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AI战略的“豪赌”:从AGI到ASI,重塑数字文明的终局之战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阿里巴巴在吴泳铭的领导下,以“AI驱动”为核心战略,明确将超级人工智能(ASI)定为终极目标,并通过通义大模型的开源开放和对超级AI云的巨额投入,试图重塑全球AI和云计算的产业格局,开启一场深刻的数字文明变革。

吴泳铭上任阿里巴巴CEO两年之际,一场在云栖大会上发布的“核弹级”AI战略,不仅让阿里巴巴股价飙升,更向全球科技界抛出了一个宏大而深远的命题:AI的终局不是通用人工智能(AGI),而是超越人类智能的超级人工智能(ASI)。这不仅是阿里巴巴对自身发展方向的重新校准,更是一次对未来数字文明形态的哲学式预言与商业豪赌1

战略锚点:从“AI驱动”到ASI的终极愿景

阿里巴巴的AI战略,在吴泳铭“AI驱动、公共云优先”的明确指引下,正在加速从概念走向实践。其中,将AI的终极目标设定为ASI,而非业界普遍探讨的AGI,体现了极强的前瞻性与雄心。吴泳铭将通往ASI之路划分为三个阶段:“智能涌现”(学习人)、“自主行动”(辅助人)和“自我迭代”(超越人)1。目前,我们正从“智能涌现”迈入“自主行动”阶段,AI不再是停留在玩具层面的对话模型,而是具备了真实世界任务执行能力,正成为渗透千行百业的生产力工具。

这一愿景背后蕴藏着深刻的哲学思辨:如果AGI旨在将人类从80%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那么ASI则可能孕育出“超级科学家”和“全栈超级工程师”,以指数级速度解决人类尚未攻克的科学和工程难题,甚至重构我们对存在和创造的认知。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跃迁,更是对人类文明边界的极限探索与拓展

技术底座:从模型“内卷”到全栈智能

为支撑ASI的宏大目标,阿里巴巴在技术层面展现了全栈AI体系的深度布局和极限投入

首先是模型层的“丧心病狂式内卷”。在最新的云栖大会上,通义系列大模型一口气发布了七款新模型,包括性能“超过GPT-5、Claude Opus 4”的旗舰模型Qwen3-Max2、下一代架构Qwen3-Next、编程模型Qwen3-Coder、视觉模型Qwen3-VL,以及全模态Qwen3-Omni和语音模型通义百聆等。Qwen3-Max预训练数据量高达36T tokens,总参数超万亿,在Coding编程和Agent工具调用能力上表现卓越,甚至在SWE-Bench Verified和Tau2-Bench等测试中斩获全球第一梯队的成绩2

阿里选择的**“开源开放”路线**,更是其重塑产业生态的关键一步。通义千问被定位为“AI时代的Android”3,旨在通过开源模型加速技术普及和应用创新。目前,阿里已开源300余个模型,全球下载量突破6亿次,衍生模型超17万个,稳居全球第一1。这种策略不仅能汇聚全球开发者的智慧,共同探索AI应用的无限可能,也为阿里云的生态系统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其次,Agent(智能体)作为AI最具想象力的应用,是当前“自主行动”阶段的焦点。阿里云百炼作为一站式模型服务和Agent开发平台,提供了ModelStudio-ADK等开发框架,支持企业高效构建具备自主决策、多轮反思和循环执行能力的Agent1。数据显示,百炼平台企业级Agent月均创建量近8.4万个,增长迅猛,这表明Agent正从“试点探索”迈向“规模化落地”,在金融、医疗、制造等领域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降本增效和流程重构。

Agent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大模型Coding能力的飞跃,是实现更复杂、更长周期任务的关键。当Agent能够自主编程,理解复杂需求并完成编码、测试,它将拥有解决无限复杂问题的潜力,这构成了“自主行动”阶段的核心生产力。

基础设施:构建“下一代计算机”的超级AI云

阿里对AI时代的另一个关键判断是:“超级AI云是下一代的计算机1。这意味着云计算的范式正从以CPU为核心的传统计算,加速转变为以GPU为核心的AI计算。这种新的计算范式要求更稠密的算力、更高效的网络和更大的集群规模,而这些只能通过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全栈技术积累来实现。

