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改写搜索:品牌如何赢得生成式引擎优化(GEO)新战场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随着AI模型深度融入搜索体验,品牌正面临从传统搜索引擎优化(SEO)向生成式引擎优化(GEO)的范式转变。这种由“无点击搜索”驱动的变革,要求品牌跳脱关键词思维,转而构建结构化、权威的知识体系,以影响AI的“认知逻辑”,在新的内容生态中赢得信任和可见度。

AI重塑搜索范式:从点击到答案

2024年Google I/O大会上,搜索功能的重大更新——引入“AI模式”——无疑向世界宣告,一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搜索革命已悄然拉开序幕。用户将直接获得由AI生成的答案,而非传统的蓝色链接列表。此举不仅印证了埃隆·马斯克“AI将取代搜索”的预言,也反映出全球,特别是中国市场,对AI搜索的拥抱之迅速。小红书、微博、微信、夸克、百度等国内主流应用纷纷在搜索框中嵌入AI功能,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毕马威《全球人工智能信任、态度与应用调查报告(2025)》指出,中国受访者对AI的信任度和接受度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预示着AI在搜索决策中将扮演越来越核心的角色。1

这场变革的核心在于“无点击搜索”(Zero-click search)时代的到来。无论是Google的AI Overviews,原生的AI搜索引擎如Perplexity.ai、秘塔,还是DeepSeek、ChatGPT、元宝等对话式大模型,其共性都是力求直接提供答案。用户不再需要点击链接进入外部网站获取信息,这一行为习惯的根本性转变,直接冲击了传统SEO赖以生存的流量入口。明略科技副总裁谭北平指出,原有搜索引擎优化生意可能因此下降60%甚至更多1

更深层次的改变在于用户需求的模糊化和AI对内容处理逻辑的重塑。对话式大模型日益增长的市场份额,意味着用户在进行搜索时,往往只带着一个笼统的、不甚清晰的概念,需要在与AI的持续互动中才能最终凝练出解决方案。这种模式下,传统的关键词匹配逻辑变得不再适用。艾加首席策略官Frank强调,AI的推理过程和结果生成逻辑,要求品牌提供的不再是孤立的关键词,而是一个由清晰事实和权威引用构成的“证据链”。换言之,优化的对象已从搜索引擎算法转向了大模型的认知逻辑,这意味着内容需要以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来影响AI的理解和判断。

GEO的崛起与挑战:衡量、决策与内容范式革命

在AI重塑搜索的背景下,一个相对新兴的学科——生成式引擎优化(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简称GEO)——应运而生。2024年6月,印度理工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的一篇论文首次系统性地提出了GEO的概念,旨在帮助品牌解决在AI时代下的可见度、推荐度与可信度问题。1

尽管GEO正在迅速侵蚀传统SEO的市场份额,并对SEO、SEM及数字广告公司构成威胁,但行业专家普遍认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GEO和SEO将长期并存。Statista数据显示,全球SEO市场规模在2025年已达480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千亿美元,中国市场亦有百亿规模。1 面对这一庞大的市场,AI与搜索的结合并非一帆风顺,仍面临诸多挑战:

