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父LeCun“火力全开”:人形机器人是“骗局”,LLM智商不如猫,Llama与我无关?!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最近,AI教父LeCun又“开炮”了!他直言人形机器人现在就是个“大骗局”,因为它们根本不够“聪明”;顺便还把LLM拉出来“鞭尸”,说它们的智商连猫都不如。最后还不忘强调一句:Llama跟我真没关系!

在AI圈,能让整个行业“瑟瑟发抖”的狠话,恐怕只有Meta首席AI科学家Yann LeCun敢说了。这位深度学习的“三巨头”之一,最近在MIT的一场讲座上,简直是“火力全开”,不仅怒揭人形机器人是“最大骗局”,还顺带diss了当下最火的大语言模型(LLM),甚至连自家Meta的Llama项目都要撇清关系。这波操作,直接在科技圈炸开了锅,引得各路大佬下场“互喷”,简直比连续剧还精彩!

LeCun“泼冷水”:人形机器人,你确定不是来“搞笑”的?

想象一下,你家未来的人形机器人管家,能帮你叠衣服、倒咖啡,还能像个知心朋友一样理解你的意图?**Too Young Too Simple!**LeCun这次直接捅了“马蜂窝”,当着全世界的面,给狂热的人形机器人赛道“泼了一盆冷水”。1

他直言不讳:

“这些公司压根不知道,如何让机器人变得足够‘聪明’,或是说达到通用智能的程度。家用机器人的实现,还需要AI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

简单来说,就是现在的人形机器人,在工厂里搬搬砖、拧拧螺丝,那叫**“窄智能”,因为任务是特定的,训练起来相对容易。但要让它们像个“人”一样,在家中应付各种突发状况和复杂环境**,那简直是“天方夜谭”!这中间横亘着的,是一道从“窄智能”到**“通用智能”**的巨大鸿沟。

敲黑板:关键点来了! LeCun认为突破这道鸿沟的核心,在于打造一款真正能**“规划未来”**的“世界模型”架构,也就是能学习、理解和预测物理世界运行规律的系统。

这番话一出,机器人界的大佬们可坐不住了!

  • 特斯拉Optimus AI负责人Julian Ibarz立马站出来反驳:“我不同意LeCun的观点,特斯拉在内部对于如何快速实现通用人形机器人,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思路。” (言外之意:我们有秘密武器!)
  • Figure创始人Brett Adcock更是直接喊话,那语气,简直是“隔着屏幕都能闻到火药味”:“谁去和LeCun说一声,让他别端着了,亲自下场干点实事吧!” (意思就是:你行你上啊!)

看来,这场“神仙打架”,才刚刚开始。

“猫式哲学”:LLM?不如我家的猫聪明!

别以为LeCun只是怼机器人,他连大语言模型(LLM)都没放过,而且怼得更狠!他直言不讳地指出:

“LLM就是一条死胡同,世界模型才是正道。” “LLM不具备任何真实意义上的智能——甚至不如一只猫。”1

这话一出,GPT是不是要“委屈巴巴”地哭晕在厕所了?LeCun的理由也很硬核:

  • 数据带宽是硬伤: 他认为文本是“低带宽”数据源,“仅靠文本训练永远无法实现人类水平智能”。真正的智能,需要的是高带宽的多模态感知输入——比如视觉、听觉、触觉,就像我们小孩子学东西,是看、听、摸、尝,而不是只看书!
  • 记忆力好不代表真聪明: LLM虽然能“引经据典”,给出“智商堪比博士”的答案,但LeCun觉得它们只是在**“回忆”**训练过的信息,而不是真正理解和规划。

他甚至举了个“喵星人”的例子:一只猫的大脑只有2.8亿个神经元,却能轻松感知三维空间、判断物体稳定性、规划复杂动作。这些能力,目前的生成式AI系统,“望尘莫及”

那LeCun心目中的“正道”——**“世界模型”**到底是什么黑科技呢?

简单来说,世界模型就是让机器学会**“想象”和“预测”。比如,你想让机器人帮你冲咖啡,它首先需要在脑子里“预演”一系列动作:拿起杯子、倒水、搅拌,并且能预测每一步的结果**。它就像拥有一个“沙盒”,在里面不断模拟各种可能性,找到最佳路径。

这个模型的核心,是**“自监督学习”。这意味着机器人不需要人类手把手教每个任务,而是自己从模拟数据或真实操作中,学习“动作-结果”之间的关系。一旦模型足够好,它甚至能“零样本”**(没学过也能做)完成新任务。

LeCun放话了:

“未来3-5年内,这会成为AI架构的主流模型。到那时候,但凡头脑清醒的人,都不会再用现在这种生成式LLM的路子了。”1 (这预言,分分钟要得罪半个硅谷!)

