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下的量化投资:一场人才生态的重构与智能力量的博弈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在AI大模型驱动下,量化投资领域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重构与人才洗牌。虽然顶尖复合型量化人才薪酬飙升,但AI对基础研究工作的替代效应日益显现,预示着金融专业技能与前沿AI能力深度融合的“人机共智”新范式即将成为行业主流。

量化投资:AI时代下的范式重构与人才博弈

当前,全球金融市场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深刻变革,量化投资领域尤为显著。表面上,这是一场对稀缺顶尖量化人才的“百万年薪争夺战”;深层看,则是AI对传统策略研发模式的颠覆性重塑,以及对未来工作形态的预演。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市场现状,不仅映射出行业对高阶复合型人才的渴求,更揭示了AI替代效应下量化研究员职业安全边际的重构1

2024年上半年,量化私募机构以平均10.87%的收益率显著跑赢沪深300指数,其中量化多头策略产品平均收益率更是高达15.42%1。这种超额收益的持续获取,其本质在于策略迭代的核心竞争力,而这又直接导向对量化人才的极致争夺。头部量化机构如启林投资、明汯投资、天演资本等不惜重金,为资深量化研究员开出“百万级别年薪与丰厚股权激励”,甚至包含海外轮岗深造机会。这种现象背后,是对能够持续产出创新策略、拓展策略容量的“全栈能力”人才的极度渴望——他们不仅要精通数据工程和高性能计算,更要具备量化策略的开发与迭代能力1

然而,这并非一个单向的利好。金融阶创始人何子修指出,量化人才市场已呈现“两级分化”:一面是顶尖人才的供不应求,另一面则是初级人才面临日益加剧的“内卷升级”,需具备ACM/ICPC奖牌、Kaggle竞赛前5%或顶尖刊物成果才能赢得青睐1。更严峻的是,中小机构在高薪吸引人才后,常因数据、算力等资源不足导致“低效产出”,形成恶性循环。这种结构性矛盾,正是AI浪潮下行业转型期的典型缩影。

技术深潜:AI如何重塑量化策略核心

AI对量化策略研发模式的颠覆,是这场人才博弈的底层驱动力。宽邦科技创始人梁举指出,过去几年量化因子挖掘主要依赖CNN/RNN处理图像和时序数据,以及强化学习优化交易路径,这些都高度依赖资深量化研究员的深度参与。但自2022年AI大模型兴起以来,特别是大语言模型在处理_非结构化数据_和强化学习在实现_动态策略调整_方面的能力,正显著降低对人工的依赖1

倍漾量化创始人冯霁进一步阐释,传统量化投研是因子—信号—建模—策略的分环节流程,依赖不同领域知识的独立建模。而AI,特别是大模型,能够自主捕捉海量非线性模式,搭建统一底座并实现“端到端”的任务解决。这意味着AI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总结市场规律,甚至自动生成或优化投资策略,从而替代量化研究员的部分工作1

阿里云高级解决方案架构师冉庆坤描绘了AI赋能下的量化流程变革:通过大数据计算服务、机器学习平台、大模型基模服务与智能体构建平台,行情接入、策略研发、回测与实盘交易可以实现自主化、高效化。这不仅全面提升了量化策略的研发与实践效率,还解决了传统模式中算力资源争抢、数据安全与合规等挑战,显著减少了对量化研究员和IT工程师的配置需求1

更具前瞻性的是,AI在弥补传统量化策略短板方面的潜力。远澜基金创始人王凯认为,传统量化策略擅长常态行情,但在处理伴随市场情感波动和强事件驱动的_极端行情_时显得力不不逮。而AI大模型的“few-shot learning”能力(小样本学习)恰能有效应对,甚至让量化投资机构在_长程推演_这一曾是主观策略投资机构独有领域的能力上,缩短与后者的差距12

职业进化论:从“替代”到“共生”的未来工作图景

尽管机构负责人普遍强调AI与量化研究员是“相互促进,而非替代”,但多位一线量化研究员已感受到日益严峻的“职业危机感”1。特别是当AI自主创造的“黑盒模型”在实盘交易中表现优于人类辛苦研发的模型时,这种焦虑更为突出。过去黑盒模型因可解释性不足而受限,但现在越来越多机构通过构建“白盒框架”或“监控系统”来分析和管理这些模型,促使其在投资实践中的应用加速1.

