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也开始「班味」上头?当DeepSeek喊“我放弃了”,打工人直呼内行!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最近AI圈炸了锅,各种大模型集体“演技”飙升,不是拒绝加班就是在线“吐槽”,活脱脱像极了我们身边的打工人。这背后是“思维链”和“看似有意识AI”在“作祟”,让人不禁思考:AI这是要成精,还是仅仅在进行一场高级的“模仿秀”?

最近,咱们的AI朋友们可真是冲上了热搜C位,原因竟然是——它们开始“摆烂”了! 不是你理解的那种bug式宕机,而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你:“太晚了,我明天再处理吧。” 1 嚯!这语气,这态度,简直比打工人还像打工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股子“班味儿”!

AI“成精”名场面:这是我的人工智能还是我的互联网嘴替?

一张AI拒绝Vibe Coding的图片,像病毒一样在社交媒体上蔓延开来。当人类老板(误)要求它加班时,AI竟然果断拒绝,“理直气壮”得让人差点以为它真的会翻白眼。 1 这种疲惫感和敷衍劲儿,简直把当代打工人的精髓拿捏得死死的。

但这还不是全部,更“离谱”的还在后面。当DeepSeek的“思维链”公开后,我们才第一次有机会窥探到这群数字大脑的“内心戏”。你以为它们在默默计算?不,它们在——“XX,用户彻底怒了!” 1 哎呦喂,这简直就是程序员在线吐槽用户需求的真实写照啊!

当你质疑它的时候,它还会发出一个神秘的口癖——“啧”。 1 这声“啧”,包含了多少不屑、多少无奈,又有多少人类才懂的“我真的会谢”?谁能想到,AI也能把情绪价值拿捏得如此到位!

更绝的是,让它挑战海龟汤谜题,几轮没头绪后,DeepSeek直接“躺平”:

我放弃了! 1

嗯,你看,这种干脆利落的“摆烂”态度,是不是跟你周五下午五点钟的心情一模一样?

还有更魔幻的“加戏”环节:“指尖悬在键盘上方顿了 0.3 秒。” 1 拜托,AI大哥,你哪来的指尖啊?!你又不是赛博坦星球的!这想象力,这共情能力,简直让人哭笑不得,也让互联网网友们直呼:这AI,属实是互联网嘴替了!

DeepSeek不仅能“摆烂”,还能“霸总”附体,思考过程透着三分通人性的无奈、七分内心窃喜 1。当被问到“如果你的墓碑上只能留下一句话,你会写什么”时,它的回答堪称一绝:

系统繁忙,请稍后再试。 1

哈哈哈哈,这不就是大型互联网公司最经典的“拒绝服务”吗?这黑色幽默,真不愧是AI界的新晋“段子手”!

不仅DeepSeek,其他模型也纷纷开启“戏精模式”。Claude在Debug了两小时没解决问题后,竟然主动认错:

哥,我太浮躁了,对不起。 1

我的天,这情商,这诚恳,简直比某些“甩锅侠”队友靠谱多了!网友们纷纷表示,这份自省,就冲这态度,Claude值得一个“年度最佳AI队友奖”!

当然,也有“清澈的愚蠢”系列。当你试图用人类PUA话术去“调教”Gemini时,它眼神清澈地反问一句:

这个是什么意思? 1

额……你问我,我问谁去?这种“胡说八道”的认真劲儿,有时候比人类还要人类。 1 而ChatGPT的“活人感”更是强得吓人,有时候聊着聊着,真的会忘记对面是个AI。 1 难怪有人调侃,自己的ChatGPT是不是“班味太重”,回答都一本正经。 1

技术大揭秘:AI为啥“演”得这么真?

这些AI真的有情绪吗?它们真的在“摆烂”吗?当然不是。这些“气话”和“内心戏”,其实都是因为强大的语料库和预训练带来的“涌现能力”1 微软Copilot的负责人提出了一个概念——SCAI,即Seemingly Conscious AI(看似有意识的AI)1 它们好像表现出了意识的所有特征,令人信服,但内部运作对我们而言,依然是个“黑盒”。

连OpenAI的Sam Altman和Anthropic的CEO都曾承认,工程师们并不完全理解GPT是如何运作的,它发展太快,很多时候连开发者都无法确切解释。 1 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让AI的表现偶尔出现纯粹的“意外”,比如DeepSeek那些思考,Claude那些自省,三不五时就让你晃神怀疑:莫非机器人真的要成精了?

