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李开复旗下的零一万物正通过推出企业级AI Agent“超级员工”,从烧钱的基础大模型研发转向务实的B2B应用市场,旨在将AI从概念推向价值交付,以期在竞争白热化的AI赛道中实现商业化自给自足,并抢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高地。
近月来,人工智能的“狂热夏日”似乎正悄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对实用价值的冷静审视。曾几何时,科技巨头与初创公司竞相在预训练大模型的参数规模上“卷”得不亦乐乎,仿佛堆砌的算力便是通往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唯一捷径。然而,一如泡沫总会回归理性,这场烧钱的军备竞赛也正引导着参与者们重新审视利润表。在这场波澜壮阔的产业演进中,李开复博士所掌舵的零一万物,便以一场“豪赌”式的战略转向,为AI的商业化路径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将重心从云端的模型高阁,彻底下沉到泥土中的企业实战——其最新力作,便是那位被寄予厚望的“超级员工”AI Agent。
从模型狂热到应用理性:AI Agents的崛起
如果说过去一年是AI大模型“教会你做事”的启蒙时代,那么现在,我们正迈入Agent“交付结果”的实用主义新纪元。零一万物此次高调发布的万智企业大模型一站式平台2.0版本,以及其核心的企业级Agent智能体,正是这一趋势的鲜明例证。李开复将AI Agent的发展路径划分为三个阶段,而零一万物当前已达到L2阶段——这意味着这些“数字雇员”不仅能按指令行事(L1),更具备了基于大模型的任务规划和推理能力,能够自主判断任务步骤,调度多种工具以完成复杂目标1。这与OpenAI最新发布的ChatGPT Agent站在同一技术水位,预示着AI正从“智慧大脑”进化为“高效执行者”。
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OpenAI、Manus,还是Vantel、Gamma,都在强化学习微调(RFT)和环境理解方面实现了显著突破,推动编程类Agent向通用型进化,并展露出巨大潜力1。然而,市场上的主流Agent产品多倾向于面向C端用户的通用型。零一万物此番剑走偏锋,选择从企业级、定制化的赛道切入,无疑展现了其对B端市场痛点的深刻洞察。正如李开复所言,大模型好比飞机的“发动机引擎”,能力已然强悍,但“人们不可能坐着发动机就飞上天”,真正的商业价值在于构建与动力匹配的“系统部件”——这便是Agent所扮演的角色,一个连接技术底座与具体业务场景的桥梁。
“超级员工”的商业逻辑与李开复的豪赌
零一万物推出的企业级Agent,在设计之初便聚焦企业场景并媒合深度工程优化,宣称拥有更丰富的行业理解与工具调用能力,能够实现“更懂企业”的承诺1。这些“超级员工”不仅能在企业业务场景中执行编程、研究、访问系统等复杂综合任务,还能依靠安全沙盒与MCP,连接各类企业服务并支持私有化部署,以保障数据安全。从咨询服务到金融交易,从销售客服到招商专员,这些Agent已在多个场景中初露锋芒。用李开复的话来说,零一万物期望以此推动Agent之间的互联互通,最终携手企业客户共建“超级AI企业”。
这一宏伟愿景的背后,是零一万物“AII in To B”的决心。此前,公司曾被业内解读为放弃了基础模型的“卷”路线,转而聚焦服务落地。这不失为一种“自知之明”式的破局:作为一家初创公司,与财大气粗的巨头在预训练模型的算力竞赛中硬碰硬,无异于以卵击石。而B端市场,据Gartner最新预测,潜力不可谓不广阔:企业软件中整合自主型AI的比例将从2024年的不足1%跃升至2028年的33%;同时,超过**15%**的日常工作决策将交由AI智能体自主完成1。这片蓝海,无疑是亟待开采的金矿。
然而,掘金B端市场,技术实力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在B端的号召力与渗透力。而这,目前正高度依赖于李开复的个人影响力。他不仅亲自下场担任CEO,改变了过往“自己做董事长,找别人当CEO”的投资模式,更在牵头招募具有实战经验的新型战略咨询团队,亲手陪伴客户企业设计AI嵌入业务的路径1。这番“亲推”,不仅传递出强烈的信号,也凸显了这项战略的风险:将一个初创公司的商业成败,与一位标志性人物的个人品牌深度捆绑,无疑是一场高风险的“豪赌”。毕竟,B端业务的拓展,考验的不仅是技术输出,更是长期、深度的行业理解与客户信任建立。
利润为王:AI创业公司的生存法则
在AI大模型赛道,资本的狂热与残酷并存。当零一万物的同行们,如智谱和MinMax等,正卯足了劲冲刺首次公开募股(IPO)的荣耀,零一万物的当务之急,却显得更为务实且紧迫:在B端“赚到钱”1。这意味着,从概念验证到商业落地,从技术先进性到实际的投资回报率(ROI),零一万物必须迅速证明其“超级员工”的商业价值。
这场To B的豪赌,无疑是李开复为零一万物撬动企业AI服务大门的“破釜沉舟”之举。其背后,是公司内部一系列人事与组织层面的变动,包括部分业务的分拆和个别联创的离职,这些都暗示着零一万物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自我调整,以适应新的商业航向1。在这场史无前例的AI浪潮中,资本不再仅仅追逐技术奇点,而是更加青睐能够将技术转化为真金白银的商业模式。对于零一万物而言,“超级员工”能否成为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石,不仅取决于AI Agent自身的能力,更取决于它能否在纷繁复杂的企业需求中,精准切入,并最终,创造可衡量的经济效益。毕竟,在商业世界里,能够带来利润的“员工”,才是真正的“超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