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AI的“无广告”探戈:在搜索旧金山与短剧新大陆之间起舞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百度推出“Tizzy.AI”,以“无广告”AI搜索结合影视短剧聚合功能,试图重塑其在生成式AI时代的搜索版图。此举旨在解决用户痛点并挖掘内容流量新价值,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商业模式的持续探索挑战,尤其是在版权合规和长期盈利能力方面。

曾几何时,互联网世界的灯塔——搜索——在中文语境下,几乎与“百度”二字划上了等号。然而,技术潮汐从不停歇,当人工智能的巨浪拍打海岸,旧日王者的宝座也随之摇曳。如今,百度再度扬帆,推出其AI搜索新应用“Tizzy.AI”,声称要以“无广告”的极简姿态,并融合时下炙手可热的短剧内容,在AI搜索的群雄逐鹿中辟出一条蹊径。这不禁让人联想,在数据与算法编织的新时代,这位老牌巨头能否上演一场“王者归来”的戏码,抑或是陷入一场关于流量与变现的“奥德赛”?

搜索帝国的AI新篇章?

百度此番祭出的Tizzy.AI,其核心卖点在于极致的**“无广告”**体验和简洁的用户界面。对于那些被传统搜索引擎广告轰炸、苦不堪言的用户而言,这无疑是一剂清新的解药。长期以来,百度在流量变现上的路径,特别是其在医疗等敏感领域的广告投放,曾引来颇多微词,甚至影响了部分用户心智。Tizzy.AI选择了一条反其道而行的道路,意图通过纯净的体验来挽回用户信任,这本身便是对市场痛点的一种精准回应。

然而,在AI搜索这片新兴的战场上,“无广告”已然成为一种近乎默认的入场券,而非百度的独门秘籍。无论是字节跳动的AI抖音、阿里巴巴的夸克,还是360的纳米AI搜索,这些新兴或转型的产品,无不以AI驱动的简洁、高效、无干扰为卖点。据DataEye研究院观察,在产品设计上,Tizzy.AI与夸克皆奉行极简主义,而AI抖音和纳米AI搜索则功能更为繁杂,后者甚至集成了AI生图、AI视频、PPT制作、志愿填报等一系列智能体功能,俨然一个“AI功能超市”。这种同质化的“无广告”策略,使得Tizzy.AI在起跑线上并未获得压倒性优势。更耐人寻味的是,在近30天的市场投放力度上,夸克展现出数万组的日投放素材量,遥遥领先于AI抖音和纳米AI搜索的数百组,而Tizzy.AI截至7月18日尚未监测到付费投流1。这不禁让人揣测,百度是在悄然测试市场水温,还是另有“四两拨千斤”的营销妙计?

短剧与流量的甜蜜陷阱

Tizzy.AI的另一张牌,是其对**“影视与短剧”**内容的深度整合。通过AI搜索聚合全网播放源,Tizzy.AI俨然变身一个“免费看片神器”——用户无需穿越各大视频平台的付费墙,便能通过其AI搜索找到心仪的电影、电视剧乃至当下风靡的短剧的播放链接。这无疑是抓住了用户对免费优质内容近乎贪婪的渴望。短剧市场,作为数字内容消费领域的一匹黑马,其亿级受众规模与惊人的变现能力,正吸引着无数资本的目光。

然而,这片“甜蜜陷阱”的底部,暗藏着两柄达摩克利斯之剑:版权合规风险内容生态竞争。作为一个播放链接的聚合器,Tizzy.AI在内容版权问题上,很容易游走在灰色地带。在日益严格的数字版权监管环境下,任何一个平台若未能与内容提供商建立清晰、合规的合作关系,都可能面临巨大的法律和声誉风险。这并非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触及了数字内容产业的基石。

另一方面,短剧赛道早已是红海一片。字节跳动旗下的“红果免费短剧”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数和完善的免费内容生态,已在用户心中建立起强大的心智壁垒1。Tizzy.AI的短剧模块,即便能聚合全网资源,其在内容运营、用户体验黏性以及核心竞争力上的表现,能否与这些深耕多年的内容平台一较高下,仍是未知数。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单纯的“聚合”若缺乏“原创”或“独家”的加持,其护城河恐将难以持久。

商业模式的奥德赛

归根结底,任何技术创新,若不能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便如同无源之水。Tizzy.AI的“无广告”策略,固然赢得用户好感,但却也剥离了传统搜索赖以生存的商业模式。在没有广告收入的情况下,Tizzy.AI将如何实现盈利?是效仿部分AI产品,转向订阅制,提供更高级的“深度模式”或独家内容聚合服务?抑或是通过增值服务,如知识付费、智能体应用内购,或与电商、本地生活服务进行更深度的交易转化?

百度作为一家营收规模庞大的上市公司,任何战略布局都必须最终体现在财报数字上。Tizzy.AI的出现,与其说是对现有搜索业务的修补,不如说是百度在AI时代对“搜索”这一核心业务范式的一次大胆重构。它试图从**“信息入口”“服务与内容聚合平台”**转型,将用户从单纯的搜索行为引导至更深度的内容消费和决策支持。

尽管面临重重挑战,百度在AI和搜索领域长期的技术积累,使其仍是这片竞技场上不容小觑的玩家。未来的AI搜索,将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检索,而是基于大模型能力提供个性化、场景化、主动式的解决方案。Tizzy.AI能否成为百度破局的关键棋子,将取决于它能否在用户体验、内容合规、以及至关重要的盈利模式之间,找到一个精妙的平衡点。这场关于搜索未来的“奥德赛”,远未抵达彼岸。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