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战火:字节与阿里,重塑“办公室”边界的AI之争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中国两大科技巨头字节跳动旗下的飞书与阿里巴巴的钉钉,正围绕AI智能表格展开一场“贴身肉搏”,这不仅是产品功能的升级竞赛,更是双方在企业级AI服务领域抢夺下一代“办公操作系统”核心入口的战略性博弈,其背后反映了巨头们对万亿级B端市场的激烈争夺,以及AI技术如何重新定义企业协作与管理效率的商业价值。

当喧嚣的全球市场似乎更关注AI大模型在生成文本或绘制图像上的鬼斧神工之时,中国企业级软件战场上,一场看似不起眼却实则硝烟弥漫的战役,正围绕着一张小小的“AI表格”展开。主角是协同办公领域的两大重量级玩家——字节跳动的飞书与阿里巴巴的钉钉。它们之间的口水战与客户“挖角”游戏,已将这场竞争推向了白热化,远非寻常的商业摩擦可比,这更像是一场对未来企业工作方式——乃至“下一代Office”——定义权的提前争夺。

桌面之争:算法入格,战火重燃

这场新一轮的战火,始于AI表格。7月8日,钉钉率先抛出其最新AI表格产品,高调宣称“表格即文档”,强调其自然语言数据分析与自动化流程的AI卖点。此举颇有“骑脸”叫板之势,因其发布恰逢飞书年度大会前夕。次日,飞书亦不甘示弱,在自家大会上亮出AI多维表格,并掷出了一枚“炸弹”:飞书CEO谢欣宣布,其多维表格将登陆腾讯企业微信乃至钉钉平台。此番深入敌营的豪言,伴随着飞书首席商业官林婵向钉钉的公开喊话:“企业微信的流程都走完了,钉钉你们要抓紧啊。”1 这不禁令人想起莎士比亚笔下两位宿命的对手,即便在最细微处,也要分个高下。

此番“擦枪走火”并非无的放矢。在协同办公这片兵家必争之地,融入AI能力的多维表格,已然成为企业争夺用户心智的“尖刀”。飞书作为多维表格的“先行者”,自2020年推出以来便圈粉无数,其月活跃用户数已逼近_1000万_,并宣称单表可支持_1000万热行_数据分析,并直接调用字节跳动自研的豆包大模型与DeepSeek等第三方模型能力1。而钉钉虽是后来者,却在创始人无招回归后,将AI表格视为其“复出”后的重磅产品,短短数月内迭代数次,并大胆宣布“多维表格完全免费”,意图以价格战撬动市场。然而,飞书方面则绵里藏针地指出,钉钉的“免费牌”并非完全没有附加条件,其核心付费功能的价格依然坚挺。

“飞书在多维表格上领先钉钉超过12个月”,“他们比较会宣传”,“被钉钉撬走的客户数量非常少,基本上是叫不出名字的公司。” — 飞书CEO谢欣在采访中对对手的“呛声”1

两家巨头对AI表格的定义,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业务系统”:钉钉旨在“用一张表为千行百业构建智能业务系统”1,飞书则力求“多维表格真正成为业务系统”1。这暗示着,这场表格之争,早已超越了文档工具的范畴,直指企业业务流程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核心。

客户罗生门:谁是赢家?

除了台面上的产品交锋,水下的客户“挖角”大战更是刺刀见红。飞书近年来客户名单日益壮大,小米、蔚小理、泡泡玛特等新经济头部企业相继“登船”。近日,携程也传出全面从自研系统切换至飞书平台的消息1。更令人侧目的是,零售业态这块曾是阿里生态“基本盘”的“香饽饽”,也被飞书盯上。伊芙丽、insta360、好想来等零售消费品牌,以及珀莱雅、茉莉奶白等美妆茶饮企业,纷纷从钉钉“更换门庭”至飞书1。去年9月,甚至有报道称钉钉前总裁叶军曾亲自出面挽留,却未能阻止客户流失。

飞书的优势在于其对业务的_深入理解_,对AI的_早期布局_,以及字节跳动基因中对_产品体验_的极致追求。高达_5000人_的团队投入,让其在产品迭代速度上保持显著优势1。谢欣自信地展示了飞书在新能源汽车、茶饮、美妆等新兴行业的客户渗透率,其背后是飞书相对“开放”与“弹性”的产品哲学,更契合这些行业扁平化、协作驱动的组织形态。

然而,钉钉的市场主导地位依然难以撼动。根据QuestMobile 2024年的报告,钉钉连续第四年蝉联协同办公行业的月活跃用户数(MAU)榜首1。在大型制造业和传统互联网公司等“硬骨头”客户方面,钉钉的“云钉一体”战略构建的PaaS平台,以及其深度本地定制化能力,仍是其强大的壁垒。一位从飞书转投钉钉的制造业人士许强抱怨,飞书的本地定制化业务“太难用”,并且“服务意识不强”,沟通中“总有一种优越感”1。这揭示了飞书在拓展传统大客户时可能面临的“文化冲击”和_服务壁垒_——毕竟,并非所有企业都追求“先进”,许多更看重“实用”与“稳定”。

基因对决:生态矩阵 vs. AI Office

飞书与钉钉的竞争,实则是两种截然不同“基因”和“产品哲学”的较量。钉钉早期以“考勤打卡”和_强管理色彩_闻名,是老板手中趁手的“管理效率工具”,更适用于传统制造业和庞大的零售业态1。而飞书则以“文档写作”和_开放协作_为核心,吸引了更灵活、更注重团队协作的新兴企业。

这种基因差异也投射到了双方对AI协同办公的未来愿景上:

  • 钉钉:试图构建一个_丰富的AI应用矩阵_。在创始人无招的带领下,钉钉担负着成为阿里AI to B入口的重任。它依托阿里云的AI技术支持,推出“钉钉AI助理”,并积极通过开放平台能力,让企业基于钉钉的技术底座接入自研或第三方AI模型,甚至定制开发垂直领域的“妇科大模型”等行业模型1。这是一种_平台生态化_的AI战略,旨在成为各行各业AI应用的基础设施。
  • 飞书:则将目标定为做“AI时代的Office”。谢欣强调,飞书旨在打破传统办公软件边界,用AI重塑工作流程。其策略是将AI深度嵌入会议、文档、项目管理等核心场景,通过_通用Agent“Aily工作助手”_、“飞书妙搭”等产品,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部署1。这是一种_产品集成化_的AI战略,力求让AI成为企业日常工作流程中“无形而强大”的存在。

两位掌舵者——飞书CEO谢欣与钉钉CEO无招,也都有着强悍的个性与清晰的愿景。谢欣获得了字节跳动罕见的耐心,声称“未来10年内不考虑ROI”,并致力于“基于AI重新设计产品逻辑”1。无招则肩负“许胜不许败”的重任,誓要“用AI再造钉钉”。

这场AI协同办公的“军备竞赛”,谁能最终帮企业真正实现AI提效,并_锁住用户的长期习惯_,无疑将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考题。这不仅是产品功能的比拼,更是_资本实力_、生态布局、乃至_企业文化_与_服务理念_的全面对决。最终,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裁决,究竟是深耕传统、拥抱生态的“老兵”,还是锐意创新、重塑流程的“新贵”,能更好地引领中国企业迈向AI驱动的未来。

引用


  1. 为了一张表格,飞书钉钉大打出手·财经天下WEEKLY·豆蔻(2025/7/22)·检索日期2025/7/22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