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产业:摩根士丹利预测下的全球霸权与人形浪潮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机器人市场将以年均23%的速度强劲增长,到2028年规模翻倍,巩固其在全球机器人领域的统治地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人形机器人市场预计将迎来爆炸式增长,预示着劳动力和社会的深刻变革。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最新分析报告描绘了一幅中国机器人产业未来四年将呈爆发式增长的图景,预测其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470亿美元激增至2028年的108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3%1。这份报告不仅巩固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的地位,更将其定位为世界机器人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们指出,机器人正在根本性地重塑中国的制造业格局,预示着生产力与质量的空前提升,并为更深远的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增长的背后: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独特路径

中国在全球机器人领域的崛起并非偶然。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衷晟等人在报告中强调,2024年中国已占据全球机器人市场约40%的份额,并且去年全球一半以上的工业机器人装机量都发生在中国12。这种主导地位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政策驱动是关键。机器人产业被明确列为“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获得政府强有力的战略支持和资源倾斜。这不仅刺激了国内需求,也促进了技术研发和产业集群的形成。

其次,庞大的市场需求与完善的供应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对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需求持续旺盛,为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和迭代提供了广阔的试验场和巨大的内生动力。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今年5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飙升35.5%,达到69056台,服务机器人产量也跃升13.8%,达到120万台1

再者,创新生态系统日益完善。报告将中国描述为“世界创新中心”,这不仅体现在成本效率的不断优化上,更在于对下一代机器人技术的积极探索和投入。目前,中国拥有超过74万家机器人相关公司,其中不乏像在中国香港上市的优必选科技、总部位于杭州的宇树科技和总部位于上海的智元机器人这样的行业领跑者,它们在各自的技术领域持续突破,共同推动着产业的进步1。这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生态,加速了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厂和日常生活的进程。

人形机器人:下一个颠覆性浪潮

在整体机器人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摩根士丹利尤其强调了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爆炸性潜力。报告预测,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市场预计将以惊人的每年63%的速度迅速扩张,从今年的3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34亿美元1。分析师们甚至断言,2024年将是“人形机器人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标志着人形机器人开始大规模生产”1

这种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技术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人形机器人因其仿人形态和运动能力,理论上能够适应人类的工作环境,执行更复杂、更精细、更具柔性的任务,从而极大地扩展了机器人的应用边界,超越了传统工业机器人只能在结构化环境中工作的限制。它们有望在物流、服务、医疗、教育乃至家庭等更广泛的领域发挥作用,弥补劳动力短缺,提升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随着人工智能尤其是_具身智能_和_大语言模型_等前沿技术与机器人硬件的深度融合,人形机器人将变得更智能、更协作、更具自主性。

更令人瞩目的是其长期预测:到2030年,中国预计将拥有25.2万台人形机器人;而到了2050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惊人的3.02亿台,届时将占全球人形机器人总量的30%1。_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预示着一个由智能机器人深度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新时代。_如此庞大的人形机器人群体,将对劳动力市场、社会结构、伦理道德乃至人类与技术的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远远超越了制造业的范畴。

影响深远:经济转型与社会重塑

机器人技术的加速普及,尤其是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和社会将产生多维度、深层次的影响。

首先是生产力的巨大提升和产业的全面升级。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机器人将帮助企业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这不仅能增强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将促进其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指出,机器人技术通过推动生产率和质量的空前提高,正在重塑中国的制造业,同时为中国未来的产业升级奠定基础1

然而,伴随技术进步而来的是对劳动力市场的潜在冲击。大规模的机器人部署,尤其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可能导致部分重复性、低技能岗位被替代。这要求社会各界提前思考并准备应对策略,包括职业培训、教育体系改革以及社会保障网络的调整,以帮助受影响的劳动力适应新的经济形态,向更高附加值、更具创造性的岗位转移。同时,机器人产业本身也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例如机器人研发、制造、维护、运营和与机器人协作的新型工种。

从更广阔的社会视角来看,数亿台人形机器人的出现,将引发一系列深刻的伦理和社会考量。这包括机器人的自主性、决策责任、数据隐私、安全保障,以及它们在公共空间中的行为规范。当机器人开始深度融入日常生活,人类如何定义与它们的关系?如何确保技术发展符合人类福祉?这些都是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必须同步思考和解决的复杂问题。

中国的机器人崛起之路,既是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实验。摩根士丹利的预测揭示了这条道路的巨大潜力,也隐约指明了前方可能遇到的挑战。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和发展,无疑将是观察未来全球技术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窗口。

References


  1. 刘蕊(2025/6/19)。大摩:中国机器人将爆发式增长。36氪。检索日期2025/6/19。 ↩︎ ↩︎ ↩︎ ↩︎ ↩︎ ↩︎ ↩︎ ↩︎

  2. 中国机器人将爆发式增长!大摩预测:市场规模四年内翻倍占据全球 …(2025/6/18)。中国机器人将爆发式增长!大摩预测:市场规模四年内翻倍占据全球 …。中财网。检索日期2025/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