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扎AI“梦之队”刚成团就“散伙”?PyTorch元老、百万年薪天才集体“跑路”,OpenAI竟成最大赢家!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扎克伯格豪掷千金打造的“超级智能实验室”MSL,刚“开张”两个月就遭遇“用脚投票”,PyTorch元老和高薪挖来的AI大牛纷纷“闪辞”,其中不少还直接跳槽到老对手OpenAI,Meta的AI豪赌,看来是遇到了“开门黑”!

扎克伯格最近有点烦,烦得可能要“黑化”了。他大手一挥,斥巨资组建的AI“梦之队”——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MSL),本想着能在大模型赛道上“弯道超车”,结果,这“梦之队”才刚成团俩月,就上演了一场年度“集体跳槽大戏”!从PyTorch核心开发者到百万年薪挖来的硅谷天才,至少八位核心成员“闪辞”,有的甚至直接“投奔”了死对头OpenAI。这剧情,简直比八点档还精彩,小扎的AI雄心,是不是要“翻车”了?

MSL:这波“新兵闪退”有点尴尬!

想想看,小扎为了MSL项目,可是卯足了劲儿,据说准备了上亿美元的薪酬方案,就为了把DeepMind、OpenAI、xAI的顶尖人才“挖”过来。OpenAI的Sam Altman都忍不住“吐槽”:“我已经记不清他们从公司挖了多少人来当首席科学家了!”结果呢?这钱,好像有点“打水漂”了。

那些小扎砸重金、给“毒鸡汤”挖来的“新兵蛋子”,不少在Meta连“军训”都没完成就“开溜”了。

  • Avi Verma & Ethan Knight:前OpenAI员工,光速“回炉”! 这俩位,都是在OpenAI有过工作经验的。小扎高薪挖他们过来,结果他们入职Meta不到一个月,就“脚底抹油”又跳回OpenAI了。这操作,简直是“反向挖角”的教科书式案例,狠狠打了Meta的脸!1
  • Rishabh Agarwal:百万年薪也留不住的“大牛”! 这位在谷歌、DeepMind都有过辉煌履历的强化学习专家,今年4月才以百万美元年薪加入Meta,仅仅五个月后就“官宣离职”。他的离职宣言颇有深意:“在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里,最大的风险就是不冒任何风险。”言下之意,在Meta待着,才是“最大的风险”?他研究强化学习和LLM的自我改进,这样的重磅人才流失,Meta真的“不心疼”吗?2

这些“高薪新兵”的来去匆匆,不禁让人发问:是Meta的“画饼”不够大,还是“饼”的味道不对劲?

元老“跑路”:带走的可不只是行李箱!

如果说新人离职是“小打小闹”,那么核心元老们的“跑路”,就真的是“伤筋动骨”了。这些“老炮儿”们,不仅是公司的“活化石”,更是掌握着Meta技术命脉的“关键先生”。

  • Rohan Varma:PyTorch的“分布式训练”大拿! 作为PyTorch核心开发者,他主要负责排名、推荐和内容理解用例的分布式训练。这可是训练大模型的核心技术!他一走,Meta在这一块儿的积累,无疑会受到影响。2
  • Bert Maher:PyTorch和Triton的“幕后英雄”! 在Meta工作了12年,参与开发了PyTorch和Triton(提升AI模型运行效率的编程语言和编译器)。他直接“投奔”Anthropic,还“嚣张”表示,要让Claude“更快”!这简直是给老东家“补刀”啊!2
  • Tony Liu:Meta大模型“GPU系统”的掌舵者! 他管理着PyTorch GPU系统团队,这些系统是训练和运行Meta大模型的核心。他的离开,无疑是对Meta AI基础设施的又一记重拳。2
  • Chi-Hao Wu:重组“受害者”,顶头上司换了N次! 这位在Meta工作了五年多的老兵,直言离职原因就是“部门不停重组,顶头上司换了好几次”,让人感觉“变化太快了”。他转投初创公司Memories.ai担任首席AI官。看来,再高的薪水也顶不住“朝令夕改”带来的“心累”。2

这些元老们带着一身“武功秘籍”和对Meta的了解,去了竞争对手或新领域。这不光是人才流失,更是技术和经验的“外泄”,对Meta来说,简直是“致命一击”!

