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面部识别技术的急速普及,其应用范围已超越公共安全领域,渗透至私人部门,但全球范围内的监管框架仍显滞后且碎片化。这种法律和伦理的真空状态正引发深刻的隐私、准确性及社会公平担忧,凸显了制定全面且具约束力的法规以引导技术负责任发展的迫切性。
近年来,面部识别技术(Facial Recognition Technology, FRT)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警务执法到商业安保,再到边境管理,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然而,与这项技术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背后所需的法律和伦理框架建设却远远未能跟上。正如资深专家迈克尔·伯特威斯尔(Michael Birtwistle)在《卫报》的一封信中所强调的,生物识别监控的快速扩张引发了对准确性和伦理的严重担忧,而现行的监管却显得“零散且自愿”1。
技术扩张与监管真空:一个迫切的挑战
面部识别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复杂的算法解析图像或视频中的面部特征点,并将其与预先储存的数据库进行比对,以实现身份识别或验证。这项技术在提升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例如在机场快速通关,或协助警方识别犯罪嫌疑人。英国大都会警察局承认“某种框架或法定指导”对于实时面部识别的价值,这本身就是对现有监管不足的一种间接肯定。然而,问题的症结在于,正如伯特威斯尔所指出的,目前尚无专门的法律为实时面部识别或其他新兴生物识别技术提供明确的依据,无论是在公共部门还是私营领域1。
这种监管的缺失导致了技术应用的野蛮生长。联邦政府对FRT的使用日益普遍,但缺乏统一而严格的规范,使得其部署往往伴随着不透明和潜在的滥用风险2。例如,美国参议员已开始呼吁限制运输安全管理局(TSA)对面部识别技术的使用,这反映出即使在国家安全层面,其应用也引发了对公民自由的深切关注3。这种监管真空不仅让民众感到不安,也使得技术开发者和使用者难以明确其行为边界,阻碍了负责任的创新。
伦理困境与社会影响:不止于隐私
面部识别技术的普及所带来的担忧,远不止于个人隐私权的侵犯。首当其冲的是准确性问题。尽管算法在不断进步,但不同算法在识别不同肤色、性别和年龄群体时,其准确率存在显著差异,可能导致特定群体被错误识别或歧视,进而造成冤假错案或不公正待遇。
更深层次的担忧在于其对社会伦理和公民自由的侵蚀。微软公司早在2018年就曾指出,任何工具都可能被用于善意或恶意,面部识别作为一项强大技术,其潜在的益处和危害同样巨大4。当技术能够实现大规模、无感知的实时监控时,它便具备了压制异见、追踪个体行动轨迹的强大能力,这可能导致“寒蝉效应”(chilling effect),即公民因担心被监控而自我审查言行,从而损害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等基本民主权利。在极端情况下,它甚至可能助长算法偏见和系统性歧视,加剧社会不平等。例如,如果警务系统过度依赖FRT来识别“潜在犯罪分子”,而这些算法又内含偏见,则可能导致特定社区被过度监控和惩罚。
迈向负责任的未来:立法与共识
面对FRT带来的复杂挑战,构建一个健全的监管框架已是刻不容缓。这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首先,立法先行是关键。政府应主导制定明确、具体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法规,而非仅仅依赖自愿性指导或模糊的政策。这些法规应涵盖:
- 使用范围和场景限制:明确FRT在公共和私营领域的合法应用边界,禁止高风险或侵犯基本权利的应用。
- 数据保护和隐私保障:规定面部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和销毁的严格标准,确保个人有权了解其数据如何被处理,并有权反对。
- 透明度和可解释性:要求部署FRT的实体公开其技术使用情况、性能指标(尤其是误差率),并建立独立审计机制。
- 问责机制:明确技术滥用或误用情况下的法律责任,确保受害者能够获得有效救济。
其次,行业自律与企业责任至关重要。科技公司作为FRT的开发者和供应商,应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将伦理原则融入技术设计和开发的全生命周期。这意味着要主动进行偏见测试、隐私保护设计(Privacy by Design),并拒绝向那些可能滥用技术的政府或实体出售高风险系统4。
最后,公众参与和国际合作也必不可少。公民社会组织应积极发声,提升公众对FRT风险的认知,并推动更具包容性的政策制定。鉴于FRT的跨国性质,国际社会也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探讨和制定全球性的行为准则,以应对跨境监控和数据流动的挑战。
展望未来,面部识别技术无疑将继续演进并深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是任由技术在监管真空中野蛮生长,加剧社会不确定性和不平等;还是通过审慎的立法、负责任的创新以及广泛的社会对话,将其塑造成一股真正服务于人类福祉的力量。答案取决于我们今天如何行动。
References
-
Michael Birtwistle (2025/6/17)。Facial recognition technology needs stricter regulation | Letter。The Guardian。检索日期2025/6/18。 ↩︎ ↩︎
-
AP News (2023/10/26)。Senators want limits on the government’s use of facial recognition …。AP News。检索日期2025/6/18。 ↩︎
-
Microsoft (2018/7/13)。Facial recognition technology: The need for public regulation and …。Microsoft On the Issues。检索日期2025/6/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