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AI应用群体性崛起:a16z榜单背后的全球商业与技术范式变迁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a16z最新全球AI产品榜单(截至2025年8月)清晰地描绘了华人团队在应用层面的群体性崛起,尤其在图像视频处理和AI Agent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商业化潜力。这种趋势不仅体现了技术普惠与精细化运营的成功,更预示着全球AI竞争格局正从模型层向应用层加速传导,而持续创新与全球化合规将是华人团队保持长青的关键。

2025年8月28日,全球知名风险投资机构a16z发布了其第五期全球Top50 AI产品榜单,通过Similarweb和Sensor Tower的数据,揭示了Web和App端AI应用的最新竞争格局。这份榜单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华人团队在全球AI应用市场中持续增强的存在感和突破性的表现。新上榜产品中,华人团队贡献了App端14款中的8款,以及Web端11款中的4款,这不仅仅是数量的增长,更是中国AI生态系统在全球商业版图中地位提升的显著信号。

华人AI军团:崛起路径与商业策略

华人AI团队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技术积累、市场洞察与灵活商业策略综合作用的结果。在App端,美图和影笑科技两大图像视频领域的老牌出海厂商堪称“最大赢家”。美图旗下的Wink、AirBrush、BeautyCam等产品,加上此前已在榜的Meitu和BeautyPlus,使其生活场景相关的5款产品全部进入全球AI产品MAU Top50。其成功秘诀在于一套**“潜在爆款功能+社媒自发传播+KOL接力增长”**的三板斧策略,展现了对用户趋势的敏锐捕捉和高效的市场推广能力1

影笑科技的YouCut和Peachy则通过**“瞄准垂类场景,极简界面+基础功能”**的设计思路迅速崛起。YouCut专注于Vlog剪辑,Peachy则深耕人像美颜,两款产品均以用户体验的“短平快”为核心,集成了AI画质修复、AI字幕、AI绘画等功能,将复杂AI能力封装成直观易用的工具,有效地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并快速获取了数千万的MAU1。此外,字节跳动的Gauth在经历下架风波后重回榜单,爱诗科技的PixVerse和作业帮旗下的PolyBuzz也相继闯入,后者更在探索订阅之外的变现模式,推动收入增长,这显示出华人团队在商业模式创新上的不懈努力1

Web端, Manus、阿里巴巴旗下的Quark和Qwen,以及图像视频领域的Remaker代表了华人团队的新势力。Manus的爆火,在于其实现了从“搜索信息”到“交付结果”的跨越,引发了一轮AI产品“Agent化”的浪潮,并在国际化进程中将总部迁至新加坡,显示出其对全球市场的野心与适应性1。阿里巴巴的Quark和Qwen则展示了国内科技巨头在通用大模型和“超级搜索”领域的布局深度,Quark作为“AI旗舰应用”,整合了AI对话、深度思考与交付结果,预示着搜索范式的新变革1。Remaker则通过整合主流图像视频AI功能,并以“小工具”形式提供,辅以强大的SEO能力,实现了流量的快速增长,体现了精细化运营与市场渗透的效率1

AI应用范式演进:从工具到智能体

这份榜单不仅是市场份额的展示,更是AI应用技术范式演进的缩影。

“从用户使用AI工具完成特定任务,到AI智能体(Agent)自主理解意图并交付复杂结果,这一转变是AI技术由‘辅助’走向‘赋能’的关键飞跃。”

Manus的成功正是这一趋势的鲜明体现。它不再仅仅是提供一个AI功能,而是尝试模仿人类的工作流程,通过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自主规划,完成从数据收集到结果呈现的全链条任务。这背后是更复杂的AI编排、工具调用和多模态理解能力的融合,标志着AI应用正迈向更高层次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这种“Agent化”不仅提升了用户效率,也重塑了人机交互的边界,为未来AI驱动的生产力工具描绘了新的蓝图。美图和影笑科技将AI能力深度集成到产品体验中,让AI“隐形”于流畅的用户操作背后,也是殊途同归地提升了AI的“智能体”属性,让其更像一个能理解用户意图并主动提供帮助的伙伴。

挑战与前瞻:长青之道与全球竞合

尽管华人AI团队在最新榜单中表现抢眼,但“如何持续留在榜单上”这一问题,却指出了未来竞争的核心挑战1。在五期榜单中,唯有李白人工智能实验室的Cutout.pro一款华人团队产品能够始终坚守,这警示着新上榜者必须在技术创新、用户留存和商业模式上构建深厚的“护城河”1

未来3-5年,AI应用市场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

  • 技术层面:基础大模型的性能提升将继续推动应用层创新,多模态AI、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将逐步赋能更多消费级和企业级应用。华人团队需要关注底层技术的迭代,并迅速将其转化为可感知的用户价值。
  • 商业模式:单纯的订阅或广告模式可能不再足以支撑持续增长。融合AI的增值服务、内容生态构建、以及基于Agent的“按效果付费”模式,都将成为新的探索方向。
  • 全球化与合规:Manus总部迁至新加坡的案例提醒我们,出海不仅是流量和市场的拓展,更涉及数据隐私、算法偏见、内容审核等复杂的AI伦理与治理挑战。华人团队需要更深入理解并适应不同地区的法律法规与文化语境,构建符合全球标准的运营体系。
  • 生态竞争:科技巨头如Google、Meta等也在加速布局AI应用,并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生态系统优势形成强大的壁垒。华人AI企业需要在特定垂类市场持续深耕,或寻求跨界合作,以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华人AI应用群体性崛起,是全球AI技术竞赛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它们以务实的商业策略和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在AI应用层找到了突破口。然而,要从“榜单赢家”走向“行业引领者”,华人AI团队仍需在技术根基、商业创新和全球化治理等维度上不断深耕,以应对未来更加复杂多变的挑战,真正实现“长青”。

引用


  1. 全球Top50 AI产品榜单更新,华人团队成最大赢家?·白鲸出海·张凯然(2025/8/28)·检索日期2024/08/29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