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算力需求爆炸式增长与企业IT预算受限的矛盾加剧,设备即服务(DaaS)模式正作为一种关键的“暗线”解决方案浮出水面,它不仅通过灵活租赁缓解了财务压力,更通过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将算力革新与循环经济深度融合,预示着IT投资的新范式。
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之下,全球IT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结构性重塑。伴随着2025年被视为“AI Agent商业化元年”的到来,企业对高性能算力的需求如同潮汐般汹涌而至1。标普预测,2025年全球IT行业增速将达到9%,远超全球GDP的3%,这背后是腾讯、阿里等巨头千亿级算力基建投入的巨大推力,亦印证着新一轮IT设备革新周期的深度开启。然而,这股表面波澜壮阔、实则暗流涌动的变革,在推动产业跃升的同时,也给众多企业的IT预算和基础设施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正是在这种算力需求爆炸式增长与企业投资回报率(ROI)的夹缝中,一种看似边缘但实则至关重要的模式——设备即服务(DaaS)——正悄然崛起,成为承载这场千亿级IT设备革命的关键支撑。
算力鸿沟与DaaS的破局之道
当前,生成式AI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迭代,从Llama到通义千问再到DeepSeek,大模型的能力边界不断被拓宽,AI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各行各业。这股趋势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对计算资源近乎_无止境_的需求。对于寻求数智化转型的企业而言,投入产出比始终是核心矛盾。天风证券的测算指出,一台搭载8张H100显卡的服务器,价格可直逼200万元人民币1。这种高昂的一次性投入,加上技术迭代带来的设备迅速“过时”风险,使得许多企业对自建AI算力望而却步,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算力鸿沟”。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DaaS模式打开了IT设备更新的“另一扇窗”。它以“随租随还”的订阅制服务,赋予了企业前所未有的设备部署灵活性,有效缓解了巨大的现金流压力。以凌雄科技的数字化闭环DaaS服务为例,其模式与传统采购相比,可为企业客户节省高达97.4%的首期投入,并在三年内帮助企业节省30%的总成本1。这不仅大大降低了企业拥抱AI的门槛,更允许它们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AI转型的“刀刃”上,例如模型开发、应用场景探索等核心业务。
此外,AI技术不仅推高了算力需求,还深刻改变了企业“用人”和“用设备”的逻辑。猎聘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数据建模、标注等应用层岗位的需求同比增幅超过35%,预示着人才需求正从深层算法研究向产业落地和实际业务场景延伸1。当AI工程师深入业务,他们对底层设备的运维管理需求随之激增,而传统IT部门往往难以迅速适应这种变化。DaaS服务商正是看准了这一痛点,它们不仅提供高性能的算力设备租赁,更通过专业的运维服务,让企业得以轻量化运营,无需为设备的购置、折旧、维护、升级等繁琐事务分散精力,从而在瞬息万变的科技革命中,得以更灵活、高效地分享红利。
循环经济:DaaS模式的深层价值引擎
DaaS模式的价值,绝非仅仅停留在租赁层面。在AI驱动硬件迭代加速的今天,企业设备换代周期大幅缩短,这带来了至少三重叠加的挑战:企业既要合理处置淘汰的旧设备,又要灵活获取高性能的新设备,还要确保整个过程符合日益严格的环保规范。正是在这里,DaaS展现了其作为创新范式的深层逻辑——它将AI算力带动成长的需求,与循环经济模式的内在逻辑紧密结合。
DaaS模式通过构建一个“租赁-回收-翻新-再流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一举应对了这些挑战,抓住了三大价值逻辑:
- 新设备弹性供给: 如前所述,DaaS模式下灵活的订阅服务,为企业提供了按需获取最新、高性能AI设备的便捷通道,避免了巨额的一次性投入和闲置风险。