狂人与实干家:巨头们的世界模型“抢滩登陆战”

虽然LeCun的“炮火”猛烈,但他提出的“世界模型”概念,其实已经在产业界掀起了波澜,甚至成为不少**“吃螃蟹”的公司正在攻克的方向。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路线之争,更是一场“谁能率先落地”**的商业竞赛。

  1. Figure AI:高歌猛进的“理想主义者” Figure AI的CEO Brett Adcock简直是“时间管理大师”,他宣称明年就能实现让人形机器人在陌生家庭环境中,通过语音指令完成通用工作1这“大饼”画得,确实很特斯拉范儿!

    • Figure的底气在哪?Adcock表示,人形机器人拥有40个自由度,这复杂的姿态组合根本不是靠编程能解决的“唯一途径是神经网络”
    • 他们推出了Helix通用具身智能模型,这是首款能对机器人上半身进行高频率、连续控制的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2 (听起来很厉害,但距离LeCun的“世界模型”还有多远?)
    • 有趣的是,Figure也认为制造业不是主要突破方向,而是要攻克通用机器人技术,这点上与LeCun倒是不谋而合。(只不过,他们觉得离成功更近!)
  2. 特斯拉Optimus:马斯克的“量产狂想曲”与“世界模拟器” 马斯克嘛,大家都知道,一向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他曾设定2025年生产5000-10000台Optimus机器人的高目标。1 特斯拉的策略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 制造: 马斯克认为人形机器人规模量产所需的**“供应链尚不存在”,但特斯拉已在建设年产百万台Optimus的生产线,目标是2026年初推出V3原型机。(先解决“有没有”,再解决“好不好”)**34
    • AI: 特斯拉可没忽视智能!其AI负责人Ashok Elluswamy在ICCV顶会详细介绍了公司的**“神经世界模拟器”。这货能基于当前状态和动作,直接“合成未来状态”(简单说,就是让机器人能预测“我这么做会有啥后果”)** Elluswamy明确表示,这套“世界模型”的直接解决方案将“无缝迁移”至Optimus机器人。1
  3. 1X Technologies:务实派的“世界模型”探索 这家获得OpenAI投资的挪威公司,最近也发布了自研的**“世界模型”**,包含视觉编码器、动作编码器等模块,能通过预测“状态价值”来评估动作质量。1

    • 1X的世界模型独特之处在于,能并行部署不同策略进行直接对比,这让他们的机器人能从相同初始条件出发,尝试多种行动方案。
    • 他们的CEO Bernt Børnich坦言,让机器人进入家庭存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甚至“Wi-Fi连接问题比机器人技术本身更棘手”**。1 (这话是不是说出了很多技术人的心声?)

看来,LeCun的“警告”,确实重新定义了这场人形机器人竞赛的维度。真正的赢家,或许不是那些秀出“最炫酷demo”或喊出“最激进量产目标”的厂商,而是那些能率先攻克机器理解物理世界这一根本性难题的“硬核玩家”15

彩蛋:Llama与我无瓜,真的!

在MIT的演讲中,LeCun除了“怒怼”人形机器人和LLM,还有一个**“小插曲”让人忍俊不禁。他竟然多次强调自己和Meta的LLM项目Llama“没关系”!**1

当主持人还在热情洋溢地夸赞“Llama的诞生让世界AI民主化”时,LeCun急吼吼地插话,那表情简直写着:“我要坦白!Llama真的不是我的‘娃’!”

他还分享了幕后故事:第一代Llama,其实有点像个**“海盗项目”(pirate project),是巴黎一个小团队在官方LLM项目之外“偷偷”搞出来的**。结果,这个“野孩子”竟然成了Meta的**“主力选手”**!直到后来小扎下定决心组建GenAI团队,才将其产品化。

LeCun最后又重复了一遍:“但在技术上,我个人确实没怎么插手。”1 看到他那急于撇清关系的样子,主持人也只能笑着打圆场:“但最后能跑出来的,往往还是‘臭鼬工厂’(Skunk Works)这种模式。” (这波“凡尔赛”,LeCun是不是有点可爱?)

引用


  1. LeCun怒揭机器人最大骗局,坦白Llama与我无瓜·新智元·新智元(2025/10/26)·检索日期2025/10/26 ↩︎ ↩︎ ↩︎ ↩︎ ↩︎ ↩︎ ↩︎ ↩︎ ↩︎ ↩︎ ↩︎

  2. 人形机器人,少一点“腾空”,多一点“落地”·知乎专栏·无作者(2025/10/26)·检索日期2025/10/26 ↩︎

  3. 技术狂热过后,人形机器人下半场开拼:谁的订单先落地?·华尔街见闻·卜淑情(2025/07/22)·检索日期2025/10/26 ↩︎

  4. 「一頁紙」吃透產業鏈之:人形機器人,Figure鏈與特斯拉Optimus鏈·富途牛牛·无作者(2025/10/26)·检索日期2025/10/26 ↩︎

  5. 马斯克押注,黄仁勋上桌,比智能手机更大的市场来了·虎嗅·无作者(2025/10/26)·检索日期2025/1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