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浪潮席卷而来的当下,前锤子科技和字节跳动高管吴德周创立「致敬未知」,抢先Meta推出了AI运动眼镜BleeqUp Ranger,旨在通过深耕垂直运动场景,开辟智能眼镜市场的全新增长路径,挑战行业巨头的“通用”优势,并致力于成为运动科技领域的“佳明”。
在瞬息万变的科技前沿,智能眼镜正被视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计算平台。各路玩家纷纷入局,预示着一场“百镜大战”的序幕即将拉开。然而,在这场由AI技术赋能的新一轮硬件竞赛中,创业公司如何在大厂环伺之下寻找生机,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前锤子科技和字节跳动硬件高管吴德周给出了他的答案:与其在巨头擅长的通用场景中内卷,不如在特定垂直领域深耕,打造无可替代的用户体验。他创立的智能眼镜公司「致敬未知」及其首款AI运动眼镜BleeqUp Ranger,正是这一战略的先行者,甚至抢先了Meta与Oakley的联名产品面世1。
吴德周,这位从华为荣耀到锤子科技再到字节跳动一路走来的资深产品人,心中那团创业的小火苗从未熄灭。2022年,他选择离开字节跳动,投身智能眼镜的广阔天地。在他看来,智能眼镜(包括AI、XR、AR)是下一个最大的计算平台,拥有足够的未来空间。但他深知,盲目追求“大而全”在巨头面前无异于以卵击石。手机厂商凭借其雄厚的财力、多年的影像技术积累以及对手机应用权限的天然掌控,在通用场景的AI眼镜领域具备“碾压级的结构性优势”2。
战略之锚:聚焦垂直场景的“佳明”哲学
吴德周对智能眼镜市场的判断清晰而直接:通用场景最终将是手机厂商的天下,因为真正的“个人智慧助手”需要打通手机的所有权限,才能实现订机票、点外卖、记录会议纪要等无缝体验。这是创业公司难以企及的生态壁垒。然而,他同时指出,垂直场景的AI眼镜是少数属于创业公司的机会。
这一战略理念深刻地体现在BleeqUp Ranger的设计与定位上。该产品并非一款追求普适性的全功能AI眼镜,而是专为骑行、徒步等户外运动设计的垂直场景产品。吴德德周以专业运动手表品牌Garmin佳明为例,强调了其在苹果、华为等巨头夹击下,依然凭借差异化、场景化的功能和设计稳居市场一隅的成功。BleeqUp的目标正是成为智能眼镜领域的“佳明”,通过极致理解特定用户需求,构筑核心竞争壁垒。
“消费电子行业的竞争,本质是场景定义权的竞争。盲目追求‘大而全’不如在关键场景做到不可替代。”吴德周在接受采访时阐述道。2
BleeqUp Ranger的诸多细节设计都印证了这种深度洞察:摄像头位于眼镜中间而非两侧,以获得更好的拍摄视角;采用实体按键而非滑动手势,确保高速运动中的操作便利性;配备双倍扬声器以保障嘈杂环境下的听音效果;甚至能侦测急刹、碰撞等危险瞬间并自动触发录像,为事故处理提供关键证据。这些“非通用”的功能,恰恰是垂直场景下用户的“刚需”。
AI赋能:从“一键成片”到“专属教练”
当前AI眼镜市场虽然热闹,但多数产品仍停留在基础功能层面,并未真正“烧热”市场。BleeqUp Ranger则致力于将AI能力深入运动场景,而非简单复刻Ray-Ban Meta式的通用聊天或识别功能。
其核心AI能力体现在:
- 智能剪辑与高光时刻识别:BleeqUp通过结合AI大模型、眼镜内置传感器以及连接的周边设备数据,精准识别视频中的高光时刻,实现“一键成片”分享。这超越了单一APP的剪辑能力,是软硬件整合的体现。例如,在紧急刹车时,眼镜能够自动录制视频,即便用户未预先开启录像,为安全提供了新的保障。
- 图像与视频增强:利用AI技术提升运动影像的画质与视觉效果。
- 语音指令控制:专注于运动场景下的设备控制,如播放歌曲、拍照、视频录制、语音导航和语音对讲,避免了通用聊天功能可能带来的分心和低效。
吴德周坦言,尽管AI眼镜的影像系统受限于单摄像头架构,难以与手机匹敌变焦等能力,但这恰恰为AI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通过AI图像处理和算法优化,可以在受限条件下将单点体验做到极致。
BleeqUp Ranger初期未加入显示功能,这一“减法”背后同样是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和安全考量。大量的市场调研表明,即使是简单的显示内容,也可能分散骑行者的注意力,增加危险。吴德周强调,用户是否愿意佩戴是智能眼镜成功与否的“1”,而背后的所有功能和场景都只是“0”。如果“1”不存在,再多的“0”也毫无意义。因此,在不影响舒适度和安全的前提下,舍弃显示功能、降低重量、延长续航,是赢得用户长期佩戴的关键。
市场展望与未来方向:深挖百亿级运动市场
全球运动相机的年销量约为5000万台,但在10亿全球运动人群中的渗透率不足5%。这意味着仍有95%的运动者要么不记录,要么依赖手机记录,这正是BleeqUp瞄准的巨大空白市场。吴德周的目标不是抢运动相机的“饭碗”,而是希望AI运动眼镜能够重新定义运动记录的标准,成为运动人群的主要拍摄设备,就像手机成为大众日常拍摄主力一样。
对于未来的发展,吴德周透露了几个关键方向:
- 基础体验优化:尤其是续航能力的持续提升。
- AI视觉图像深化应用:持续打磨一键成片、一键优化等功能,探索更多AI在影像上的可能性。
- 端侧AI模型:通过用户数据学习,使眼镜的AI系统更加了解用户,最终迭代成为用户的专属运动教练或运动伙伴。
「致敬未知」的AI运动眼镜之路,是一条选择艰难但充满潜力的突围之路。它不仅是对硬件产品定义的创新,更是对市场竞争逻辑的深刻重构。在智能眼镜“百镜大战”即将爆发之际,吴德周能否凭借这种聚焦、深耕的“佳明”哲学,从巨头林立的市场中开辟出一片蓝海,成为AI时代下值得关注的创业样本。
References
-
36氪 (2025/6/18)。离开锤子、字节后,吴德周抢先Meta推出AI运动眼镜丨涌现36人。36氪。检索日期2025/6/18。 ↩︎
-
王方玉 (2025/6/18)。离开锤子、字节后,吴德周抢先Meta推出AI运动眼镜丨涌现36人。Reportify。检索日期2025/6/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