为了迎接ASI时代的到来,阿里云正在积极推进“三年3800亿”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承诺持续追加更大投入。根据预测,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这预示着算力投入将呈指数级增长2。此次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展示了全新一代磐久128超节点AI服务器、高性能网络HPN 8.0、分布式存储以及灵骏智算集群等全栈AI技术能力,甚至宣布与英伟达在Physical AI(物理AI)领域达成合作,将英伟达的Physical AI软件栈集成到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PAI,以加速具身智能和辅助驾驶等应用的开发2

吴泳铭将“Token”比作未来的“电”,形象地揭示了AI时代算力作为核心能源的地位。未来全球可能仅存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而阿里云正试图成为其中之一,为全球提供智能算力网络1。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竞赛,更是一场全球基础设施的重构

商业重构与未来生态图景

阿里巴巴的ASI战略,无疑是对自身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的一次深度重构

投资逻辑的转变:3800亿的巨额投资和持续追加的承诺,彰显了阿里巴巴对AI赛道的“豪赌”决心。Gartner预测,全球AI支出在2025年将达到近1.5万亿美元,到2026年将突破2万亿美元1。这笔巨资的投入,旨在抢占AI基础设施和核心模型的制高点,确保在未来智能时代的主导权。

产业生态的重塑:如果大模型将成为“下一代操作系统”,那么自然语言就是AI时代的“编程语言”,Agent则是“新的软件”1。这意味着软件开发门槛将大幅降低,潜在开发者将从数千万扩展至数亿,从而催生出无限多基于自然语言的应用。阿里云通过通义千问的开源策略,正试图构建一个像Android一样开放繁荣的AI生态系统,将AI能力以“Token”的形式输送给各行各业,实现**“大模型吞噬软件”**的商业愿景。

企业级AI的加速落地:阿里云百炼平台和Agent的广泛应用,预示着企业级AI正从探索阶段迈向规模化落地。Agent在金融、医疗、制造等领域的深度融入,将帮助企业实现降本提效、流程重构与创新跃迁。这不仅为阿里云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也将推动传统产业的全面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哲学思辨:ASI对人类文明的深远影响

阿里对ASI的追逐,不仅仅是一场技术和商业的竞赛,更引发了对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的深刻思辨

ASI的出现,意味着智能的边界将被打破,机器将不再是人类的工具,而可能成为拥有自我迭代能力的**“新物种”。它能否真正解决医学难题、可持续能源和气候问题等人类尚未解决的科学和工程挑战,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存境况。同时,这也带来了严峻的伦理和治理挑战**:如何确保ASI与人类价值观对齐?如何避免其潜在的失控风险?人类在这样一个由超级智能主导的世界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吴泳铭描绘的ASI图景,是在“自我迭代”阶段,AI通过连接真实世界的全量原始数据,并实现Self-learning自主学习,最终实现“超越人”的能力。这种通过与物理世界的持续交互、获取实时反馈来优化和升级的方式,将使AI能够发现超越人类认知的深层规律,从而产生比人更强大的智能1。这无疑是对传统认知模式的颠覆,也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人类智能的独特性和演化方向

阿里此次的战略布局,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豪赌”,它不仅赌上了数千亿的资本投入,更赌上了对未来科技发展路径的判断,以及对人类与AI共存模式的深刻理解。这不仅将决定阿里巴巴的未来,也将对全球AI产业乃至人类社会产生深远而不可逆的影响。我们正站在AGI变革的早期,而阿里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ASI星辰大海,这其中的机遇与挑战,无疑将定义下一个时代。

引用


  1. 阿里核爆级AI战略十大要点,全球资本燃情丨解构阿里系·21财经·陶力(2025/9/24)·检索日期2025/9/24 ↩︎ ↩︎ ↩︎ ↩︎ ↩︎ ↩︎ ↩︎ ↩︎ ↩︎

  2. 直击阿里2025云栖大会:将在3800亿基础上追加资本支出·华尔街见闻·龙玥(2025/9/24)·检索日期2025/9/24 ↩︎ ↩︎ ↩︎ ↩︎

  3. 阿里要用AI将云计算重做一遍·人工智能·(2025/9/24)·检索日期2025/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