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扎的AI魔幻之旅:刚挥金如土抢人,转眼就喊“停”,AI泡沫真的来了?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钞能力”小扎刚豪掷千亿抢人组AI“复仇者联盟”,转头就按下招聘暂停键,还说AI有泡沫?这波操作让网友直呼“看不懂,但大受震撼”,Meta这AI大船,到底是踩了刹车还是换挡加速?

最近,科技圈的“大瓜”简直是轮番轰炸,而Meta(没错,就是那个为了“元宇宙”烧了几百亿美元,现在又all in AI的Meta)又贡献了一个“教科书式”的骚操作。前脚还在全球“撒币”抢顶尖AI人才,后脚就光速宣布冻结招聘,理由竟然是:担心AI泡沫! 网友们瞬间沸腾了,纷纷表示小扎这“翻脸比翻书还快”的技能,简直是炉火纯青。这出AI大戏,我们今天就来好好“扒一扒”。

第一幕:小扎的“撒币”狂想曲与AI“复仇者联盟”

你可能还记得,就在前几个月,扎克伯格为了打造他的AI帝国,那是真的拼了老命。他亲自披挂上阵,化身“顶级猎头”,在全球范围内“挖墙脚”。从OpenAI、谷歌、苹果,再到xAI和Anthropic,只要是AI圈里叫得上号的大牛,都可能收到小扎诚意满满的“橄榄枝”。据说,为了吸引这些“稀缺资源”,Meta开出的薪酬方案高达10亿美元12,简直是**“钞能力”**的极致展现!

凡尔赛的是,小扎为了让新来的AI精英们“宾至如归”,甚至重新安排了公司总部的办公桌布局,好让他们能坐在他附近,“近距离感受”老板的热情(和压力)3。他的目标很明确:组建一支代号“超级智能”(Superintelligence)的秘密AI团队,直接剑指**人工通用智能(AGI)**的王座。嗯,你没听错,就是要超越谷歌、OpenAI,成为AI世界的“扛把子”。

除了抢人,Meta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更是**“壕”无人性**。扎克伯格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要“投资数千亿美元”用于计算领域,打造足以覆盖曼哈顿大部分区域的1千兆瓦(GW)数据中心“普罗米修斯”,而且还计划建造“多个巨人集群”,甚至还有一个更大的**5千兆瓦“Hyperion”**正在路上。这耗电量,简直是让75万户美国普通家庭“瑟瑟发抖”的级别!4

可以说,那段时间,Meta的AI部门就是整个科技界的“香饽饽”,金钱、人才、资源,一样不缺,小扎那股“誓要夺冠”的劲头,简直能从屏幕里溢出来。

第二幕:Llama 4“翻车”,Behemoth“跳票”,“钞能力”也救不了急?

然而,故事的转折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就在这股“AI大跃进”的狂热背后,隐隐约约的**“翻车”声**开始出现。

Meta之所以如此疯狂地“砸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AI这场“军备竞赛”中,其实有点掉队了。今年早些时候,Meta的内部架构调整搞得一团糟,直接导致他们寄予厚望的最新AI模型“Behemoth”发布时间一拖再拖,从原定的4月延到6月,现在甚至要推迟到秋季甚至更晚。而此前发布的Llama 4系列,虽然Meta声称是“世界上最智能的大语言模型之一”,但却反响平平,在开发者社区甚至被批评“承诺过高、交付不足”3

“Llama 4大模型翻车,扎克伯格大失所望。” 3

—— 华尔街见闻这句总结,道出了小扎的心声,可能也是他“急转弯”的深层原因。

面对GPT-5都已经“卷”出新高度的行业,小扎能不着急吗?他曾反复强调,希望Meta在年底前能拥有“最佳AI产品”,无论是使用率还是性能。这种巨大的压力,让AI团队长期加班,却仍然未能达到预期。

或许正是这些挫折,让小扎开始“反思人生”。他最近告诉投资者,他更希望由**“小型、人才密集的团队”来推动AI工作,而不是那些“庞大的研究人员团队”。听起来,这像是在为冻结招聘找个台阶下,又像是对之前“人海战术”的一种“自我纠错”**。毕竟,不是人多就能“打胜仗”,有时反而会“臃肿”到步履维艰。

第三幕:AI泡沫论甚嚣尘上,小扎并非“孤勇者”

Meta的急刹车,并非孤例。这背后,是整个AI行业弥漫的**“泡沫论”。OpenAI的CEO Sam Altman都曾将现在AI的狂热,比作世纪之交的互联网泡沫**。这周,英伟达、Arm、Palantir等一众科技股股价集体下跌,更是给市场敲响了警钟,大家都在担心:AI领域的巨额投资,是不是真的打了水漂?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份**“扎心”报告**,更是把这种担忧推向了高潮。报告指出,过去三年,全球企业在生成式AI项目上投入了300亿到400亿美元,然而,95%的公司在这些AI投资上竟然“零回报”!5

“只有 5% 的集成 AI 试点项目带来了数百万美元的价值。” 5

—— 这数据,简直是AI圈的“晴天霹雳”,让无数掏了真金白银的公司高管“虎躯一震”。

报告还指出,大多数公司尝试ChatGPT、Copilot等大模型,但用例大多仅限于提高个人生产力,比如写邮件、写代码辅助,却很难为公司带来整体利润的显著提升。为什么会这样?

