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气候“救星”还是“搞事精”?联合国喊话:快给AI上“紧箍咒”!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最近,联合国气候大佬发话了:AI这玩意儿,虽然潜藏风险,但却是我们应对全球变暖的“神队友”!不过,“野蛮生长”可不行,各国政府得赶紧给它立规矩、戴“紧箍咒”,不然AI一边拯救地球,一边又可能把地球“电”得够呛,这波操作可就尴尬了。

最近科技圈最“炸裂”的新闻,恐怕不是哪个大模型又搞了什么“骚操作”,而是联合国气候负责人西蒙·斯蒂尔(Simon Stiell)的一番“盖章认证”:AI这把“双刃剑”,搞不好会成为我们打赢气候保卫战的**“逆天神器”**,但前提是,得赶紧给它“上规矩”!1 话说,这AI就像一个精力旺盛的“熊孩子”,天赋异禀,但没规矩可不行。

气候“救兵”还是“耗电大户”?AI的“双面人生”

AI要当气候“救兵”,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玄幻”?毕竟,大家最常听说的,可能是AI训练动辄**“电费烧穿地球”的传说。但斯蒂尔先生可不是瞎说,他透露,AI现在已经开始在能源系统效率优化、工业脱碳这些硬核领域“C位出道”了。联合国自己都用AI来搞气候外交,看来这波是“官方认证”**没跑了。

我们常说“科技向善”,AI在气候领域,确实是把这句口号**“打在公屏上”了。你想啊,它能让能源系统更“聪明”,减少浪费;能帮工厂“洗心革面”,吐出的不再是黑烟而是清新的空气;甚至在金融圈,AI都能化身“绿色侦探”,揪出那些“漂绿”**(Greenwashing)的“老赖”公司,确保钱都花在真环保的项目上。1

比如,在中东的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他们就玩起了AI预测性维护和机器学习工具,一年就**“省”掉”了百万吨碳排放**,这战斗力,简直是“开了挂”!2 更别提在材料科学里,AI能帮你找到最酷的碳捕获分子结构;在农业里,它能通过分析土壤微量元素,让作物产量飙升,用水量却能减少40%2 这哪是AI,这分明是**“地球的超级打工人”**!

然而,画风一转,AI也有它的“小脾气”——那就是**“能耗巨兽”的称号可不是白叫的。跑一次大模型,那电费,想想都肉疼。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显示,全球能源相关的碳排放量还在蹭蹭上涨,2023年更是创历史新高**2。如果AI一边帮我们节能减排,一边自己又成了新的“用电大户”,那岂不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这波操作,确实需要技术和能源部门“手拉手”**,好好想个对策,别让AI的“功劳簿”被“电费单”给盖住了。

不止“搬砖”:AI如何重塑“绿色金融”和“电力大脑”?

说到AI的“高级玩法”,它可不止是“搬搬砖”,在**“绿色金融”和“电力大脑”这些关键领域,AI正在悄悄地扮演着“变革者”**的角色。

在金融圈,AI成了“风控大师”和“数据分析家”。它能帮你快速评估气候相关的风险,还能自动搞定那些复杂的碳核算和报告任务。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甚至都推出了一款AI工具,专门帮金融机构识别企业**“是不是在‘漂绿’”**,这下,想蒙混过关可就难咯!2 国际清算银行(BIS)也搞了个“Gaia项目”,AI应用能快速提取排放量、绿色债券发行量等数据,分析金融系统里的气候风险,大大减少了“人工智障”的可能2

中国在**“双碳”目标**(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赛道上,AI更是加速器般的存在。各大银行纷纷“拥抱”AI:中国工商银行用自研的千亿参数AI模型,提升服务效率和风险评估;中国农业银行的ChatABC大模型,不仅自己用得溜,还通过MaaS平台**“赋能”更多企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更是把百度的“文心一言”请进了“邮储银行大脑”,让客户服务、虚拟分支机构都变得更“有灵气”**。2

而到了电力行业,AI简直是**“电力AI的智能变身”。南方电网用AI数据分析平台搞智能巡检,不仅省钱,还能“掐指一算”预测缺陷;国网新疆的AI电力预测系统,能根据天气“看透”新能源的脾气**,让风力、光伏这些绿色能源更稳定地接入电网,预测精度超过93%,大大提高了利用率2。这不就是给我们的电网装上了**“最强大脑”**吗?

这种金融和电力领域的**“AI大联动”,简直是为我们实现“双碳”目标“打了个样”**。AI的加入,让绿色投资决策更精准,让能源管理更高效,可以说,没有AI,绿色转型可能就得“慢放”了。

“踩刹车”也得有:联合国为何呼吁给AI套上“紧箍咒”?

当然,AI再“神通广大”,它也不是没有“软肋”。联合国气候负责人斯蒂尔强调的“监管”,正是为了给AI这匹**“脱缰野马”套上“紧箍咒”。毕竟,AI的风险可不容小觑:网络安全漏洞、数据偏见、甚至它自己对能源的“饕餮胃口”**,都可能成为新的“潘多拉魔盒”。2

所以,斯蒂尔先生的呼吁,其实是给我们提了个醒:在享受AI带来的便利和变革的同时,我们更要警惕它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制定好规则,就像给AI装上“安全带”和“刹车”,确保它“一路狂飙”的同时,也能“稳稳当当”。这需要全球各国“坐下来好好聊聊”,共同制定一套国际标准,让AI能够真正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地球公民”**。

最终,AI是成为气候危机的“终结者”,还是“帮凶”,关键还在于人类如何**“驾驭”它。这场关于AI与气候的“大考”,我们人类才是真正的“考官”。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AI在监管的羽翼下,“独领风骚”**,为地球的绿色未来贡献更多“神仙操作”!

引用


  1. AI ‘carries risks’ but will help tackle global heating, says UN’s climate chief·The Guardian·(2025/9/22)·检索日期2025/9/23 ↩︎ ↩︎

  2. IIGF观点| Daria、刘思辰:转型金融与人工智能融合推动低碳转型浅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Daria Gerasimenko、刘思辰(2024/7/22)·检索日期2024/7/25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