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AI人才战白热化:Meta的“超级智能”押注与OpenAI的攻防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社交媒体巨头Meta正以惊人的“钞能力”积极挖角AI顶尖人才,从OpenAI成功吸引三位资深研究员,以期缓解自身人才短缺并加速其超级智能愿景的实现。这一举动不仅揭示了AI领域人才争夺的激烈程度,也预示着硅谷科技巨头与新兴AI公司之间竞争格局的进一步演变,其中Meta正试图通过巨额投入和战略性招募来重塑其在AI前沿的地位。

在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将人工智能视为下一轮增长引擎的当下,人才,尤其是顶尖的AI研究人才,无疑已成为决定未来领导地位的关键砝码。近日,社交媒体巨头Meta的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亲自操刀,成功从OpenAI挖走了三名关键研究员——卢卡斯·贝耶(Lucas Beyer)、亚历山大·科列斯尼科夫(Alexander Kolesnikov)和谢晓华(Xiaohua Zhai)。这三位专家此前在OpenAI的苏黎世办公室共事,而在此之前,他们都在谷歌DeepMind部门积累了深厚的经验,并在2024年底共同创立了OpenAI苏黎世办公室。此举被视为Meta在面对其最新AI模型市场反响平平后,亟需强化其在“超级智能”领域布局的又一重大信号1

人才争夺战的升级:Meta的策略与挑战

此次人才流动,不仅仅是简单的跳槽,更是当前AI领域白热化人才战的一个缩影。Meta对顶尖AI人才的渴求几乎达到不计成本的程度。有报道指出,为吸引业界翘楚,扎克伯格甚至开出了高达1亿美元的薪酬条件,目标是组建一支专门研发超越人类智能的“超级智能”(superintelligence)的新团队1。这笔巨额投资,不仅包括令人咋舌的个人薪酬,也体现在Meta近期一系列大手笔的战略行动中,例如斥资140亿美元收购AI初创公司Scale,并任命其CEO汪韬(Alexandr Wang)领导新团队。扎克伯格甚至还曾试图邀请OpenAI联合创始人伊利亚·苏茨克维(Ilya Sutskever)和约翰·舒尔曼(John Schulman)加盟,尽管未能成功,但这足以体现其在AI人才招募上的决心和野心。

此番激进的人才策略,背景是Meta在AI模型方面的表现未达预期。自今年4月以来,Meta最新发布的AI模型在市场上反响平平,迫使扎克伯格亲自介入人才招募。有消息称,Meta已经推迟发布下一版AI模型,这将是该公司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模型,而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能否吸引并留住最优秀的AI工程师和研究员。

然而,“钞能力”并非万能。部分AI研究员拒绝了Meta的邀请,这表明除了薪酬,研究环境、项目前景以及公司文化等因素也在人才选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也促使OpenAI等公司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例如通过加薪和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来留住核心人才,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身的优势。

硅谷AI格局的重塑:竞争与反响

Meta的这一系列动作,无疑给硅谷的AI产业格局带来了新的冲击。长久以来,OpenAI凭借其在通用人工智能(AGI)领域的先发优势和技术突破,吸引了大量顶尖人才。然而,随着像Meta和谷歌这样的科技巨头以雄厚的资本和庞大的用户基础入场,AI人才的流向变得更加多元和复杂。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对此表现得相对淡定,他表示对扎克伯格的挖角行为并不担心,并称“扎克伯格正在做些疯狂的事情,但接下来会怎样呢?”1奥特曼的这种自信可能源于OpenAI对其核心研究团队的稳固性有充分信心,他此前也曾强调OpenAI的核心研究员并未跳槽Meta。

当前的竞争不仅仅是薪资的较量,更是对AI未来方向主导权的争夺。Meta、谷歌等传统科技巨头与OpenAI、Anthropic等AI初创公司正展开一场全方位的较量,这场竞赛已成为推动硅谷乃至全球AI创新的新动力。Meta计划在今年投入高达65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其中重点就是推动AI技术的发展,这预示着未来几年AI领域的竞争将愈发激烈,并可能带来颠覆性的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创新。

超级智能愿景下的隐忧与前瞻

扎克伯格多次描绘其宏大的AI愿景:未来人们将与AI朋友交流,利用AI从零制作广告,甚至通过AI智能体与品牌互动1。这指向的是一个由AI深度渗透日常生活的未来,而实现这一愿景的核心就是对“超级智能”的追求。然而,超级智能的开发并非没有隐忧。随着AI能力日益强大,其对社会、伦理和经济的深层影响也日益凸显。例如,如何确保AI的公平性、透明度和可控性?如何防范AI偏见?以及AI对就业市场、隐私保护和社会结构可能造成的冲击,都将是需要认真思考和应对的挑战。

人才的流动,某种程度上也是理念和路线之争的体现。OpenAI一直强调其对“通用人工智能”的安全和普惠发展。而Meta的“超级智能”愿景,则更强调其在商业应用和用户体验上的巨大潜力。不同公司对AI终极目标和发展路径的理解差异,将深刻影响各自的人才策略和技术布局。

在未来,这场AI人才争夺战将持续演进,并可能塑造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内全球科技版图。谁能吸引并留住最顶尖的人才,谁就更有可能在“超级智能”的竞赛中脱颖而出,进而定义我们与人工智能共存的未来。

引用


  1. Meta“钞能力”有效果了?挖走OpenAI三名研究员 · 36氪 · 金鹿(2025/6/26)·检索日期2025/6/27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