  • 工作流程脆弱:AI工具难以匹配实际工作流程,就像给拖拉机装上喷气式引擎,炫酷但不实用。
  • 缺乏情境学习:大模型就像一个“过目不忘”的学霸,但每次考试都像第一次,它无法记住过去的反馈,也无法像人类一样举一反三,适应新的环境或在不同任务间迁移经验。
  • 与日常运营协调性差:AI和公司日常的“柴米油盐”总是不太搭调,难以深度融合。

所以,尽管董事会对此充满期待,但高额投资并没有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润增长或成本节约。至于**“AI将导致大规模失业”的担忧,报告也“泼了冷水”,认为短期内,AI更多是优化外部成本**,比如削减外包任务,而不是直接“抢饭碗”。看来,你的饭碗,AI暂时还不太敢碰。

第四幕:网友“吃瓜”大会:小扎到底行不行?

面对小扎的这波“神操作”,网友们自然是议论纷纷,贡献了N多**“金句”“神评论”**:

在Reddit上,有技术大神出来“理性分析”:

“我认为他们只是在整顿组织架构。制作一个模型不需要数千名员工,每个专业模型大概需要一个 10 人的团队。我们公司当时只用 3 个人就训练了一个基础模型。他们在之前的组织臃肿问题上失败了,他们只是在解决这个问题。”6

—— 嗯,看来是Meta的AI团队得了“富贵病”,小扎这是在“刮骨疗毒”呢?

也有网友为小扎的战略点赞:

“或者他拥有了自己的梦想团队,现在停止招聘,专注于团队建设和整合。你不会招聘,直到你拥有了世界经验...... 你雇佣了适当数量的人,然后开始工作。”6

—— 这意思就是,小扎已经集齐了“七龙珠”,开始召唤神龙了?

还有网友“客观”地肯定了扎克伯格的贡献:

“我不是扎克的忠实粉丝,但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如果没有他多年来决定开源 FAIR 成果,人工智能的现状今天将会截然不同,而且会非常封闭!”6

—— “功过是非”自有评说,但开源AI这条路,小扎确实是“走在前沿”了。

当然,更多的网友是开启了**“吐槽模式”**:

“扎克现在只是在下意识地做出反应。1 亿美元雇人,现在却来了个 180 度大转弯。他就像个孩子一样。他拥有的一切都是别人亲手送上门来的,所以他根本没学过怎么经营一家公司。”6

—— 这位网友的评论,字字珠玑,简直是把小扎“批斗”得体无完肤。

尾声:AI这盘棋,小扎还能“梭哈”吗?

Meta的这波操作,无疑给火热的AI市场泼了一盆**“冰水”。它不仅是Meta自身的战略调整,更是整个行业对AI投资回报率、落地难度以及“泡沫”风险的一次集体焦虑**。

小扎从“壕无人性”到“战略收缩”,究竟是痛定思痛的**“壮士断腕”,还是对市场风向的“下意识反应”**?这背后的逻辑,或许正如Meta的发言人所说,只是“一些基本的组织规划”,是为了“创建一个坚实的结构”7。但这结构,是为未来冲刺蓄力,还是在AI泡沫前“及时止损”?

总之,AI这盘棋,变数太多,谁也无法**“一眼望到底”。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泡沫是否存在,真正的技术创新和落地应用,才是最终赢得这场“AI大战”的关键。 至于小扎和他的Meta,是能再次“绝地反击”,还是会在泡沫中“迷失方向”,我们吃瓜群众也只能拭目以待**了。

引用


  1. 扎克伯格亲自招募AI人才,甚至开出1亿美元薪酬方案·华尔街日报中文网·(2025/08/22)·检索日期2025/8/22 ↩︎

  2. Meta用亿元薪酬发起「人才狙击」能否买来一个AI未来?·老虎财经·(2025/08/22)·检索日期2025/8/22 ↩︎

  3. 对Llama 4大失所望,扎克伯格亲自坐阵招聘,组建新“超级智能”AI团队·华尔街见闻·龙玥、赵颖(2025/06/10)·检索日期2025/8/22 ↩︎ ↩︎ ↩︎

  4. Zuckerberg: hundreds of billions to build Manhattan-sized data centre·The Telegraph·(2025/07/15)·检索日期2025/8/22 ↩︎

  5. MIT report: 95 percent of generative AI pilots at companies failing, CFOs warned·Fortune·Alistair Barr(2025/08/18)·检索日期2025/8/22 ↩︎ ↩︎

  6. Zuckerberg freezes AI hiring amid bubble fears : r/ArtificialInteligence·Reddit·(2025/08/22)·检索日期2025/8/22 ↩︎ ↩︎ ↩︎ ↩︎

  7. 刚花完天价抢人,如今态度180度转变说AI泡沫?Meta冻结招聘遭网友群嘲:小扎翻脸比翻书快·InfoQ·冬梅(2025/8/22)·检索日期2025/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