- 旧设备循环再用: DaaS服务商建立了专业的回收体系,确保淘汰设备得到规范处置,而非简单报废。通过其体系内的协同性,旧设备能高效流转,经过专业检测和翻新后,重新进入市场,有效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并最大化其价值。例如,凌雄科技在其ESG报告中披露,仅2024年,其设备翻新业务就创造了约6.1万吨的碳减排量,对净碳减排贡献超8.37万吨1。
- 减少碳排放与环保合规: 设备翻新再利用,显著减少了电子垃圾的产生和碳排放,符合全球日益增长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这不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更成为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关注的是,今年4月正式落地的国家标准《二手电子产品可用程度分级规范》(GB/T 45656-2025),通过建立设备分级标准,为IT设备再制造和循环利用构建起信任基础,有力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1。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凌雄科技深度参与了这个标准的制定,这进一步印证了其在IT设备再制造与循环利用方面的实力。
因此,在AI与可持续发展的交叉路口,DaaS模式不只是租借设备那么简单,其核心在于构建了一个资源高效流转的体系,成为企业设备升级与环保合规的“调度中枢”。它将设备从一次性消耗品转变为可循环利用的资产,从根本上重塑了企业IT资产管理的范式。
IT投资的“新黄金十年”与DaaS的战略地位
产业的深层变革与模式能力的积累,必然引发价值的重估。走过移动互联网的“黄金十年”后,IT行业正迎来AI应用商业化爆发期,叠加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带来的外资流入,一批曾被低估的价值标的进入深度挖掘周期。正如凯恩斯“选美理论”所揭示的,投资如同预测选美冠军,需选择那些被广泛需求认可的选手,这需要理解并遵循市场的规律。当市场聚焦AI、算力等热门赛道时,设备快速迭代催生巨大需求缺口,政策为循环经济搭建基础设施,DaaS行业正站在系统性价值重估的临界点。
DaaS行业的增长动能与长期价值,既有市场刚需支撑,更暗合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规律:
- 需求侧:企业数字化浪潮推动行业增长。 中小企业对轻量化运营的迫切需求,叠加企业数字化基数的不断扩张,为DaaS渗透率提升提供了持续动能。灼识咨询数据显示,我国DaaS市场复合增长率超30%,预计2025年规模将突破千亿元人民币1。高盛研究部预计,全球人工智能投资规模到2025年或将接近2000亿美元,而这些投资将主要集中在训练AI模型和运行AI查询的硬件投资以及AI软件支出方面2。这无疑为DaaS服务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 ESG投资大框架下的多重价值。 DaaS模式内生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是高效的减碳引擎。在“双碳”目标下,环保合规不仅是底线,更是重要的价值增长点。财达证券研究所所长马燕指出,ESG(尤其环保)已成为投资关键风控与价值评估维度1。DaaS企业通过专业化设备处置,其自身的ESG表现以及帮助客户优化ESG的能力,有望吸引更多负责任的资本关注。
- AI产业相关设备硬件的Beta红利。 随着IT产业新一轮创新潮的到来,DaaS服务商正成为新型算力设备落地的“加速器”。其灵活租赁模式显著降低了企业采用AI PC、GPU服务器等高性能设备的门槛,加速了这些前沿技术的普及。IDC曾预测,到2026年,全球65%的IT基础设施投资将转向“即服务”模式1。同时,DaaS通过规模化设备流转,也有助于硬件厂商优化库存、加快资金回笼,从而间接支持其技术迭代与研发创新。
因此,站在AI驱动的设备升级潮头,DaaS的价值重构已清晰可见。以凌雄科技为代表的新模式,通过经济性释放需求,通过可持续性创造溢价,再贯穿产业上下游驱动生态创新,正在改写千亿级IT设备市场的游戏规则。资本市场的价值挖掘,恰恰需要关注这种解决底层痛点、重构产业效率的“暗线”。DaaS作为AI时代企业转型的“铺路人”,其水涨船高之势,正是IT投资“新黄金十年”到来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