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AI“神仙打架”:扎克伯格撒钱抢人,华人AI大牛成“顶流”!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硅谷AI圈最近上演年度大戏,扎克伯格化身“钞能力”超人,豪掷千亿疯狂挖人,尤其是把华人AI大牛们宠成了“香饽饽”!这哪是抢人,简直是上演AI版“变形计”,OpenAI和苹果直接“裂开了”。

一觉醒来,整个硅谷AI圈都快被扎克伯格“搬空”了!OpenAI的奥特曼和苹果的库克,据说都快坐不住了,那表情,简直是教科书级的“如坐针毡”。1 这波操作,小扎可谓是不讲武德,直接偷家

为啥呢?因为Meta最近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抢人大战”:光从OpenAI就挖走了至少14名核心研究人员,其中8位是咱们的华人精英,每人签约奖金据说高达1亿美元!2 这还不算完,苹果核心AI高管庞若鸣(Ruoming Pang)也被Meta以超过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36亿元)的天价薪酬包收入囊中。这9名华人人才,都将成为扎克伯格亲自领衔的“超级智能梦之队”的一员。

“有人闯进我们家偷东西。”OpenAI首席研究官Mark Chen这句怨气冲天的话,简直道出了被挖角公司的心声1

苹果的危机感更是直线飙升。2亿美元的薪酬包?这可是远超库克本人2024年7460万美元公开薪酬的天文数字。苹果服务主管Eddy Cue甚至发出内部警告:“如果不能迅速适应AI时代,苹果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黑莓或诺基亚。”1 这话说得,就差直接点名“再不努力就要凉了”

在这场“壕无人性”的AI人才争夺战背后,一个现象越来越清晰:华人AI人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并撑起了全球AI领域的“半边天”。

英伟达CEO黄仁勋早就预言过:“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是中国人,你无法阻止他们推进AI发展。”1

如今看来,这句“含金量”爆棚的话,正在一次次被验证。

钞能力炸裂:这“挖人”比C罗转会还贵?

你以为足球明星转会费是天花板?错了!AI圈的“身价”已经超越了想象。Meta用1亿美元从OpenAI挖走95后余家辉,要知道,当年皇家马德里从曼联手里“抢”C罗,也不过花了8000万美元。3 这波啊,是AI圈的天价“转会费”直接把足球界拍在了沙滩上

但这只是冰山一角。如今的硅谷大厂,玩的是更高级的“人才收购”——Acqui-hire。这可不是简单的挖角,而是连人带技术,甚至连公司都一起“打包”买走!

最震撼的莫过于Meta砸下14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026.68亿元),收购了华裔天才汪滔(Alexandr Wang)创办的Scale AI 49%无投票权股份。1 表面是投资,实则是让汪滔带着他的“嫡系部队”直接加入Meta的超级智能团队。这位年仅28岁、重演了辍学创业成功故事的华裔天才,现已被任命为Meta首席AI官,连图灵奖获得者、Meta首席AI科学家杨立昆都可能要向他汇报。这待遇,简直是“开挂”人生! Scale AI去年营收已达8.7亿美元,今年预计飙升至20亿美元以上,看来Meta这笔买卖,不仅“值回票价”,还可能“血赚不亏”。1

不止Meta,谷歌也玩得很溜。最近,谷歌只是收购了AI编码初创公司Windsurf的首席执行官Varun Mohan和联合创始人Douglas Chen等核心人员,并获取了技术许可,而没有全盘收购公司。两天后,另一家AI编程初创公司Cognition就宣布收购了Windsurf剩余的团队和技术资产。1 这种**“反向收购”(reverse acqui-hire)**模式,正是AI时代的新产物,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大规模收购带来的监管障碍,又能以“光速”招募到顶尖AI人才。

“大厂就是为了挖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顶尖AI人才,其他业务连人都不要。”PPIO CEO姚欣一针见血地指出。1

翻译一下就是:只要人才牛,钱不是问题,公司都可以不要!

赢者通吃,似乎仍是AI时代的一条铁律。扎克伯格之所以掀起这场人才大战,正是因为今天的Meta已经“没有退路”。在Llama 4遭遇滑铁卢后,硅谷普遍认为目前大模型前三把交椅是OpenAI、谷歌和Anthropic。姚欣认为,Meta这波重金挖人,无疑是小扎的“背水一战”,只有拥有最顶尖的人才团队,才能“扳回几城”。1 毕竟,AI江湖,得人才者得天下!

