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巨头和新兴力量的集体押注,AI眼镜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成为连接智能手机与未来AR计算平台的关键“中间态”。这场日益白热化的市场竞赛,不仅关乎硬件销量,更将深刻重塑人机交互的范式,并带来深远的社会和伦理影响。
在科技界的年度盛事——苹果WWDC 2025(全球开发者大会)前夕,业界对于苹果AR眼镜的猜测一度甚嚣尘上。然而,一如既往地,苹果再次按兵不动,并未如愿发布备受期待的AR设备,甚至连标志性的“one more thing”环节也告缺。与此同时,另一场关于“眼镜”的科技浪潮,正由Meta、谷歌以及中国本土厂商共同推向高潮,那就是以更轻便、更日常化功能为特点的AI眼镜,它正迅速成为通往增强现实(AR)未来的“必经之路”。
AI眼镜:通向AR的“必经之路”
这场“眼镜”热潮的引爆点,无疑是Meta与雷朋联名推出的Ray-Ban Meta AI眼镜。这款以拍照、听音乐和接打电话为核心功能的产品,已在全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销售成绩。据合作方透露,截至2025年初,Ray-Ban Meta的销量已突破200万台,并计划在2026年底将产能提升至1000万台。1 维深信息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达到152万台,其中94%为拍照AI眼镜,这充分证明了消费者对这种轻量级智能穿戴设备的初步接受度。2
在国内市场,尽管AI眼镜销量仍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024年仅5万台),但其增长势头不容小觑。作为“国内AR四小龙”之一的Rokid,在2024年底推出了其“传奇”产品Rokid Glasses。这款仅重49克的AR眼镜,不仅搭载了12MP摄像头和语音大模型,更将“日常化”功能推向极致——其实时翻译和提词字幕功能,在CES 2025等国际展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并多次登上央视,被誉为“AI秘书”。1 尽管 Rokid 采用了限量抢购的“F码”模式,但其一“镜”难求的现状,折射出市场对这类融合AI的日常应用型眼镜的强烈需求。
与此同时,以出货量占据国内AR市场主导地位的雷鸟创新,也展现了AI眼镜作为过渡形态的战略价值。2025年第一季度,雷鸟在国内AR市场市占率高达45%,这意味着其几乎占据了国内AR眼镜销量的一半。1 尽管雷鸟旗下如雷鸟V3 Slim等产品属于无显示功能的拍照AI眼镜,但该公司的工作重心明确指向其X系列AR眼镜,例如最新的雷鸟X3 Pro,它采用了更先进的全彩刻蚀光波导方案,并实现了与Apple Watch的联动控制。这种“跑量”的AI眼镜策略,无疑为更复杂的AR技术普及奠定用户基础。
不可否认,当前市场上的AI眼镜,多数仍是**“功能更简单”的过渡产品,主要集中在拍照、音频和基础AI交互。它们可能存在续航不足、拍照质量不稳等问题。然而,正是这些看似简单的功能,正在悄然“重新定义视觉”**和我们与数字世界的互动方式。正如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所言,如果说VR是未来的电视,那么眼镜则会是未来的手机,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主流计算平台。3
巨头竞逐与生态构建
AI眼镜及AR领域的爆发式增长,引来了全球科技巨头和众多新兴玩家的竞相布局,形成了一个“炽热战场”。
-
Meta:作为AR领域的先行者和AI眼镜市场的领跑者,Meta的投入已无需赘言。扎克伯格对硬件的执念以及“AR会是继手机后的一个主流计算平台”的判断,驱动着其十年磨一剑的秘密项目Orion。今年2月,Meta公布了其Project Aria Gen 2原型机,这款仅重75克的AR眼镜不仅升级了眼动追踪和手势追踪等交互能力,更在AI能力上再次突破,并实现了6-8小时的续航。1 Meta的策略是硬件与AI技术双管齐下,力求占据未来计算平台的制高点。
-
