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之门」惊天大瓜:孙正义被奥特曼“忽悠瘸”?AI算力大战正式“宣战”!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最近AI圈子真是“瓜”不断,先是传出软银孙正义和OpenAI奥特曼的“星际之门”项目闹掰了,孙总疑似被奥特曼“耍了猴”。紧接着,奥特曼和马斯克两位“显眼包”又开始隔空“炫富”,疯狂对垒自家GPU算力,这哪是搞科技,简直就是“烧钱”大战现场直播!

一场没有硝烟的“AI核战争”似乎在美国悄然打响。这边,软银的孙正义老爷子,可能正憋着一肚子气——说好的5000亿“星际之门”呢?怎么感觉自己被OpenAI的奥特曼给“忽悠瘸了”?那边,马斯克和奥特曼两大“卷王”,又在社交媒体上隔空喊话,比谁家GPU多,谁家算力“牛掰”,简直是把“钞能力”秀到了极致。

“星际之门”:说好的巨额投资,怎么就“烂尾”了?

还记得今年年初,奥特曼和孙正义那张在白宫“并肩而立”的合影吗?他们当时信誓旦旦地宣布,要联手砸下5000亿美元,打造史无前例的“星际之门”项目,目标是到2029年建设10GW(吉瓦)的数据中心,誓要重塑美国AI的未来[^1]。这阵仗,直接把大家伙的期待值拉满,觉得这波AI革命真是要“起飞”了。

然而,半年过去了,当初的豪言壮语还在耳边回响,现实却给了孙总一个“大逼兜”。据华尔街日报的爆料,“星际之门”项目不仅进展缓慢,连个像样的数据中心都还没建起来,甚至连年底的目标都悄悄缩水成——建一个小型数据中心,地点可能还在俄亥俄州。这哪是“星际之门”,分明是“村口大门”嘛!

更让人“上头”的是,据说奥特曼还玩了一手“移花接木”的文字游戏:他似乎悄悄扩大了“星际之门”的定义。按最初的设想,这个项目是由OpenAI和软银联合主导的合资公司。可现在,在奥特曼眼里,OpenAI所有的数据中心,不管有没有软银参与,都统统叫“星际之门”!要知道,这个商标可是软银当初掏钱注册的啊!这波操作,简直是“拔河拔一半,绳子变我家”的既视感。

软银的孙正义呢?那可是为这项目“砸锅又卖铁”,出售了资产,还承担了一堆新的债务。他一直梦想在AI领域“C位出道”,可过去几十年投了上千亿,却总跟风口“擦肩而过”。好不容易以为这次“抱上了大腿”,结果奥特曼转头就跟甲骨文、CoreWeave等其他运营商做起了几十亿美元的交易[^2]。这“绿茶”行为,是不是有点过分了?难怪有人调侃,奥特曼可能就是另一个特朗普,画的饼再大,人们也纷纷“跑路”。

算力“军备竞赛”:奥特曼、马斯克谁是“显眼包”?

正当“星际之门”的“烂尾”疑云甚嚣尘上时,AI圈的另一场“大戏”又开演了。这回的主角是大家熟悉的“嘴炮王者”奥特曼和“科技狂人”马斯克。

昨晚,奥特曼放出豪言:OpenAI计划今年年底上线100万块GPU,甚至“狮子大开口”地希望把这个数乘以100,变成一亿块GPU!这数字一出,网友们直呼“哥们儿你是数钞票数累了吗?”

紧接着,马斯克“针尖对麦芒”,直接置顶推文反击:xAI的目标是5年内上线5000万块H100等效AI算力(而且能效更高)!

这波隔空“互呛”,简直是AI界的“凡尔赛文学”顶配版。如果说算力能换算成爆炸当量,那硅谷现在恐怕已经爆发了“AI核战争”!

要知道,英伟达CEO黄仁勋去年就对xAI的数据中心建设速度赞不绝口,直言“前所未有”,xAI用19天完成了别人一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马斯克更是“凡尔赛”地表示,黄仁勋说得对,xAI的速度“无出其右,对手望尘莫及”[^3]。目前,xAI的Colossus 1超级集群已经投入了23万块GPU,包括3万块GB200。而未来几周,Colossus 2集群还要上线第一批GB200和GB300,总数高达55万块!

那么,GB200和GB300到底有多猛?根据Grok 4的说法,它们在训练上比同等H100集群快约4-6倍,推理甚至可达30倍,算力是H100的5-7.5倍。怪不得马斯克敢放出“5年5000万块H100等效算力”的豪言,这简直是给对手“降维打击”啊!

网友“FourPlex Guy Carlos Gonzalez”一语道破天机:马斯克现在更专注于AI竞赛,投入的时间甚至超过了SpaceX。为啥?因为一旦xAI达到完全性能和容量,那钱将不再是问题。谁先在AI上取得突破,谁就能掌握创造财富的终极工具!

算力版图重构:谁是真正的“牌王”?

在这场AI算力“军备竞赛”中,各大玩家的底牌到底如何?

根据Epoch AI的统计,xAI在美国可能已经拥有106万余块GPU,约等于253万块H100等效算力,分布在4个集群。其中,Colossus 2很可能上线80万块GB200 NVL2,约等于222万块H100等效算力。这速度,简直是“开挂”了!

OpenAI这边呢?它目前可用7个数据中心,可能共有128万余块GPU,相当于294万块H100等效算力。不过,这里有个“致命伤”:OpenAI的大部分算力都依赖微软爸爸,自己完全拥有的,只有可怜的65块H100算力,几乎“可有可无”。

所以,OpenAI急于依托“星际之门”实现“算力自由”,也就不难理解了。据SemiAnalysis分析,到2026年末,OpenAI的“星际之门”最大的AI训练集群将配备40万块GB200/300。但这跟微软提供的70万块GB200集群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也正因如此,OpenAI昨晚才宣布,和甲骨文达成协议,要在美国开发额外的4.5吉瓦“星际之门”数据中心容量,将此前的协议增加了九倍。OpenAI预计,在三年内,每年将向甲骨文支付至少300亿美元![^4] 没错,你没看错,每年300亿!而OpenAI自己一年的收入预期才100亿。这操作,简直是“打肿脸充胖子”啊!

马斯克更是直接“补刀”:“他们就没那么多钱!”甲骨文CEO Safra Catz也直言,“星际之门”还没成型。OpenAI每年亏损数十亿美元,它现在就是在“豪赌”:只要付费用户和广告收入能“蹭蹭往上涨”,营收就能成倍增加,否则,它可能真就“尸骨无存”了。

未来展望:这场AI“豪赌”将走向何方?

从孙正义的“星际之门”风波,到奥特曼和马斯克的算力“军备竞赛”,这一切都指向一个事实:AI大模型的世界,就是一场“烧钱无上限”的豪赌。算力,已经成为比黄金更珍贵的战略资源。

谁能拥有足够的GPU,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搭建起超大规模的AI计算集群,谁就可能在这场AI浪潮中占据先机,甚至定义下一个时代的财富法则。这场算力大战,远未结束,而且只会越来越“卷”。作为吃瓜群众,我们能做的,也许只有备好瓜子,静待下一波“神仙打架”的猛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