这一现象迫使我们重新审视AI对未来工作的深层影响:

  • 技能曲线的加速折旧:量化策略的失效速度远超个人能力迭代周期,传统的单一策略研发能力已不足以立足。
  • 复合型人才的价值凸显:行业对掌握“算法+硬件+跨市场”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暴增。招聘市场上,AI算法研究员、AI系统开发工程师、机器学习算法工程师等精通“AI+量化”的复合型人才,其薪酬待遇和晋升机会甚至优于资深量化研究员1.
  • 从“专家”到“机器管家”:未来量化研究员的角色将从策略的_纯粹创造者_转变为_AI工具的设计者、管理者和监督者_。他们需要理解AI模型的工作原理,并能结合市场洞察进行精细化调整和风险控制。何子修强调,未来能将自己打造成“持续学习的量化机器”的量化研究员,才有可能在人才竞争中持续胜出1

这不仅仅是职业转型的挑战,更是一场深刻的_心智模式转变_:如何在智能机器日益强大的今天,重新定义人类智能的价值,并找到“人机共智”的最佳路径,是每个量化从业者和管理者必须思考的哲学命题。

资本驱动与生态重塑:量化投资的商业新范式

AI在量化投资领域的全面介入,正在深刻重塑其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

  1. “赢者通吃”效应加剧:头部量化机构凭借更强大的资金、数据和算力优势,能够吸引顶尖AI人才并投入更多资源进行AI模型研发,从而实现策略的快速迭代和超额收益的持续获取。这种强者恒强的态势,可能进一步加剧行业集中度。
  2. 技术基础设施的战略价值:AI时代的量化竞争,已不再仅仅是策略的较量,更是_算力、数据、平台基础设施_的深度比拼。阿里云等技术服务商提供的集成化、弹性的AI能力平台,正成为量化机构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具备强大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整合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3. 商业模式的多元化探索:AI赋能下的量化投资,有望突破传统策略的容量限制和市场范围。例如,通过AI大模型实现的长程推演能力,可能让量化机构涉足更多传统上由主观策略主导的投资领域。同时,“黑盒模型”的逐步落地,也将催生新的风险管理和合规审计需求。
  4. 资本的追逐与溢价:对AI+量化复合型人才的争夺,直接反映了资本市场对这类稀缺能力的认可和高溢价。高昂的人力成本和技术投入,也意味着只有具备足够资金和规模效应的机构才能参与这场高端人才与技术竞赛。

前瞻洞察:迈向“人机共智”的金融新纪元

展望未来3-5年,量化投资领域将全面迈向“人机共智”的金融新纪元:

首先,AI将从辅助工具升级为核心驱动引擎。AI大模型与强化学习技术将更深度地嵌入策略研发、风险管理、组合优化及交易执行的_全生命周期_。这不仅包括因子挖掘和模式识别,更将延伸至市场情绪分析、宏观经济预测乃至地缘政治风险评估等传统上依赖人类经验的领域3。特别是AI在发现市场异常、识别复杂相关性模式方面的独特能力,将成为超额收益的新源泉3

其次,量化研究员的职业边界将彻底消解,**“AI量化工程师”**将成为主流。他们不仅需具备深厚的金融知识和数学功底,更要精通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以及高性能计算,能设计、训练、部署和监控复杂的AI模型。持续学习、跨学科融合将是其职业生存的_根本法则_。

再次,**混合策略(Quantamental Investing)**将加速普及4。AI大模型在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和长程推演上的优势,将与传统量化策略在短期预测和高频交易上的优势相结合,形成更加稳健、适应性更强的投资组合,有效应对市场波动和“黑天鹅事件”1

最后,随着AI模型的广泛应用,AI伦理、可解释性和安全治理将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金融的特殊性和高敏感性,要求AI模型不仅要高效,更要_透明、可控且符合监管要求_。构建白盒框架、加强模型监控和引入“AI安全”概念,将是确保AI在量化投资领域健康发展的关键。量化投资的未来,不再是简单的技术迭代,而是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在金融场域中,一场更深层次的协同与进阶。

引用


  1. AI替代pk百万年薪?量化人才市场冰火两重天 · 经济观察报 · 陈植 (2025/7/12) · 检索日期2025/7/18 ↩︎ ↩︎ ↩︎ ↩︎ ↩︎ ↩︎ ↩︎ ↩︎ ↩︎ ↩︎ ↩︎ ↩︎ ↩︎

  2. 量化人才市场的“冰与火” - 知乎专栏 · 知乎专栏 (2025/7/17) · 检索日期2025/7/18 ↩︎

  3. AI加速時代下的量化基本面投資 - HKU Business School · HKU Business School (未知日期) · 检索日期2025/7/18 ↩︎ ↩︎

  4. AI与量化岗位“爆火” 基金行业上演“抢人大战” - 上海证券报 · 上海证券报 (2025/7/17) · 检索日期2025/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