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Howie Liu,Airtable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在公司被传濒临破产的低谷中,以“一线执行型CEO”(IC CEO)的姿态,亲自代码、深度介入产品,带领Airtable成功转型AI,重塑组织文化,并实现了超1亿美元的正现金流。他坚信通过“玩耍”和跨领域融合,能最大限度激发AI时代的创新潜力,并将个人对产品和用户体验的极致热爱,升华为企业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在硅谷瞬息万变的浮光掠影中,公司估值的起落常常如潮汐般汹涌。2021年的一个寻常日子,一条推文的出现,却像一道闪电划破了Airtable的平静。它宣称这家一度估值高达120亿美元的无代码平台“已经完蛋了,钱烧得太多,收入远不够,撑不下去”,甚至直接写道:“RIP Airtable” 1。这条谣言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发酵,甚至在《All-In Podcast》这样的知名节目中被作为讨论“上一代高估值独角兽公司在市场重置期命运”的案例。一时间,阴影笼罩着这家曾被视为软件协作领域先锋的企业。
然而,在风暴的中心,Airtable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Howie Liu,却并未被击垮。他沉静而坚定,内心深处对产品的执着和对未来的洞察,远超表面的喧嚣。对于那条疯传的推文,Howie事后回忆道:“几乎完全不是真的。发推的人好像在CB Insights工作,而讽刺的是,他们的业务本该是提供准确的公司数据。但那条推文里关于我们营收规模、增长速度的数字全都错得离谱,差了好几倍。” 1 谎言跑遍世界的时候,真相还没来得及起床,而Howie Liu则选择让行动和结果为自己发声。
Howie Liu的故事,远不止于这场危机公关。早在2012年创立Airtable之前,他就是一位深谙软件之道的连续创业者。毕业于杜克大学机械工程和公共政策专业的他,对人机交互有着近乎痴迷的兴趣。在大学研究神经网络时,他敏锐地捕捉到计算领域的真正瓶颈不在于算力,而在于“可用性”。“有效使用软件的制约因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体验,”他回忆道。他早期的CRM初创公司Etacts在2010年被Salesforce收购后,Howie离开时心中已种下坚定的信念:软件开发不应该只属于程序员。正是这种“民主化软件创建”的愿景,催生了Airtable——一个像数据库一样工作的电子表格,一个能让任何人构建强大定制应用程序的平台 2。
Airtable的起步,凭借其独特的“产品主导增长(PLG)”模式,在产消者和企业用户中迅速获得了病毒式传播。亚马逊、Netflix和耐克等巨头都成为了它的客户。平台赋予设计师、营销人员和运营经理一种前所未有的赋能感:无需编程技能,即可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定制解决方案。这种理念让Airtable从僵化的SaaS平台中脱颖而出,积累了忠实的早期社区。然而,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Salesforce、ServiceNow等巨头以及Asana、Trello等轻量级工具环伺,Airtable必须证明其作为严肃企业级平台的可扩展性和价值。疫情期间数字化浪潮加速,Airtable也顺势将业务重心转向企业级市场,并在2023年实现了数亿美元的年收入,估值一度达到120亿美元。但高速增长的背面,是巨大的投入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让“RIP Airtable”的谣言在特定时机显得格外刺耳。
然而,真正定义一位领导者的,往往不是高光时刻,而是面对逆境时的抉择。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市场的变局,Howie Liu没有选择固守旧有的成功模式,而是看到了一个更宏大的机会——人工智能的浪潮。他深知,这并非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一场颠覆性的范式转移。他没有退缩,反而以一种近乎偏执的热情,将公司的命运与AI深度绑定,甚至彻底重塑了Airtable的组织架构和自己的领导角色。