谷歌:与Meta的技术流不同,谷歌选择了其擅长的“生态流”策略。在2025年谷歌I/O大会上,谷歌CEO劈柴(Pichai)亲自强调了三项XR重要发布:继续强推Android XR系统(与三星、高通三巨头合作的产物), Project Moohan XR设备(首款搭载Android XR的硬件终端)的再次亮相,以及更多基于Android XR平台的AR原型机信息。1 值得注意的是,谷歌正在与时尚眼镜品牌Gentle Monster、Warby Parker、Kering Eyewear等合作,将AR眼镜融入日常时尚;同时,与中国AR眼镜厂商Xreal合作推出Project Aura,深化Android XR生态。更具象征意义的是,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的高调回归并宣布重新重视Google Glass,这标志着谷歌在AR眼镜领域卷土重来的决心,试图借AI的东风重塑其在穿戴设备领域的地位。
-
苹果:作为历来不喜先发制人的科技巨头,苹果在AR产品上的研发进度始终保持神秘。尽管Vision Pro的市场反响不及预期,但苹果在AR领域的专利布局却异常活跃。外媒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苹果即将在2026年底发布对标Ray-Ban Meta的AI眼镜。1 这表明,在拿出颠覆性的成熟AR眼镜之前,苹果可能会效仿其在其他产品线的策略,先推出一款更易于普及、更具“走量”潜力的AI眼镜,以卡位市场并积累用户数据。
除了这些国际巨头,国内的小米、字节跳动、华为、星纪魅族等也纷纷加速布局AI眼镜赛道,预示着一场全球范围内的“持久战”即将打响。45
前景与挑战:重塑人机交互的未来
AI眼镜的兴起,本质上是一场**“重新定义视觉”**的革命。当技术突破临界点,眼镜将不再仅仅是矫正视力或时尚配饰的工具,而可能成为人类感知世界的“第六器官”——一个能实时增强我们对周围环境理解、提供即时信息、并实现无缝数字交互的智能界面。5
然而,尽管市场前景广阔,关于AR眼镜何时能真正“人手一台”的争论仍在继续。Rokid CEO Misa乐观预测3-5年,悲观预测5-10年;而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则持保守态度,认为可能需要20年。1 这种分歧反映了当前AR技术在小型化、电池续航、显示效果、交互方式以及应用生态等方面的多重挑战。
更深层次的,AI眼镜的普及也必然带来复杂的社会与伦理议题。当摄像头和麦克风成为日常穿戴的一部分,无时无刻地记录、分析我们所见所闻,个人隐私边界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AI增强现实可能会改变我们对“真实”的认知,影响人际互动和社会规范。如何在技术创新与人类福祉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所有参与者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
目前,AI眼镜作为AR眼镜的“中间形态”,其成功正在加速用户习惯的培养和技术生态的成熟。它在消费者市场的初期突破,为更复杂的AR设备铺平了道路。可以预见,这场围绕AI眼镜和AR的“炽热战场”,不仅将催生新的硬件形态和商业模式,更将深刻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和认知模式。最终胜出者,必将是那些能够将技术创新与人性化体验做到极致的企业。5
References
-
锌产业(2025/6/18)。加入AI眼镜疯狂大潮,跨过AI眼镜炽热战场。36氪。检索日期2025/6/18。 ↩︎ ↩︎ ↩︎ ↩︎ ↩︎ ↩︎ ↩︎
-
雪球(2025/6/18)。千亿蓝海加速落地,Ai眼镜将迎爆发! 摘要:Ai眼镜爆发在即!最近,科技圈爆料频出: 小米 、字节跳动等国内科技巨头计划在二季度推出ai眼镜 …。雪球。检索日期2025/6/18。 ↩︎
-
腾讯新闻(2025/6/18)。阿里、小米们加速"围攻"Meta,AI眼镜打响"持久战"。腾讯新闻。检索日期2025/6/18。 ↩︎
-
澎湃号·湃客(2025/6/18)。AI眼镜爆发!小米阿里字节跑步入场,AI+AR才是未来?。澎湃新闻-The Paper。检索日期2025/6/18。 ↩︎
-
今日头条(2025/6/18)。Ai眼镜大爆发!2025年科技巨头争相入局,谁将颠覆智能手机时代?。今日头条。检索日期2025/6/1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