力,在人类设定的目标下自主拆解复杂任务,与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交互,从而“辅助人”。吴泳铭强调,大模型编程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因为Agent能够自主编码,理论上就能解决无限复杂的问题。自然语言将成为AI时代的源代码,Agent成为新的软件形态。未来,Agent和机器人将与人类协同工作,对真实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
自我迭代(超越人):此阶段是ASI实现的核心。吴泳铭指出,其关键在于AI连接了真实世界的全量原始数据和Self-learning自主学习能力。当前AI主要学习人类归纳的知识,缺乏广泛、原始的物理世界交互数据。通过与真实世界的持续交互,获取更全面、实时的数据,AI能更好地理解和模拟世界,发现超越人类认知的深层规律。同时,AI模型和Agent能力提升后,将有机会为自身模型的升级迭代搭建训练基础设施、优化数据流程、升级模型架构,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和进化。当AI能够自我优化、修正偏差并进行智能升级,人类社会将跨越某个奇点,科技进步速度指数级爆发,早期超级人工智能(ASI)便会成型。[1]
这个三阶段路径提供了一个从数据积累、到工具赋能、再到自主进化的逻辑框架,不仅是对技术演进的预测,更是对AI未来发展路径的深刻洞察。
阿里云的战略抉择:构建AI时代的Android与下一代计算机
为支撑这一宏大愿景,阿里巴巴明确了阿里云的两大核心战略路径:
-
通义千问:坚定开源开放路线,打造“AI时代的Android”。吴泳铭认为,大模型代表的技术平台将替代现有操作系统(OS)的地位,成为下一代操作系统。自然语言是AI时代的编程语言,Agent是新的软件,Context是新的Memory。如同PC时代的总线接口,大模型通过MCP连接各类Tools和Agent。在LLM时代,开源模型创造的价值和渗透场景将远超闭源模型。阿里选择开源,正是为了构建繁荣的开发者生态,让全球开发者共同探索AI应用的无限可能。截至目前,通义千问已开源300多款模型,覆盖全模态、全尺寸,全球下载量超6亿次,衍生模型超17万个,成为全球开源社区最重要的模型系列之一。[1][2] 这种策略旨在通过生态开放和广泛渗透,抢占AI时代操作系统的核心地位,类似于安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成功路径。
-
超级AI云:构建作为“下一代计算机”的智能算力网络。大模型作为新的OS运行于AI Cloud之上。每个用户未来可能拥有数十甚至上百个Agent不间断工作和协同,这需要海量的计算资源。计算范式正从CPU为核心向GPU为核心的AI计算加速转变,需要更稠密的算力、更高效的网络和更大的集群规模。吴泳铭预测,未来全世界可能只有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能承载这样的需求。阿里云的定位是“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提供世界领先的智能能力和遍布全球的AI云计算网络。为此,阿里巴巴正在积极推进三年3800亿元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承诺未来持续追加投入。远期规划显示,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以迎接ASI时代的到来。[1][2] 这笔巨额投资不仅体现了阿里转型的决心,也预示着AI算力将成为像电力一样重要的商品,驱动千行百业的运行。
市场与生态的重塑:AI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阿里巴巴的战略转型,不仅仅是技术方向的调整,更是对整个商业生态和价值定位的重塑。
- 算力基建的“数字电网”:3800亿的投入旨在构筑一个“数字电网”,将阿里云打造为最重要的AI基础设施和输出AI智能的最大云计算网络之一。这将直接带动上下游万亿元产业链的发展,为芯片、服务器、能源等多个领域带来巨大的增长机会。[2]
- 模型平台与原生应用:以通义千问为核心的模型平台,结合百炼一站式服务和AgentBay运行环境,正在赋能开发者和企业,加速AI原生应用的爆发。自然语言成为新的开发界面,降低了软件开发的门槛,将潜在开发者从几千万提升至数亿规模。
- 全员AI转型与场景革命:阿里内部正在掀起一场“场景革命”。电商业务中,AI提升了消费体验和商家效率,“全站推广”和国际站的AI搜索引擎Accio均取得了显著成果。To B领域,钉钉正通过AI重塑企业协作,已服务超220万家企业。To C领域,夸克已转型为“AI全能助手”,成为中国用户量最高的AI搜索应用之一。[2] 这些案例表明,AI正在从根本上改造现有业务,并创造全新的交互模式和商业价值。
- 全球视野与中国方案:阿里云的国际化战略,包括在全球新建数据中心和推出国际生态伙伴计划,旨在成为一家“服务全社会AI创新的开放科技平台”,为全球AI创新和转型提供基础设施,输出中国科技企业的AI解决方案。[2]
未来图景:人类与AI的“Vibe Working”与文明进程的跃迁
吴泳铭对超级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抱持乐观态度,他预见人类与AI将形成崭新的协同关系,称之为“Vibe Working”。如同程序员利用AI在短时间内创造系统,未来每个家庭、工厂、公司都将有众多Agent和机器人24小时提供服务,甚至每个人可能都需要使用100张GPU芯片为其工作。[1]
"正如电曾经放大了人类物理力量的杠杆,ASI将指数级放大人类的智力杠杆。过去我们消耗10个小时的时间,获得10小时的结果。未来,AI可以让我们10小时的产出乘以十倍、百倍的杠杆。" [1]
这种智力杠杆的指数级放大,将超越人类的想象,驱动科技飞跃,解决医学难题、发明新材料、攻克能源和气候问题,甚至实现星际旅行。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创造了更多新需求,而ASI的到来将使人类变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强大,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智能时代。这种未来主义的愿景,不仅是对技术潜力的哲学思辨,也隐含了对人类未来角色和潜能的深层思考。
然而,正如任何颠覆性技术,通往ASI之路也伴随着潜在的挑战与伦理考量。AI的自我迭代能力、对物理世界全量数据的连接以及最终的“超越人”,都将引发关于控制、决策权、以及人类社会适应性的深刻讨论。阿里巴巴的战略布局无疑抓住了AI时代的脉搏,但如何平衡商业利益、技术发展与社会责任,将是所有科技巨头在迈向ASI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终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