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正加速其AI战略向Agent应用转型,旨在通过可执行的智能体提升用户体验和产品效用。这一战略核心在于充分利用微信和游戏两大生态的深厚潜力,为AI Agent提供独特的场景与连接能力,同时在基础设施层面构建全面的支持体系。
2025年,全球AI竞赛已从大模型算力的比拼,转向AI应用落地的深度较量。在这场关键的转型中,中国科技巨头腾讯的战略焦点正变得日益清晰:AI Agent,或者说智能体,已成为其AI版图中最具分量的“王牌”1。这种转变并非简单的技术迭代,而是一次深刻的战略迁徙,标志着腾讯正从提供通用AI聊天能力,迈向构建一个能够执行复杂任务、深度融入用户生活与业务流程的AI生态系统。
从对话到执行:腾讯Agent的战略跃迁
第一季度,腾讯旗下多款产品纷纷接入大模型,叠加AI聊天功能,这更多是市场对大模型“可用性”提升的初步反应。然而,用户在实际使用中很快发现,仅限于“聊天”的AI应用缺乏足够的差异化和实用性,在用户留存上面临挑战。腾讯管理层也坦承,为留住“元宝”等原生AI应用的新用户,耗费了大量精力。
进入第二季度,腾讯的AI策略明显聚焦于两个核心方向:探索更具执行力的AI应用,以及围绕AI应用构建更高效的开发生态。这正是AI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用、好用、多用”正成为AI产品的更深护城河。像Manus、Fellou、Youware等创新AI应用已展示出执行复杂任务、提供全新交互界面的潜力,将AI聊天降格为一项基础能力,在其之上叠加更强大的任务执行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腾讯开始频繁提及Agent,并着手对其核心产品进行“Agent化”改造。QQ浏览器便是典型案例,它不再仅仅是简单的AI聊天机器人,而是被改造为一个集AI搜索、AI浏览、AI办公、AI学习、AI写作于一体的AI助手与工作台组合体。通过整合“AI高考通”、“下载助理”、“更新助理”、“股票助理”等多个垂直Agent,QQ浏览器正尝试承载更多、更复杂的任务。这种改造既是激活老产品,也是探索AI应用新形态的实践。
然而,QQ浏览器在转型中的谨慎也值得关注。它选择同时兼顾传统导航页面和AI交互页面,将选择权交给用户。这种“后发先至”的策略是腾讯一贯的风格,但它是否会拖累产品创新的进度,仍有待进一步观察1。
更深层次地看,Agent的形态与腾讯的to C属性高度契合。腾讯的根基在于其强大的C端用户连接能力,社交、游戏、电商、金融、办公等业务无不是基于这种连接能力实现用户触达。对腾讯而言,“做Agent就是做生态,做生态就是做入口”1。在腾讯庞大的数据、应用、服务资源和高效连接链路上建立起来的Agent生态,将能够通过手机、电脑、汽车等多场景触点,最终依靠微信实现用户、场景与服务的连接。应用宝对电脑端的重视,正是为了在未来的Agent生态中,布局AI能力的分发入口,提供对多种AI能力形态(如APK、EXE、网页、智能体、大模型)的支持1。
微信与游戏:AI Agent的战略纵深
任何企业若想建立丰富的AI应用或Agent生态,都需具备三大条件:系统级的连接力与掌控力、足够丰富的应用场景,以及支持AI能力进化的资源与经验。对于腾讯而言,微信和游戏业务恰恰提供了这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纵深”。
首先,微信是一个规模庞大的流量池和系统级应用。拥有13.82亿月活用户和9.49亿小程序用户,微信构成了全球最大的数字生态之一2。元宝等AI应用被引入微信聊天界面,正是为了借助其庞大的流量进行引流,并让用户以最自然的方式与AI交互。微信的连接能力、支付能力以及小程序生态,使其成为一个运行在软件端的“操作系统”。一旦这个系统实现AI化改造,它便会成为一个天然的通用Agent入口。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曾表示,微信生态中的Agentic AI有机会做到非常独特。这源于它能够连接社交关系链、通讯与社区能力、公众号与视频号等内容体系,以及数以百万计的小程序。这些组件涵盖信息、交易和运营能力,跨越多个垂直领域,从而能够构建出区别于一般Agentic AI的差异化产品1。微信积累的这些能力和服务,既是AI应用的理想开发场域,也可以通过Agent形态,输出到微信之外的更多场景。例如,腾讯已与长城汽车合作,将微信生态与智能座舱场景Agent化融合,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车内Agent在微信上完成点餐等操作1。微信还拥有广泛的账号体系和庞大的个人资料库,这为Agent提供更加个性化、有记忆的服务奠定了基础,但前提是必须妥善保护用户隐私。