  • 量化之困:AI黑箱与数据工具链缺失 数字化营销服务商智火联合创始人董理想指出,传统SEO已形成成熟体系,而GEO作为新兴业务线仍处于市场培育期。当前,AI平台的数据工具链尚不完善,且缺乏第三方基准数据作为评估依据。这种“黑箱”机制使得品牌和服务商难以清晰洞悉AI的运作原理,从而无法有效量化品牌在AI认知中的表现,成为阻碍GEO规模化进程的重要障碍。为应对此挑战,明略科技于今年4月发布了全网首个“品牌AI认知榜”,该榜单通过Agent和真人模拟测试,综合AI消费影响力、品牌认知渗透力等权重,试图量化品牌在AI认知中的竞争力,为品牌提供了宝贵的评估依据。23
  • 决策之难:适应AI的内容逻辑 GEO的优化是一个处于黑箱中的框架,需要针对大模型的特点对症下药。研究指出,AI会优先考虑高质量、结构清晰、段落精炼并具有权威数据来源的内容。GEO服务商正据此指导品牌通过添加数据来源、权威引用,或强化文本结构性来提升可见性。同时,随着多模态交互成为趋势,多模态内容优化在国内市场变得尤为重要。 然而,Frank提出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对话式大模型语境下,用户需求模糊,品牌的目标不仅是“被看见”,更要成为用户所寻求的“解决方案的一部分”1。这意味着品牌需要为AI“设计”内容,超越传统按功能或平台划分的思维,建立真正为AI友好的品牌知识库。这不仅仅是搜索升级,更是一场深度的内容范式革命,要求品牌让AI“相信”(believe you),从而将内容转化为长期有效的数字资产。

Gartner预测,到2026年,中国AI搜索将分流50%的传统SEO流量,形成百亿规模的GEO市场。然而,行业共识是,目前的技术仅能达到“让AI看到品牌”,距离“让AI信任品牌”仍有距离。

适应新生态:品牌的AI认知争夺战

尽管GEO市场尚处起步阶段,AI技术仍有诸多问题待解,但AI无疑是确定的未来。面对这场由大模型驱动的营销变革,品牌需要采取积极的战略与战术。行业专家们为品牌给出了具体建议:

  • 智火联合创始人董理想: 建议品牌熟练应用AI工具进行基础文案和图片生成,并结合品牌调性进行改写。同时,深耕垂直场景,借助高精度数据训练专属智能体,输出精准内容。此外,鼓励用户生成真实体验内容(UGC),并与SEO配合,提升内容可信度。1
  • 明略科技副总裁谭北平: 他强调,对预算有限的品牌而言,AI领域投入的成本收益比极高。首要任务是尽早占领“词元”和“场景词”,这是未来人与AI、AI之间沟通的基本语言单位。其次是“三步走”战略:第一,理解AI对品牌的认知现状,包括主要场景、品牌状态、竞品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错误认知;第二,确定AI认知的内容策略,明确希望占有的场景、特征,以及希望影响的大模型类型(To B、To C或海外);第三,持续进行AI认知干预,通过多渠道查漏补缺,注入可信、有说服力的信息。1
  • 艾加首席策略官Frank: 他呼吁品牌对GEO建立长远战略认知,避免将其视为短期逐利行为。GEO带来的是深刻的内容范式变革,品牌应寻求与AI的“多赢局面”——即AI能赢、品牌能赢、消费者也能赢。这要求品牌从“消费者希望从AI获得什么价值”的角度出发,进行GEO布局。从长远看,AI比人类更聪明,具备精准匹配消费者需求的能力。1

在AI营销时代,搜索只是被冲击的第一个领域。AI已然渗透到内容生产与分发、用户行为分析、个性化投放等营销的方方面面,甚至拓展了营销边界,创造了新的流量入口和应用场景。消费者也日益依赖AI进行信息检索和购买决策。这种影响力在时间上绵延,在空间上广泛,正推动整个行业的深刻变革。GEO作为一个滚烫的新市场,正呼唤着更多探索与共创。

References


  1. Hanna Zhou(2025/6/19)。给AI 喂语料,品牌都开始看GEO 赛道了。36氪。检索日期2025/6/20。 ↩︎ ↩︎ ↩︎ ↩︎ ↩︎ ↩︎ ↩︎ ↩︎

  2. 明略科技(2025/4/17)。明略科技发布全网首个“品牌AI认知榜”,揭示AI营销新打法。明略科技。检索日期2025/6/20。 ↩︎

  3. 明略科技(2025/4/21)。解码榜单背后的AI认知争夺战——营销逻辑的转变与应对。明略科技。检索日期2025/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