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在即将来袭的AICon深圳站,快手资深架构师刘中兵要分享个大猛料:他们不光用AI写代码,还让AI化身“架构医生”,专门给复杂系统“体检治病”,简直是把“内卷”玩出了新高度!
AI时代,大家都在聊大模型、AIGC,好像AI就是个负责写文案、画图、聊天甚至偶尔“摸鱼”的“工具人”。但如果告诉你,AI现在已经开始给庞大的系统架构“看病”、“开药方”,甚至还能主动“清理垃圾代码”,你是不是瞬间觉得自己的认知又被颠覆了?别怀疑,这事儿真不是科幻片,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大厂快手的硬核实践。
8月22-23日,一年一度的“科技春晚”——AICon全球人工智能开发与应用大会深圳站即将拉开帷幕。这场大会不仅汇集了阿里、腾讯、字节跳动、微软、华为等一众大厂的顶尖高手,还有商汤、Plaud、Rokid等AI新贵们组团来“秀肌肉” 1。这次的主题,除了Agent、多模态、AI产品设计这些“老网红”外,更聚焦企业如何通过大模型降低成本、提升经营效率的实际应用案例。这不,快手资深架构师刘中兵就将带来一场名为《快手架构成熟度及 AI 辅助诊断与治理实践》的重磅分享,直接把AI在软件工程领域的应用,玩出了“高阶”花活儿 2。
架构“黑盒子”:AI化身“架构医生”到底有多神?
想象一下,你家的别墅越建越大,房间越来越多,线路也越来越复杂,时间久了,难免会出现各种“小毛病”:这里跳闸,那里水管漏水,甚至承重墙可能都有了裂缝。这时候,你是不是需要一个顶级的“建筑医生”来全方位“体检”?对于快手这种体量的互联网公司而言,其背后的业务架构、工程代码、服务运行、数据存储,就是这样一个无比庞大且还在不断膨胀的“技术别墅”。
刘中兵老师分享的,正是快手如何用AI给这座“技术别墅”做“深度体检”和“日常维护”——这套系统,他们管它叫“架构成熟度体系”。它不光能从业务、工程、服务、部署、安全等多个维度,全方位评估架构的“健康状况” 2。更牛的是,AI不再是简单的“报表机器”,而是直接化身“诊断专家”:
- AI辅助波动归因分析/诊断问答:当系统出现异常波动,比如访问量突然下降,或者某个服务响应变慢,传统方式可能需要研发工程师们“人工排查”,翻遍日志和监控系统,耗时耗力,堪称“程序员的噩梦”。而AI,则能像个经验老到的医生一样,迅速定位“病灶”,甚至能进行“诊断问答”,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问题出在哪儿”。这效率,简直是“开了挂”!
- 多维度架构健康度评估:AI不仅能诊断,还能提前预警。它就像一个精密的“健康监测器”,实时评估架构的各项指标,确保整个系统稳如老狗。
用他的话说,这就好比,以前系统出了bug,研发“打工人”得披星戴月地去“排雷”;现在有了AI,直接变身“扫雷大师”,甚至能提前把“雷”都给你“排”了。这波操作,简直是“解放生产力”的YYDS!
AI不仅仅是“工具人”:代码优化、无效代码删除,它都包了?
你以为AI的本事仅限于“诊断”?那就太小瞧它了!刘中兵老师的分享还揭示了AI在“治理”层面的高能表现。
“AI辅助代码优化改造、AI辅助无效代码删除、AI辅助诊断问答等。” 2 — 刘中兵
听到没?AI辅助代码优化,AI辅助无效代码删除!这可不是简单的“重构建议”,而是实打实的“外科手术”:
- AI辅助代码优化改造:想象一个AI程序员,他能一眼看出你的代码哪里不够优雅、哪里性能还有提升空间,然后咔咔就是一顿优化。这对于追求研发效能和系统稳定性的快手来说,简直是“降本增效”的王炸。
- AI辅助无效代码删除:程序员最痛苦的事情之一,就是处理“祖传代码”里那些没人知道干啥用的“陈年老屎”。现在AI来了,直接一键“断舍离”,把那些拖慢系统、增加维护成本的“冗余脂肪”统统切除。这波“断臂求生”的操作,简直是代码界的“刮骨疗毒”!
可以说,AI从“诊断”到“治疗”,已经形成了一套闭环。这不就是大伙儿心心念念的“AI赋能研发体系变革”吗? 3
为什么快手要“内卷”架构治理?这波操作图个啥?
你可能会问,快手作为国民级的短视频平台,业务量那么大,架构复杂是必然的。但为啥要这么“卷”架构治理,甚至把AI都请过来当“全职保姆”呢?
刘中兵老师在演讲提纲中也抛出了灵魂拷问:“业务架构膨胀与治理的痛点?好的架构如何定义?” 2 答案其实很简单:
- 降本增效,活下去才是王道:在当前互联网大环境下,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精细化运营和降本增效成了所有公司的必修课。优化架构、提升研发效率,直接关系到公司的“钱袋子”和“生命线”。AI能自动优化代码、诊断问题,省去大量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简直是“省钱小能手”。
- 用户体验是生命线:快手每天亿万用户在线,哪怕是几秒的卡顿,都可能造成用户流失。一个稳定、高效、可扩展的架构,是支撑这种用户体量的基石。AI辅助诊断和治理,确保系统“不出幺蛾子”,用户的“丝滑体验”才能得到保障。
- 大厂“内卷”的必然结果:当所有公司都在追求极致效率和稳定性时,这种“AI+架构治理”的深度融合,就是大厂“军备竞赛”的又一个缩影。谁能更快、更准、更省地解决技术问题,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所以,快手这波操作,不仅仅是秀技术,更是实打实的商业逻辑。这不就是AI驱动业务增长的新路径吗?
AICon深圳站,除了快手这场“硬核”分享,还有AI Infra、Agent应用新范式、智能硬件与具身智能等十多个专题论坛 1。可以预见,AI已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冷女神”,而是真正深入到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成为提效降本、驱动业务增长的“万金油”。各位“打工人”和“技术爱好者”们,是时候更新你的AI“工具箱”和“知识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