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浪潮席卷广告业:万亿市场背后,创意、伦理与增长的深层博弈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伴随Netflix、优酷等巨头纷纷试水,AIGC正以惊人速度重塑全球广告营销格局,预计到2030年将催生万亿级市场。这项技术不仅大幅提升了广告创意效率与内容融合度,实现成本效益,也引发了关于内容真实性与用户体验的深层思考。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浪潮正以不可逆转之势,深刻地改写着全球广告营销行业的运行逻辑与未来图景。曾几何时,广告内容生产耗时耗力,品牌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体验亦受限于传统媒介的边界。如今,从Netflix计划将AI生成的“伪装”广告融入剧中场景,到国内流媒体平台优酷通过AIGC实现广告与剧情的深度融合,一场由技术驱动的范式变革正在加速上演,其背后所蕴含的万亿级市场潜力与由此引发的深层伦理、社会考量,正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

技术赋能:广告创意的重塑与边界的拓展

AIGC技术在广告营销领域的渗透,远超简单的效率提升。它正在根本上重塑创意生成、内容分发乃至用户体验的每一个环节。第三方数据显示,已有超过50%的广告主在创意内容生成中使用AIGC,且AI营销内容占比已超10%1。这并非偶然,而是技术成熟与市场需求双向驱动的结果。

核心技术能力在于AIGC对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模态内容的高效、自动化生成与编辑能力。例如,Netflix计划利用AI将广告“伪装”并融入到剧集中,这需要复杂的场景理解、语义分析、内容合成与风格迁移技术,确保广告内容与剧情在视觉和叙事上的无缝衔接2。这种“无痕”植入,旨在打破传统广告对观影体验的割裂,实现“广告即剧情”的理想状态。

国内以优酷为代表的长视频平台,在此方面展现出更为前瞻的探索。早在2017年,优酷就推出了“移花接木”等AI营销产品,并在近期升级迭代至“AIGC创意定制”剧情系列化广告和“AIGC2.0小剧场”1。其在《墨雨云间》中与999皮炎平合作的“AIGC创意定制”广告,通过AIGC技术将品牌元素与剧集情节、人物特性深度绑定,实现广告与剧情的“共生”1。更具突破性的是,优酷与999感冒灵在《大唐狄公案》中推出的“AI小剧场”,利用AIGC生成国漫手绘风格的广告内容,不仅强化了观看性,更通过互动提升了用户参与度。这些案例的实现,依赖于AIGC对多模态内容的高精度生成、风格统一性保持以及根据剧情实时调整的能力。

AIGC带来的技术红利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成本的显著降低。传统的真人拍摄剧场广告动辄耗资数十万乃至上百万,而AIGC技术能将制作成本大幅逼近于零,同时摆脱了真人代言的诸多限制(如肖像权、授权周期等),最大化了IP价值的延展性1。其次是效率与创意的爆发。可口可乐的全片AIGC广告、欧莱雅批量生成5000+种产品展示场景、吉百利印度公司利用AI制作超过30万条个性化广告,都体现了AIGC在规模化、定制化创意生产上的巨大潜力1

Meta和谷歌等科技巨头也早已抢滩入局。Meta的AIGC广告创意工具Advantage+,据其最新财报显示,已创造超过200亿美元的年收入,直接证明了AI在广告商业化上的强大驱动力1。谷歌则将AI融入广告创意素材库优化和搜索广告测试中,提升了广告投放的精准度和效果。这不仅仅是工具层面的辅助,更是对广告生态系统的一次全面重构。

伦理考量与商业未来:迈向“万亿”的挑战与机遇

AIGC在广告营销领域的狂奔,不仅带来了商业模式的创新与效率的提升,同时也提出了需要深思的伦理与社会问题。当广告内容能够被AI“伪装”并无缝融入到原生内容中时,广告的透明度消费者的知情权将面临挑战。用户是否能清晰辨识出哪些是原生内容,哪些是AI生成的广告?这种界限的模糊,可能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潜藏着误导甚至欺骗的风险。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如何在保障行业创新活力的同时,制定有效的规范来维护消费者权益,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尽管存在潜在挑战,AIGC所驱动的广告营销市场增长势头却不可阻挡。有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AIGC产业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13。尤其在中国市场,广告营销行业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34万亿元人民币,而生成式AI在其中业务营收占比目前虽不足1%,但未来年增速或将达到60%以上,预计2030年将达到1500亿元左右4。这种迅猛增长,不仅源于AIGC对现有业务的赋能,更在于其为广告营销开辟了全新的增长路径。

例如,快手在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增长超10%,其中快手可灵AI的商业化加速,单季度实现收入1.5亿元,其线上营销服务收入的增长同样离不开AI的赋能1。Meta高层也明确指出,AI不仅帮助广告主节省了时间,更重要的是使其能够更快速、及时地响应消费者需求1。这种对消费者行为的精准洞察内容的超个性化定制能力,是AIGC能够实现“只为‘一个人’打造广告”愿景的关键3,从而极大地提升广告的相关性和效果。

行业巨头的应对也印证了这一趋势。2024年底,两大全球广告业巨头Omnicom Group和Interpublic Group(IPG)宣布合并,核心动因正是为了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挑战与冲击1。这表明,AIGC不仅是辅助工具,更是重塑行业竞争格局的创意引擎、业绩驱动器和全新的增长路径1

展望未来,AIGC在广告营销领域的变革远未停止。从最初的技术应用在用户洞察和投放效果分析,到如今的AIGC虚拟剧场、创意中插升级、客户画像精准筛选、品牌场景化植入扩大、定制AI人物、二创营销内容生成等,AIGC营销正不断推陈出新1。然而,真正的“造风者”不仅要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能力储备,更重要的是能持续为广告主和用户带来增量价值。正如优酷的实践所示,AIGC不仅要让营销深度关联剧情、帮助用户“一键入戏”,还要让品牌营销巧妙规避传统问题,实现IP价值最大化。

AIGC的未来将不再仅仅是工具的迭代,更是商业模式、用户体验乃至社会规范的深刻演进。随着技术的持续突破,广告营销领域的“ChatGPT和DeepSeek”式创新正在狂奔而来,它将迫使所有参与者重新思考,如何在技术赋能的广阔空间中,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共同塑造一个更加智能、但也更需审慎的广告新时代。

References


  1. 东西文娱 (2025/6/18)。万亿市场之下,广告营销迎AIGC风暴。东西文娱。检索日期2025/6/18。 ↩︎ ↩︎ ↩︎ ↩︎ ↩︎ ↩︎ ↩︎ ↩︎ ↩︎ ↩︎ ↩︎ ↩︎

  2. (2025/6/18)。万亿市场之下,广告营销迎AIGC风暴。urbanlight.cn。检索日期2025/6/18。 ↩︎

  3. (2025/6/18)。万亿AIGC市场带来营销代际变革,谁能抢占先机?。知乎。检索日期2025/6/18。 ↩︎ ↩︎

  4. 量子位智库 (2025/6/18)。中国AIGC广告营销产业全景报告:五大变革四大影响,生成式AI让只为「一个人」打造广告成为可能。量子位。检索日期2025/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