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硅谷这波AI创业浪潮,简直是年轻人的「青春变形计」!一群20岁出头的00后、甚至10后「小孩哥」们,集体从名校「退学」,不是去网吧开黑,而是直接下场搞AI,动不动就估值几十亿,这是要「卷」翻整个硅谷的节奏啊!
最近,硅谷AI圈简直是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只不过,这群“少年派”不是在海上漂,而是在AI的浪潮里“浪”出了新高度!你以为的科技大佬还是那些白发苍苍的geek?图样图森破了。现在,这帮“后浪”们,平均年龄可能比你家路由器还年轻,却已经纷纷扔掉了名校毕业证,甚至直接翘课、辍学,毅然决然杀入AI战场,誓要用代码和算法“改变世界”(和自己的身价)。这操作,简直让人直呼:这碗青春饭,AI吃得真香啊!
卷出新高度:00后杀疯了,大学算个啥?
想当年,我们还在图书馆为期末考熬夜秃头,人家00后可不惯着。当AI的风口呼啸而过时,他们选择了**“退学保平安”**,不是怕挂科,是怕错过这波百年一遇的AI红利!
比如乔治城大学的Brendan Foody,大二一结束,“拜拜了您嘞”,直接杀到旧金山创办了Mercor1。这是一家专门做AI面试和简历筛选的公司。你想想,以后面试你的可能不是HR小姐姐,而是个没有感情的AI面霸!而且,人家可不是玩票,据网易新闻报道,Mercor在2024年估值已达20亿美元,拿了1亿美元融资,年收入直逼5000万美元,月增长率高达40% 2。据说,OpenAI都是它家的大客户之一。好家伙,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闷声发大财”吗?
还有那位没上过大学的Jaspar Carmichael-Jack,直接把广告牌怼到旧金山大街小巷,高喊“停止雇佣人类,雇佣AI销售智能体Ava!”1 这波**“死亡营销”,直接把人们对AI取代人类的恐惧值拉满,也让他的公司Artisan一夜成名,成功融资超3500万美元。这“狼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
MIT的Karun Kaushik就更绝了,原本只是个课外项目,结果一不小心搞出了个处理敏感数据合规的AI工具Delve,然后就…“一拍大腿,辍学创业!”1 现在团队都20人了,融资金额也突破了3500万美元。不得不说,这群人,简直是把“学业”和“事业”的优先级来了个乾坤大挪移。
“这感觉就像一个AI的拐点。在斯坦福,几乎我认识的每个人都在辍学创业。” —— Rithika Kacham,22岁,斯坦福辍学生,如今也创立了Verita AI1。 (是的,你没听错,“辍学”正在成为硅谷的“毕业照”!)
小小年纪,野心却不小:10后「小孩哥」都来抢饭碗了?
如果00后创业已经让你“瞳孔地震”,那10后呢?别眨眼,更狠的来了!
想象一下,你13岁还在和同学研究奥特曼,人家加拿大的Michael Goldstein已经成了AI智能体公司FloweAI的CEO1。他不仅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每月营收1万美元**,手底下还招募了一群顶尖大学生!这不叫“小孩哥”,这叫“霸总养成系”啊!
英国的Toby Brown,16岁,直接**“不考GCSE了,硅谷见!”** 他开发的Beem,被称为“AI原生计算机”,能帮你处理各种“狗屁倒灶”的繁琐事务,比如管理日程、邮件,甚至还能**“看眼色行事”,根据你的习惯给出提醒。这孩子7岁学编程,10岁装电脑,13岁就混迹青少年客社区,这简直是从小就带着“外挂”出生**的嘛!1
这些少年们用行动证明:
“在创造AI的下一个未来时,年龄从来都不是限制。”1 (嗯,看来AI时代,“少年老成”才是新潮流。)
顶流学霸组团开黑:AI界「天选之子」的降维打击
光有野心和勇气可不够,这波“少年派”里,还有不少自带光环的“学霸大佬”。
比如连获三届IOI金牌的Scott Wu,简直是编程界的**“三好学生”模板**。他创立的Cognition AI,直接搞出了号称“全球首位AI工程师”的产品Devin1。这意思就是:你还在辛辛苦苦敲代码,人家AI已经能帮你把活儿都干了,甚至连“程序员”这个职业,都可能被它重新定义。你说这算不算**“降维打击”**?
还有那个从布朗大学毕业就迅速进入Y Combinator孵化营的Michael Truell,他搞出了AI编程工具Cursor1。在大厂还在“beta内测”的时候,Cursor已经**“闪电战”**般铺向了真实用户。他对AI的理解是:“写代码早就不是重点,把AI当成产品,才是游戏的开始。”这思路,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快人一步”!
更“狠”的,是哥伦比亚大学辍学的Roy Lee。他创立的Cluely,被看作是专注于“AI驱动的工作自动化”的“作弊AI”1。用他的话说:
“年轻不是标签,而是成本优势。”1 (言下之意:我没那么多条条框框,就是比你快,比你敢!)
王炸登场:一个神话的诞生,与「少年派」的狂欢
如果说前面这些是“排头兵”,那Alexandr Wang,就是这波“少年派”的**“精神图腾”。这位1997年出生的“真·Gen Z大佬”**,9岁拉小提琴,六年级搞数学竞赛,初中进编程圈,19岁从MIT辍学,一手创办了Scale AI1。
Scale AI最初只是给自动驾驶标注数据的,后来一路开挂,变成了服务美国国防部、微软、OpenAI的企业级AI基础设施服务商,估值一度冲到70亿美元。更炸裂的是,2025年Meta豪掷143亿美元收购Scale AI近半股权,Alexandr Wang直接空降Meta,担任**“超级智能实验室”首席AI官**1!
从MIT辍学生到Meta核心决策层,他只用了9年。这哪是**“开挂”,这简直是“人生重开”**啊!
这些Z世代的CEO们,大多从大学宿舍、孵化器起步,习惯凌晨三点开会,也习惯边打乒乓球边找投资人1。他们把工作当作生活方式,也在用肉眼可见的速度,重塑AI创业的“年龄门槛”。
Greylock的投资人Saam Motamedi感慨:“19岁已经不算早了。”1 (言外之意:再不努力,你连给“小孩哥”当员工的资格都没了!)
19岁辍学、组队搞AI、搬进旧金山、对着投资人讲“改变世界”——是不是有点眼熟?20年前,小扎当年带着Facebook闯入硅谷;如今,新一代少年CEO正在为AI上演同样的剧情——夜里打乒乓、白天跑融资,写代码、做产品、讲愿景。这不再是某个天才的孤胆传奇,而是一整个**“少年派”的集体上场,共同瓜分AI时代的第一桶金**。
这个时代,你还在犹豫要不要买个AI大模型账号,人家已经用AI造出个独角兽了。所以,各位打工人、准创业者们,AI的列车已经加速驶离,是上车还是原地“蒙圈”,就看你有没有那股子**“不破不立”**的劲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