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AI人才战白热化:扎克伯格收购遭拒,转而疯狂挖角背后的超级智能野心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马克·扎克伯格近期对OpenAI联合创始人伊利亚·苏茨克弗的初创公司Safe Superintelligence的收购尝试失败后,迅速转向挖走其核心领导层,这一举动不仅揭示了Meta在AI领域不遗余力的扩张战略,更预示着围绕“超级智能”的全球人才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其深远影响将重塑AI产业格局,并引发对技术伦理和未来走向的深刻思考。

AI领域的权力重构与人才争夺正如火如荼。最新消息显示,Facebook母公司Meta的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今年早些时候曾试图收购由OpenAI联合创始人伊利亚·苏茨克弗(Ilya Sutskever)创立的初创公司Safe Superintelligence。然而,这一提议遭到伊利亚的拒绝。面对挫折,扎克伯格迅速调整策略,转而成功招募了Safe Superintelligence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丹尼尔·格罗斯(Daniel Gross),以及硅谷重量级人物、前GitHub CEO纳特·弗里德曼(Nat Friedman)加入Meta。12 此举不仅彰显了Meta在AI领域志在必得的决心,也揭示了当下科技巨头为抢占“超级智能”高地而展开的无底线人才争夺战。

丹尼尔·格罗斯的背景引人注目。他是一位长期创业者和AI投资者,曾于18岁创立搜索引擎Cue,后被苹果收购。21岁时,格罗斯加入苹果,在机器学习和Siri开发中发挥关键作用。他随后成为知名创业加速器Y Combinator的合伙人,并与伊利亚共同创立了Safe Superintelligence。1 纳特·弗里德曼更是业界传奇,曾成功领导GitHub在被微软收购后估值翻番,其后专注于AI领域投资,并与格罗斯共同经营风险投资基金NFDG,投资了包括Meta、Perplexity AI和Character.ai在内的多家明星公司。1 Meta此番不仅网罗了这两位顶尖人才,还计划入股他们的风险基金NFDG,旨在通过股权和人才的双重绑定,进一步巩固其在AI生态系统中的战略地位。

人才争夺战的白热化: Meta 的战略升级

此次对伊利亚团队核心人物的招募,是Meta一系列激进人才战略的最新例证。此前,扎克伯格已斥资143亿美元收购了AI数据标注巨头Scale AI 49%的股权,并成功挖走了其创始人亚历山大·王(Alexandr Wang)。3 此外,Meta还被曝出正在亲自组建一个“超级智能小组”,并向多家知名AI公司的研究员开出了令人咋舌的“7-9位数”薪酬包,以吸引顶尖AI人才。1

这种对人才近乎疯狂的追逐并非孤例。OpenAI CEO萨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在近期播客中曾公开表示,Meta是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并透露Meta曾试图通过高达1亿美元的签约奖金和更优厚的薪酬来吸引OpenAI的顶尖员工。1 尽管阿尔特曼声称无人接受,但这足以说明Meta在AI人才市场的强大号召力和不计成本的投入。

Meta的策略是清晰的:在开源大模型Llama系列获得广泛成功后,其正在将资源和注意力转向更具挑战性的“超级智能”领域。通过大规模、高薪挖角,Meta试图在最短时间内组建一支由业界最强大脑组成的团队,以期在通用人工智能(AGI)乃至超级智能的竞赛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种“买不到就挖”的策略,凸显了AI时代人才、特别是能够驱动技术突破的少数顶尖人才,已成为比资本更为稀缺和珍贵的资源。

追逐超级智能: 安全与伦理的隐忧

伊利亚·苏茨克弗的Safe Superintelligence公司,其名称中的“Safe Superintelligence”本身就暗示了其对AI安全性的高度重视。伊利亚作为OpenAI“超级对齐(Superalignment)”团队的前负责人,深知在追求高级AI能力的同时,确保其安全性和可控性至关重要。他选择拒绝Meta的收购,可能反映出其对保持独立性以贯彻“安全优先”理念的坚持。

然而,当核心团队成员被巨头挖走,以及整个AI领域对“超级智能”的狂热追求愈演愈烈时,我们不得不审视其中的潜在风险。巨头们不计成本地整合顶尖人才,无疑会加速AI技术的发展。但这种速度的背后,是否会牺牲对AI伦理、安全和公平性的深层考量?当少数几家公司掌握了最先进的AI技术和最核心的人才,这将对AI的未来走向产生何种影响?是否会导致技术权力的高度集中,从而引发新的社会不平等和监管挑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Meta在推动Llama系列开源的同时,又在私下加速构建其“超级智能”能力,这种双重策略引发了外界对AI治理模式的思考。开源有助于技术普及和生态繁荣,但涉及“超级智能”这种可能颠覆人类社会的技术,其内部研发的透明度、安全保障机制以及最终的控制权归属,都将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重大伦理和社会议题。

硅谷权力重塑与AI未来格局

当前AI领域的这场人才战,不仅仅是简单的商业竞争,更是对未来科技版图和权力结构的深度重塑。Meta通过其强大的财力和战略布局,正在将原本分散在不同创新力量中的精英人才汇聚到自身旗下。这可能导致:

  • 创新模式的转变:小型初创公司和独立研究机构的生存空间将面临更大挑战,AI创新可能进一步向少数资金雄厚的科技巨头集中。
  • AI技术路线的趋同:当顶尖人才被少数公司吸收,他们所带来的技术偏好和研究方向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路径。
  • 监管的复杂性增加:技术巨头对核心人才的垄断,可能使其在面对监管压力时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从而增加了有效监管的难度。

硅谷的这场AI人才争夺战远未结束。它不仅是技术实力的较量,更是对未来话语权、主导权乃至人类文明走向的深层角逐。面对“超级智能”的诱惑与风险,整个社会都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平衡技术进步的急迫性与确保其安全、负责任发展的必要性。

References


  1. 李水青。(2025/6/20)。曝扎克伯格要收购Ilya创企!遭拒,反手挖走其公司CEO。老虎社区。检索日期2025/6/20。 ↩︎ ↩︎ ↩︎ ↩︎ ↩︎

  2. (2025/6/20)。小扎抢人抢到了Ilya头上:收购不成,转头挖走CEO。手机新浪网。检索日期2025/6/20。 ↩︎

  3. 李水青。(2025/6/20)。曝扎克伯格要收购Ilya创企!遭拒,反手挖走其公司CEO。搜狐。检索日期2025/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