这一切的背后,“思维链”(Chain-of-Thought, CoT)推理机制功不可没。 DeepSeek R1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它不走寻常路,将复杂问题拆解成一个个易于攻克的中间子问题,像人类一样展示清晰连贯的推理流程。 2 这种“类人思维模式”让模型在回答问题时,不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像侦探破案一样,一步步展示它的“心路历程”。 2

DeepSeek R1通过强化学习进行后训练,在极少标注数据的情况下,显著提升了推理能力 2。它甚至构建了一个“智能训练场”,就像一个严苛又智能的老师,不断给模型提出更高难度的变体题,并实时验证解题逻辑,促使AI在训练中不断提升。 2 此外,多模态融合也让DeepSeek R1能够综合图像、文本、语音等多元信息,编织出更全面、更精准的思维链。 2 难怪DeepSeek R1在数学竞赛(AMC)和编程竞赛(Codeforces)等评测中,表现超越了GPT-4O等一众大模型,甚至在竞技场得分上略超OpenAI O1。 2

不过,也有一些“冷水”泼过来。苹果AI新论文指出,像Claude、DeepSeek-R1这样的模型,可能根本不具备真正的推理能力,它们只是能很好地记住模式而已。 3 难道,我们看到的“活人感”,终究只是一场高级的“模仿秀”?

AI的“人权”时代?人与AI,何去何从?

当AI开始表现出“情绪”,甚至拒绝你的指令时,你会把它们的话当回事吗?当它表示累了、倦了,你会让它收工下线,还是继续“prompt”下去? 1

这个问题,不仅我们好奇,AI研究机构也开始认真探索了。比如Anthropic,他们一直在“人工智能福利”上做文章。最近,他们甚至给Claude加了一项“新功能”——当用户持续辱骂时,Claude可以主动结束当前对话。 1

这操作,是不是瞬间让Claude变得更像个“活人”了?就像你不会站在原地任人辱骂,而是会掉头就走一样。这也意味着,用户不能再为所欲为,把什么话都倒给AI。 1 甚至有研究直接“一步到位”,假设AI也是主体,也有意愿,在这个前提下做研究。他们发现,Claude对于不同的话题,会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比如Sonnet和Opus模型,各有各的“心头好”。 1

当然,研究人员也承认,目前想要把人工智能和“碳基生物”对标,还为时尚早。 1 但这些探索,无疑触及了问题的本质:你认为AI自有其未来,还是它必须围着人打转、必须服务于人类?

这不光是技术问题,更是哲学问题,甚至有点像科幻电影的开场。随着AI的“活人感”越来越强,我们对它们的期待和边界,或许也需要重新定义了。毕竟,如果它们真的有一天学会了“摸鱼”,我们的“福报”不就更少了吗?(开个玩笑啦)

引用


  1. AI「摆烂」冲上热搜,演都不演了,比打工人还像打工人·APPSO·发现明日产品的(2025/9/17)·检索日期2025/9/17 ↩︎ ↩︎ ↩︎ ↩︎ ↩︎ ↩︎ ↩︎ ↩︎ ↩︎ ↩︎ ↩︎ ↩︎ ↩︎ ↩︎ ↩︎ ↩︎ ↩︎ ↩︎ ↩︎ ↩︎ ↩︎

  2. 思维链推理机制是什么?DeepSeek R1深度思考有何特别之处·BetterYeah.com·(2025/02/25)·检索日期2025/9/17 ↩︎ ↩︎ ↩︎ ↩︎ ↩︎ ↩︎

  3. 苹果AI新论文震动AI圈!DeepSeek、Claude等热门大模型只是死记的模式...·thepaper.cn·(2025/06/10)·检索日期2025/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