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棋局下的AI新丝路:中国科技巨头如何重塑全球数字秩序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在美国及其盟友日益加剧的技术围堵之下,中国AI巨头正将目光投向“全球南方”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整合5G基础设施与人工智能服务,构建一个独立于西方技术栈的数字生态系统。这场战略转移不仅改变了新兴市场的技术版图,更可能预示着一个两极分化的全球AI格局的形成。

过去几年,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深刻影响着全球科技产业的版图。随着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特别是华为,实施了严厉的制裁,包括限制其获取先进半导体和关键技术,许多观察家曾认为这会显著削弱中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竞争力。然而,事实正在证明,每一次的压力都可能催生新的策略与机遇。在刚刚闭幕的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海)上,华为等中国通信与AI巨头传递出的信号清晰而明确:它们正积极避开西方设定的“雷区”,将核心业务与人工智能服务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南方”国家开辟一片新天地,悄然重塑国际数字秩序12

地缘政治棋局下的新边疆

华为的战略重心转移并非偶然。其副董事长兼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MWC上海的演讲中强调,华为将与不同国家和运营商共同探索增长机会。这背后是西方市场对华为5G设备的排斥,促使其转向那些对技术需求旺盛、且未深度卷入中美科技竞争的新兴经济体。这些国家往往对成本敏感,对快速部署和集成解决方案有着迫切需求。

“全球南方”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根据美国调研公司IDC的预测,到2028年,全球以服务器为中心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将增至每年223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年均增长率预计将达到35%,与美国的34%不相上下。更关键的是,中国企业瞄准的亚太地区以及“欧洲、中东、非洲”(EMEA)等区域,预计也将贡献21%的年增长率,显示出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1。华为凭借其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31%的份额,以及与中兴通讯合计超过四成的市场占有率,得以在这些地区将其庞大的5G基础设施优势转化为AI服务拓展的跳板1

这种“基础设施先行,服务跟进”的模式,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积累较少的国家来说极具吸引力。与中国企业合作,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投资成本,还能大幅缩短技术部署时间,这无疑是其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一条捷径。

融合技术:5G与AI服务的协同效应

中国企业此次攻势的核心,在于其提供的高度集成化的5G通信与AI解决方案。这并非单纯的技术输出,而是一种涵盖基础设施建设、平台搭建到应用落地的全链条服务。例如,马来西亚的四家民营企业已与华为签署协议,利用其AI技术提升仓库管理和配送效率,并在电子商务和客户管理系统中引入AI应用。在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华为的技术更是被用于构建该国政府云平台,以支持其到2030年将AI软件和服务附加值提升至15亿美元的宏伟目标1。今年5月,华为还在塔什干发布了新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相关技术,进一步深化了在该国的业务布局。

中兴通讯也紧随其后。今年3月,该公司与马来西亚大型通信公司Celcom Digi签署了利用AI提升通信服务质量的协议;5月,又宣布与印度尼西亚企业XLSmart合作开发5G网络;6月,中兴通讯还参与了阿联酋大型通信公司的新技术验证实验1。这些案例表明,中国科技巨头不仅销售设备,更在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解决方案,深入融入当地的关键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企业得以在全球市场提供具有竞争力的AI解决方案,也得益于其独特的内部优势。一方面,中国政府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大力支持营造了肥沃的创新土壤,使得国内AI技术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中国拥有强大的国内供应链,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采购必要的设备。华为每年投入超过1.4亿美元用于研发,不断提升其人工智能技术,并自主开发AI服务器核心的半导体,尽管其创始人任正非谦虚地表示“我们单芯片还是落后美国一代”,但英伟达CEO黄仁勋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美国的制裁有利于华为”1。这表明,制裁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华为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市场韧性。

新兴数字秩序的塑造与挑战

随着中国制造的人工智能稳步扩张,欧美企业在“全球南方”的市场空间正在被挤压,全球AI服务的两极分化可能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1。这种分化不仅仅是市场份额的争夺,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全球数字治理和技术标准的演进。

当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关键数字服务深度依赖于特定技术提供商时,其数字主权、数据安全以及未来的技术演进路径都将受到深刻影响。例如,基于中国技术构建的政府云平台和AI系统,可能会采用与西方不同的数据处理规范和隐私保护框架。这在为“一带一路”国家带来快速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包括潜在的数据安全隐患、技术标准的不兼容性,以及在地缘政治动荡时期的技术依赖风险。

从宏观层面看,中国AI力量的崛起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全球数字秩序。它不再是单一中心的技术扩散,而是形成多个技术生态并存、竞争甚至对抗的局面。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这既是机遇——它们有了更多元的技术选择;也是挑战——如何在不同的技术栈之间做出战略选择,平衡发展需求与地缘政治风险。未来的十年,全球人工智能的竞赛不仅将是技术实力的比拼,更是价值观、治理模式和数字主导权的深层较量。

References


  1. 藤野逸郎(2025/6/20)。中国AI避开美国制裁,走向一带一路。日经中文网。检索日期2025/6/20。 ↩︎ ↩︎ ↩︎ ↩︎ ↩︎ ↩︎ ↩︎

  2. (无作者)(2025/6/20)。日經新聞—中國AI避開美國制裁,走向一帶一路。财金新闻。检索日期2025/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