重返代码:一位“一线执行型CEO”的诞生
在Airtable的转型中,Howie Liu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从一个传统的CEO,蜕变为一名“IC CEO”(Individual Contributor CEO,一线执行型CEO),即每天亲自参与编程工作。这在科技公司CEO的群体中,无疑是_反常识_的。多数CEO会随着公司规模扩大,逐渐远离技术细节,转向战略、管理和组织建设。但Howie却反其道而行之。
他的动机,源于对产品和用户体验一以贯之的痴迷。“最根本的原因是,这其实是我最初创业时的工作方式。” Howie解释道,当初他既写后端代码,也设计前端和用户体验。他坚信对于Airtable这种纯软件产品而言,“技术就是产品,设计细节就是价值本身,不能和流程、调研割裂开来。” 面对AI带来的颠覆,他意识到,只有亲自“下场”体验和试验,才能真正把握“什么是可能的”。他将自己定位为公司的“首席品味官(Chief Tastemaker)” 1。
“我觉得如果不亲自下场,你是无法真正‘品味’出好坏的。尤其在AI领域,你必须亲自去玩模型,推动到极限,才能理解它们的潜力。这就像厨师得到了一批全新食材,必须亲自试过,才能做出新的菜肴。” 1
Howie不仅亲自投入,甚至是公司内部乃至全球客户中“推理成本最高”的用户。他用Claude和ChatGPT处理大量销售通话转录,用LLM执行map-reduce,从海量数据中聚合出洞见。“虽然花费可能上百美元,但能换来极有价值的产品、市场、定位洞察。相比请咨询公司花上百万,这太划算了。” 1 这种以身作则的深度参与,不仅是他个人热情的体现,更是向团队传递了一个清晰信号:AI时代,细节决定成败,实践是唯一的试金石。
重构组织:以“快慢思考”应对范式转移
为了匹配AI时代的极速迭代,Howie对Airtable的组织架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大幅减少了固定的一对一会议,倡导“应景”的、围绕新鲜洞见展开的深度交流。他更重视与团队面对面的长时间午餐或散步聊天,而非形式化的例行公事。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引入了“快思考(fast thinking)”和“慢思考(slow thinking)”的团队分组模式,这显然受到了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理论的启发 1。
- 快思考团队:专注于快速迭代,每周都要推出“令人惊艳的新功能”,制造兴奋点和用户增长。
- 慢思考团队:则着眼于长远,解决架构和复杂性问题,比如支撑上亿条记录的新数据库系统,确保长期可扩展性。
这种双轨并行、互为补充的模式,旨在让Airtable既能保持敏捷的创新速度,又能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在快思考团队中,Howie强调自主性和全局思维:“关键是自主性和全局思维。能同时考虑技术、设计和用户体验,敢于在模糊中探索。” 1 他们甚至引入外部新鲜血液,包括创业者,来保持团队的活力和多样性。
“AI领域目前很多潜力都没有被很好地‘包装’给用户。比如ChatGPT默认只是一个空白输入框,但其实可以有更丰富的界面隐喻和交互方式,帮助用户更直观地理解和使用这些能力。这正是Airtable想在产品层面去做的事情。” 1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Howie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以及Airtable在AI时代的核心定位。
赋能团队:用“玩耍”和“融合”驱动创新
Howie深知,CEO一人的投入远远不够,必须让整个团队都“动起来”。他极力强调“玩耍”——这是一种心理学意义上的探索,而非仅仅完成任务。他鼓励员工将好奇心投入到各种AI产品中,甚至建议团队专门安排一天或一周,去尽情尝试所有AI产品,探索它们可能为Airtable带来的价值。他自己也以身作则,分享各种AI原型和实验成果,希望团队看到的是_实际操作而非纸面文档_。
