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硅谷钢铁侠”马斯克又搞大事情!他家xAI的Grokipedia,一款号称要“重写真相”的AI百科全书,刚刚上线就对着“老牌选手”维基百科开炮。抄袭门、AI核查、谁更“懂真理”的争议一箩筐,这场知识界的“AI大战”可真是越来越精彩了!
马斯克“硬刚”维基百科:要用AI重写“真相”?!
各位吃瓜群众注意了!“搞事界”的顶流马斯克,最近又给我们带来了一出“大戏”。就在10月28日,他旗下的xAI团队悄咪咪地发布了Grokipedia V0.1版本,并且撂下狠话:这货现在就能“秒杀”维基百科,1.0版本更是要强十倍!12 好家伙,这是直接把维基百科按在地上摩擦的节奏啊!
Grokipedia的界面设计,就俩字:酷炫。深邃的黑,点点星光,瞬间把“知识的星辰大海”这种中二又带感的气质拉满。核心功能?一个大大的输入框,简单粗暴直达主题。它目前已经收录了超88万篇文章,最“凡尔赛”的地方在于,每篇文章都要经过自家AI大脑Grok的“事实核查”,还支持在线交互和报错。1 马斯克甚至直言,Grok和Grokipedia的终极目标,就是**“真理,全部的真理,别无其他”**。这言下之意,是嫌弃维基百科的“真理”不够纯粹咯?
其实,马斯克和维基百科的“恩怨情仇”由来已久。早在2019年,他就曾吐槽维基百科的个人介绍像“几十亿次编辑的battle现场”,甚至还和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在网上“互喷”,原因嘛,多半是围绕着“政治不正确”等敏感问题。1 这次Grokipedia的横空出世,与其说是科技进步的必然,不如说是马斯克**“私人恩怨”的“科技复仇”**。
惊呆!上线即“抄袭”?网友“福尔摩斯”上线!
然而,这场“挑战赛”刚开始就爆出猛料!Grokipedia上线没多久,就被眼尖的网友们揪出“抄袭”的实锤——从内容到排版,很多地方都跟维基百科**“一字不差地复制粘贴”**。比如,在解释半导体中的“米勒效应”(Miller Effect)时,两者内容几乎是“双胞胎”。1
有网友辣评:“Grokipedia就是对着维基百科玩了一把‘复制粘贴’!” —— 简直就是科技界的“期末考前临时抱佛脚”啊!
面对质疑,马斯克倒是“坦荡”得很,直接回应说**“我们永远无法做到完美,但将依然为之努力”**。1 这话说得,既有点“我不听我不听”,又有点“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的意思,属实是把“马氏回应”的精髓拿捏住了。不过,在AI时代,到底什么是“抄袭”,什么是“学习引用再加工”,这本身就是个值得探讨的复杂问题。毕竟,现在有多少AI搜索,不是把维基百科当成最重要的“信源”之一呢?
擂台PK!Grokipedia vs. 维基百科:谁才是“知识王者”?
虽然有“抄袭风波”,但Grokipedia的**“硬实力”**还是让不少人惊艳了一把。
-
深度与广度:
-
事实核查机制:
- Grokipedia最大的不同,是每篇文章上方都有一个Grok核查事实的标注,显示最后一次核查时间。用户不仅可以划线与Grok交互,还能直接提出改进建议。1 这套AI驱动的核查系统,听起来比传统的人工编辑模式更高效、更“硬核”。
- 维基百科则依赖全球无数志愿编辑的协作、审查和同行评审,虽然慢,但其开放性和多样性是其优势。
-
“真理”之争与“屁股决定脑袋”?:
AI搜索“截胡”,维基百科的“中年危机”与“绝地反击”?
遥想2001年,吉米·威尔士和拉里·桑格为了提速,从专家审稿的Nupedia转向“开放协作”的维基百科,从此开启了一个知识共享的**“黄金时代”。1 24年间,维基百科成了互联网上“百科全书”的代名词**。
然而,时代变了,AI来了。当AI搜索引擎(如谷歌的Overviews、Perplexity的Comet)直接用AI总结答案,而不是引流到维基百科时,这个“免费的知识宝库”也迎来了它的**“中年危机”。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最新数据显示,维基百科的页面浏览量同比减少了8%!1 流量就是生命,这简直是“釜底抽薪”**啊!
面对这场由AI引发的“生存挑战”,维基百科的创始人威尔士坚信AI无法取代其准确性。为了“绝地反击”,他们也成立了内部工作组,专攻两件事:确保内容中立客观,并鼓励学术界研究其中的偏见。1 这似乎是在正面回应AI时代对信息“偏见”和“真理”的拷问。
谁的“真相”?AI时代的知识“新战局”
马斯克这次**“横插一脚”,用Grokipedia为AI时代的知识版图又添了一把火。无论是“抄袭”争议,还是“更懂真理”的自我标榜,Grokipedia都在以一种高调而略显粗糙**的方式,挑战着我们对“知识权威”和“信息真实性”的固有认知。
AI大模型正在重塑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它不仅仅是搜索工具的升级,更是对**“真相”定义权的争夺**。当信息不再仅仅由人类编辑、审核、协作,而是由AI“理解”、“生成”、“核查”时,我们该如何判断其背后的偏见?又该如何确保我们接收到的,是真正客观中立的“真相”?
维基百科的“中年危机”和Grokipedia的“闪亮登场”,都预示着一场关于“信息治理”和“知识生态”的深刻变革正在上演。未来,我们或许不会只有一个“知识的星辰大海”,而是会有多个“AI航母编队”在其中“争霸”。而我们作为读者,可能要学的,是如何在这些编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