华人AI人才:凭什么撑起全球“半边天”?

12年前,姚欣本人也经历过大厂收购,他创立的PPTV被苏宁云商和弘毅投资控股。如今,他从创业者变身投资者,深谙人才的重要性,甚至曾在美国顶尖高校门口“蹲守”人才,力求“先下手为强”。

他回忆说,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刚冒头时,华人AI人才就已经是“香饽饽”,挖人的难度越来越大。

“华人的数理基础好,愿意‘卷’且成效明显,能如此拼搏的只有华人。”姚欣感叹道。1

这波啊,是华人AI大牛们用实力把“卷”字刻在了硅谷的每一寸土地上!

就连马斯克发布号称“地表最强大模型”Grok 4时,其幕后团队曝光的照片也显示,七成以上都是亚洲面孔。1 还有马斯克带着团队在办公室打地铺、常常凌晨两点开会的**“卷王”日常**,都暗示着这背后华人工程师的**“肝帝”精神**。

“数学学得好,走遍天下都不怕,中国人更不怕。”在硅谷工作近18年的80后华人工程师安超(化名)也深有同感。他认为,中国人能在美国AI圈脱颖而出,主要就是因为数理基础强,而数学正是AI大模型和理论研究的**“地基”**。1

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根据MacroPolo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人才追踪调查报告2.0》,从2019年到2022年,来自中国的顶尖AI研究人员占比从29%飙升到了47%1这涨幅,简直是坐了火箭!

一位曾在美国亚马逊工作多年的华人工程师姚华(化名)直言:“美国现在最贵的是中国AI人才。”1

这话可不是开玩笑,Meta掀起的AI人才大战直接把硅谷的AI人才薪酬水平推向了新高,顶尖人才的年薪甚至超过了一些初创公司的A轮融资金额。这哪是年薪,分明是给顶尖人才直接发“创业启动资金”!

细看Meta从OpenAI挖来的华人AI人才,清一色出自中国顶尖高校,本科背景都是清华、交大、北大、中科大等。而且,许多美国AI圈的华人大牛们,竟然还“师出同门”。比如苹果AI大牛庞若鸣加入Meta后,将与前OpenAI感知团队负责人余家辉搭档,而两人都出自前Google Fellow、现字节跳动Seed模型负责人吴永辉门下。这简直就是AI界的“黄埔军校”!

AI“内卷”新趋势:顶尖人才何去何从?

常年往返硅谷和上海两地、接触顶尖AI人才的姚欣,也明显感受到了中美AI创业圈的氛围变化:

  • 中国公司:擅长“人海战术”和“拼搏精神”,在具身智能等硬件实力领域崭露头角,成为炙手可热的新星。
  • 美国公司:更注重“人才质量”和“钻研精神”,AI Agent(智能体)成为最火趋势,很多公司开始用AI Agent替代人类员工,编程、销售、运营等岗位的替代率甚至高达70%。不少垂直领域的AI Agent企业已经开始盈利,年化收入已超1亿美元。1

这种分化,也影响着顶尖AI人才的去向。一位硅谷猎头透露,对于顶尖AI人才来说,传统大厂层级多、效率低、创新难,与其进去“按部就班”,不如自己出来“大展拳脚”直接创业。1

扎克伯格这场“撒币”式抢人大战,不仅改变了硅谷AI人才市场的薪酬结构,更折射出大模型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毕竟,在这场AI的“军备竞赛”中,人才,才是最核心的“武器”。

引用


  1. 中国人撑起全球AI“半边天”,扎克伯格豪掷千亿狂揽华人AI大牛·36氪·孙妍(2025/7/17)·检索日期2025/7/17 ↩︎ ↩︎ ↩︎ ↩︎ ↩︎ ↩︎ ↩︎ ↩︎ ↩︎ ↩︎ ↩︎ ↩︎ ↩︎ ↩︎ ↩︎ ↩︎

  2. 薪酬2亿美元,美国AI 巨头疯抢华人专家·新浪财经(2025/7/17)·检索日期2025/7/17 ↩︎

  3. 比C罗还贵95后华人AI天才被扎克伯格1亿挖走华人撑起AI全球半壁江山·新浪看点(2025/7/17)·检索日期2025/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