“敌我同源”:小扎“挖墙脚”挖到自己家?

最让小扎“头疼”的,恐怕是那些“叛变”到OpenAI的AI干将。这可真是“挖别人的墙角,结果变成了自挖墙脚”。

  • Chaya Nayak:九年元老,Llama系列LLM的开发者! 这位Meta的“九年元老”,不仅担任过公共政策研究经理,近期还是生成式AI产品管理总监,甚至领导了Meta的Llama系列大语言模型开发!她现在加入了OpenAI,负责特别项目。这意味着Meta在政策理解和大模型产品方向上的经验,可能被直接带走。2
  • Afroz Mohiuddin:从谷歌到Meta再到OpenAI的“跳槽王”! 去年刚从谷歌跳槽到Meta担任高级主任工程师,结果今年又“二度跳槽”到OpenAI的技术团队。这职业生涯路径,简直是为OpenAI“培养”高级人才啊!2

这些核心人才的“回流”或“叛逃”,让Sam Altman可以“松口气”了,而小扎可能要“长叹一口气”。

小扎AI梦,还能撑多久?

Meta的“超级智能”计划,可谓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当初小扎高调官宣,终极目标是“为每个人带去个人超级智能”,豪情万丈。可现实呢?

  • 内部“乾坤大挪移”:频繁重组,“晃晕”员工! WSJ曾爆料,Meta的AI部门今年已经多次重组,最近一次更是直接解散一个团队,又新建了四个团队。MSL成立后,内部三大AI团队合并,这才两个月,又一次“大洗牌”。这种“重组上瘾”的节奏,让员工“内心感觉不太安稳”,正如Chi-Hao Wu所吐槽,顶头上司换了好几次,谁能受得了这“折腾”?2
  • 战略“左右摇摆”:目标是星辰大海,还是广告海洋? Reddit上就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Meta近期与Midjourney等初创公司合作,可能预示着战略重心摇摆。这种“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迷茫,显然与那些希望能从零开始构建LLM的“理想派”研究员格格不入。更有网友犀利点评:“他们到了Meta后,才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为改变世界的ASI工作,而是为广告和数据收集开发ASI。”这恐怕才是最致命的!毕竟,十亿可以买一栋大房子,但买不到一个真正的“改变世界”的梦想。2
  • 钞能力“失效”:钱不是万能的,但梦想确实无价! 小扎为了AI可谓是“下了血本”,粗略估算投入了上千亿美元,Q2财报显示,现金储备在两个季度内烧掉了320亿美金,预计今年还要斥资超660亿美金建设超算中心。然而,即使砸下“天价”,也未能留住人才。这就像“金钱攻势”遇到了“信仰壁垒”。2

Meta这波“人才地震”,无疑给所有试图在AI赛道上“跑马圈地”的科技巨头敲响了警钟:烧钱、挖人固然重要,但清晰的战略方向、稳定的企业文化以及对员工梦想的尊重,才是留住顶尖人才的“终极奥义”。对于OpenAI而言,这无疑是一次“神助攻”,不仅守住了技术优势,还“召回”了关键人才,再次证明了“研究自由度、企业稳定性”对AI顶尖人才的强大吸引力。

AI人才争夺战,远非“有钱任性”那么简单。Meta的“超级智能”之梦,如今看来,正被内部的“人事风波”和“战略迷雾”笼罩,能否拨云见日,我们拭目以待。

引用


  1. 小扎高薪挖来的人又跳回OpenAI!赵晟佳也要回去(图)·新闻速递(未知日期)·检索日期2025/8/29 ↩︎

  2. 小扎噩梦来了,MSL两月爆雷8人闪辞,PyTorch元老出走实验室人心崩盘·新智元·桃子 元宇(2025/8/29)·检索日期2025/8/29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