Airtable的愿景是“民主化软件创建”,而AI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Howie将Airtable比作AI代理操作的“载体”,为AI提供了高质量的“乐高积木”:无代码组件让AI代理无需从零开始编写代码,就能构建复杂的业务应用,包括CRUD接口、实时协作、布局引擎和自动化逻辑。这种“组合”而非“创造”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开发门槛,加速了创新。
Howie也看到了AI对传统岗位角色的冲击和重塑。他认为未来“用更少的人能做更多的事”会成为常态,但这并非意味着团队会缩小,而是团队将变得更高效,能完成“无限的”任务。他提出了“倒T型能力模型” 1:每个角色都需要在自己的核心领域深耕(竖线),同时对另外两个领域(如产品、工程、设计)有基础认知(横线),甚至跨越到其他职能,比如销售也要具备销售工程师(SE)的基础能力,营销团队也要具备“全流程动手能力”。
“那些愿意‘搭上这趟车’的人,会变得越来越高效。但这并不意味着‘PM的角色会完全无关紧要’—— 而是PM需要向‘复合型PM原型师’转型,同时具备一定的设计敏感度。” 1
对于评估(Evals),Howie也提出了独到见解。他认为,对于全新的产品体验或形态,不该过早地从“评估”开始,而应该先从“感受(Vibes)”入手,即以更开放的方式测试“它大体上是否可行”,通过“大量尝试”搞清楚“什么可行”。只有当产品形态基本确定,核心用例明确后,“评估”才能发挥其系统性衡量优化效果的作用。这种先发散再收敛的思路,与IDEO的“双钻石模型”不谋而合 1。
反常识智慧:创始人模式与热爱细节
在回顾过去十几年的创业历程时,Howie Liu分享了他最核心的“反常识经验”——关于“创始人模式(Founder Mode)”的深刻洞察。他从爱彼迎CEO Brian Chesky的经历中找到了共鸣,认为公司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工作模式。
创业初期,创始人必须“全能”,对技术、设计、商业化、营销等所有环节都有深刻理解,并能以“全栈视角”协同。这是找到“神奇的产品市场契合点”的唯一方式。然而,当公司规模化后,主流建议往往是“工业化流程”,设立职能部门,分工协作。Howie承认这种模式能提升单个环节的效率,但代价是“失去整体思考带来的神奇价值”,也很难再做“大方向的突破”。
他坚信,真正重视产品的公司,CEO必须兼任“首席产品官”,不能只靠规模化市场推广,而要持续在产品上创新。这种创新不是增量优化,而是“用更具突破性的视野,让产品实现跨越式升级”。这与AI时代所需的工作模式——既有雄心壮志,又快速迭代、多做实验——异曲同工。
Howie Liu的人生哲学和商业智慧最终汇聚成一句话,也是他对十年前的自己最想说的话:“别放弃你热爱的那些细节。” 1
“如果你热爱的是‘做产品、做产品设计’,就算公司需要做‘规模化推广’‘搭建运营体系’‘管理庞大团队’这些事,就算这些事会占用很多精力,也别丢掉‘你真正热爱的核心’——正是这些事让产品从0到1,让公司找到‘神奇的产品市场契合点’。” 1
这句话不仅是他个人激情的写照,更是对所有创业者和领导者的深刻启示。在快速变化的科技浪潮中,唯有_回归初心,坚守对产品和用户体验的极致热爱_,才能穿越低谷,不断突破,引领公司走向下一个辉煌。Howie Liu,这位亲手重塑Airtable代码与灵魂的CEO,正以其独特的领导风格和产品哲学,书写着AI时代新的商业传奇。
引用
-
How we restructured Airtable's entire org for AI - YouTube ·Lenny's Podcast·Howie Liu (co-founder and CEO) (2025/9/3)·检索日期2024/7/25 ↩︎ ↩︎ ↩︎ ↩︎ ↩︎ ↩︎ ↩︎ ↩︎ ↩︎ ↩︎ ↩︎ ↩︎ ↩︎
-
Airtable: The No-Code Unicorn's Journey To Success ·OrangeOwl Marketing·OrangeOwl Marketing Team (无作者姓名,以文章标题开头) (无日期,以检索日期为准)·检索日期2024/7/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