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AI特种兵已经轻松搞定各种验证码,我们人类还在苦苦挣扎。但别担心,验证码的“幕后大佬”早就开启了“成本博弈”和“行为分析”新战术,未来你可能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除非你是“坏蛋”!
抢票时弹出的歪七扭八文字,登录时让你找“所有自行车”的九宫格,甚至是轻轻一点“我不是机器人”却要你多试两次的隐式验证码——这些年,我们与验证码斗智斗勇,早已习惯了被它“精神Pua”。你是不是也曾对着一堆模糊的图案,怀疑自己是不是“人机”?
别怀疑了,你可能真的是“人机”——因为,如今的AI特种兵们,已经把这些曾经让我们头秃的验证码,“通关”了个遍!卡关的,反而成了我们这些100%纯人类!
AI特种兵上线:验证码,你防了个寂寞?
前不久,有科技博主发现,不管是点击式、九宫格选图,还是我们以为很高级的隐式验证,现在的AI Agent竟然都能轻松驾驭。这波操作,简直把我们普通人衬托成了“笨比”!
比如,OpenAI 的 Operator 刚出世,就被拉去测了一波Cloudflare的验证码。结果呢?机器人自己点下了“我不是机器人”,评论区直呼:这有点幽默了!1 还有大神自己手搓Agent,后台直连GPT,立马实现像素级识别。管你是小饼干还是小蛋糕,楼梯还是红绿灯,它看得比你妈都清楚!
更离谱的是,连你以为高大上、看不见摸不着的隐式验证,也对AI Agent束手无策。一个简单的命令行Prompt,AI就能自己点击输入、完成表格提交。最炸裂的是,reCAPTCHA最后居然还给了它80%像人的高分!这下好了,AI比人类更像人类,你说气不气?
我们内部也偷偷上手“作弊”试了试,用不同的AI Agent,挑战了点击式和滑动拼图。结果你还真别说,点击式验证码根本拦不住它,滑动拼图更是又快又准,对面系统完全没反应过来。
“好嘛,以前网上总用人机骂人,现在看来,人机应该是对一个人类的最高赞赏。”
一顿操作猛如虎,让人不禁发问:验证码这老东西,**到底还有啥存在价值?**难道就只能折磨我们这些“良民”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联系上了国内头部验证码企业极验的CTO谢强老师,他一番话,瞬间拉高了格局:原来,验证码远远不是表面看起来一道题这么简单,而且……还是人类更坏啊!
这才不是考智商!验证码的“钞能力”反击战
谢老师一语道破天机:这一次能不能答对题,看出来对面是人是鬼,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长远来看,成本,才是一切的核心。
想想看,在AI模型还没“卷”起来的初期,黑客们破解验证码靠的是什么?穷举法!他们会把网站所有验证码图像都扒下来,然后外包给“打码工”人工识别标注。一个图库,几百块钱就能搞定。
验证系统的反击也很直接粗暴:用成本压垮黑客! 国内的验证系统,图库基本一周一更新,快的能一小时更新一次。这更新频率,换天王老子来也吃不消,你刚标注完,图库又变了,这不就是“打水漂”吗?
进入AI时代,这个道理依然奏效。谢强老师表示,目前生成验证码的成本,远低于识别的成本。
- 红绿灯、自行车这种现实派图片验证码,大模型是能攻克。
- 但非现实、随机生成的“情绪验证码”,大模型就抓瞎了。这种图,生成成本可能就1毛钱,但如果雇人识别,得3毛钱一张。硬要用AI识别,可能需要从头训练一个大模型,那金钱和时间成本,黑客直呼:打扰了!
所以,验证码的第一层防线,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烧钱大战”。
告别“折磨”?验证码的未来是“精准打击”
光靠“考题”来防守,显然是不够的。谢强老师透露,验证码系统的第二层、更隐蔽的防线,是长期观察你的IP和行为。一旦发现你的IP不干净,或者行为模式异常,立刻给你升级难度,超级加倍!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体验:看个剧,点了20遍“赛博保安”还不放你走?那肯定不是你题答错了,而是你被打上了“高风险用户”的标签!轻则每次访问先来个10道题限个流,重则直接**“拉黑”IP**。虽然无辜的“良民”被误伤很冤枉,但攻击者更没得选,要么乖乖做题,要么频繁换IP、养IP,代价真高!
系统为什么会盯上你?原因可多了:
- “马甲”暴露:比如你用Chrome打开验证码,却用AI、小程序或者第三方APP来解决。系统一看HTTP交流记录,“这对不上啊!”立刻触发预警,重拳出击。2
- 公共WiFi“躺枪”:你用公共WiFi,大家都在做同一个验证码,系统就可能觉得这个IP“太活跃”,有点怪。
- 网络波动“背锅”:手机信号不好,IP跟着你的3/4/5G来回跳,系统也可能把你当成“可疑分子”。
所以说,即使黑客们把验证码攻克了一遍又一遍,也没啥大问题。只要能让攻击者觉得这门**“歪门邪道”的生意不划算,成本划不来,那么验证码的存在,就是有意义的。**
然而,目前的应对手段,有时候也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各种逆天验证码硬控用户一分钟,用户耐心告罄,直接“原地退出”,对产品方来说也是损失。老盯着IP,又容易误伤“良民”,体验感差到想骂人。
谢强老师认为,未来的验证码发展方向,将与“业务数据”深度绑定。
核心思路就是:通过数据,区分“良民”和“狼人”,验证码就不用“无差别攻击”每一个人了。毕竟,黑客破解验证码要么是为了恶意爬虫获取信息,要么就是抢票刷票,这些行为都有共性,那就是高频次、异常地访问网站或软件页面。
想想看,我们正常逛淘宝是随便瞎点,而爬虫是“应爬尽爬”,两者给服务器带来的压力肯定不一样。如果每个系统能独立通过后台数据,观测、计算每个用户给自己带来的“负担”,精准区分出异常用户,就能决定对谁进行限制或收费访问,提高攻击成本,又不影响正常用户。这才是**“既要又要还要”**的解决方案啊!
总而言之,这场人机攻防战并没有因为AI的出现而偃旗息鼓,反而战场从我们熟悉的“考题模式”,悄然转移到了更复杂的行为分析和成本博弈上。验证码只是一个工具,这个起源于1997年的老东西,未来随时可能因AI的冲击,被替换成更有效、更**“无痛”**的拦截模式。
但验证码或许会消失,人与机器的边界识别,将永远存在。我们都希望能早点迎接那个不用再亲手证明“我是人”的时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