其次,游戏业务为腾讯的AI提供了巨大的应用场景纵深。腾讯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上指出,AI技术将是推动游戏业务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大型竞技类多人游戏中。目前,腾讯在游戏AI应用上重点探索三个方向:
- 新手培训: 如《和平精英》中的数字人吉莉,通过AI聊天提供武器搭配和战术策略教学。
- 陪玩: 尽管尚处于早期阶段,但《暗区突围》和《和平精英》已开始演示或应用AI陪玩功能。
- 防作弊: AI在检测和阻止作弊行为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AI队友、AI培训等领域蕴含着巨大的付费潜力和商业价值,是腾讯能够抓住的相对实际的机会。此外,腾讯还在探索如何利用AI加速游戏内容的创作,其深厚的游戏开发经验和庞大的业务体量,为AI参与游戏内容生产创造了理想的条件。
基础设施支撑:构建AI生态护城河
要支撑如此庞大的AI Agent生态,强大的底层基础设施至关重要。腾讯云的核心任务正是为微信和游戏这两个战略纵深提供全生态保障,包括算力、模型和云服务支持。更重要的是,腾讯云还需为搭建开发者生态提供工具,并承担将腾讯AI能力向B端客户输出的渠道功能。
在2025腾讯云AI产业应用峰会上,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提出了“让AI人人可用”的口号,并认为AI正在跨越产业化落地的门槛,站在普及应用的全新节点上1。为此,腾讯云升级了两项基础能力:
- 智能体开发平台 (TCADP): 该平台提供多种构建智能体的模式和配套工具,支持零代码实现多Agent的转交协同,从而赋能企业和开发者构建更强大的Agent3。
- 腾讯乐享企业AI知识库: 帮助企业对知识的有效性、更新时间、权限进行管控,确保AI能够高效准确地利用企业知识。
腾讯云副总裁吴运声表示,这些平台整合了腾讯已有的技术和能力,旨在服务客户和开发者。企业利用这些平台搭建的Agent,最终将通过微信、QQ浏览器、应用宝等腾讯旗下的场景入口服务于C端用户1。
在模型层面,腾讯也同步进行了产品和组织的更新。5月,腾讯发布了混元Image 2.0、视觉深度推理模型T1-Vision、混元3D、端到端语音通话模型混元Voice等一系列模型产品。这些模型产品可通过腾讯云和小程序AI插件被开发者调用,后者为微信Agent的开发和探索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组织架构上,腾讯在4月9日正式组建了“大语言模型部”和“多模态模型部”,并将多个相关部门重组。新成立的部门负责人均向混元大模型负责人、腾讯公司副总裁蒋杰汇报,这表明腾讯的大模型研发团队力量正变得更为集中和高效1。
然而,腾讯在大模型训练上仍保持着一定的谨慎。在财报电话会上,腾讯管理层将大模型研发对GPU的使用优先级放在了第二位,而第一位是能够带来直接回报的应用场景,如广告业务和内容推荐产品1。这意味着腾讯更侧重于通过AI优化现有业务,快速实现收益增长,而非盲目追求模型规模。
如果对中国主要AI参与者的竞争态势进行粗略评估,阿里巴巴在模型能力上有所领先,但需补强入口;字节跳动在组织能力上表现突出,视频仍是其重要突破口。而腾讯,则凭借对连接链路的强大掌控,正有机会建立起其“后发优势”。这种优势的兑现,需要腾讯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在谨慎与爆发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
References
-
窄播 (2025/6/18). Agent成了腾讯AI最大的牌面. yfchuhai.com. Retrieved 2025/6/19. ↩︎ ↩︎ ↩︎ ↩︎ ↩︎ ↩︎ ↩︎ ↩︎ ↩︎ ↩︎
-
360WHY (2025/6/18). 2025年腾讯控股(00700.HK)深度分析:AI Agent生态价值凸显,14亿用户构筑超级入口. 360WHY. Retrieved 2025/6/19. ↩︎
-
华尔街见闻 (2025/5/21). 腾讯在Agent战场火力全开. 华尔街见闻. Retrieved 2025/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