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电商图像:繁荣假象下的“内卷”围城与商业真解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AI电商图像赛道正经历流量和营收的双重增长,但同时面临极度“内卷”的市场竞争,技术上深陷产品一致性与“听话”能力的瓶颈,使得大规模商用受阻。未来突破口在于通过精细化差异、行业Know-how深度融合以及底层模型(如Kontext)的进步,实现技术与商业需求的精准对齐,从“卷流量”转向“深耕价值”。

当前产业格局:高速增长与极致“内卷”并存

过去一年,全球AI图片赛道中的电商图像产品呈现出一种悖论式的繁荣:头部产品在Web端访问量屡创新高,月流水轻松突破千万元人民币大关,市场潜力巨大1。然而,行业内部却普遍弥漫着“太卷了”的焦虑,甚至有知名创业者直言“这不是一个好赛道”1。这种矛盾的核心在于市场的两极分化和增量获取的难度。

从数据上看,AI商品图赛道已形成显著的马太效应。Photoroom和Pixelcut等头部产品几乎垄断了新增流量,尤其是“去除背景”等核心功能关键词的搜索流量,它们的直接访问和自然搜索流量同比增幅均在20-30%之间1。反观中尾部及后入局者,包括快手、阿里等大厂的AI商品图产品(如快手的Poify、阿里的Pic Copilot),流量表现却不尽如人意,难以起量1。这印证了在电商图片这类垂类场景中,数据累积形成的行业Know-how和用户心智一旦建立,便会形成强大的产品力壁垒和流量垄断效应

技术瓶颈:AI的“自由”与商业的“听话”之争

尽管市场对AI电商图像寄予厚望,但技术落地与商业需求的适配度依然是横亘其间的巨大鸿沟。核心挑战在于图像生成过程中的一致性问题。无论是商品图(无“人”)还是模特图(有“人”),AI在生成复杂背景或改变模特姿态时,常常会导致产品本身变形、材质扭曲或服装细节不符1。正如一位深耕AI商拍的从业者所言:

“AI 是自由的,客户要的是‘听话’。当你想让自由的 AI 去对齐客户想要的‘听话’,生成的质量就会变差、甚至产品和衣服变形。”1

这意味着,目前仅靠AI工具难以完全取代传统作图流程,尤其对于对真实性和细节要求极高的电商商家而言,往往需要“AI+人工”的混合模式来弥补缺陷,这不仅未能有效降低成本,反而可能增加了时间消耗1

近期备受关注的Kontext模型,虽然在多轮编辑和一致性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距离商业化稳定落地仍有距离。业内人士认为,Kontext虽然利好行业,能将一些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变得“更简单”,但其“抽卡成功率”远未达到商用标准,且在语言指令听从方面仍有待提高。这表明,底层模型的天花板虽然被拉高,但将其转化为可大规模、高成功率输出的商业产品,还需要大量的应用层适配工作和行业Know-how的深度集成1

商业突围:差异化竞争与市场细分

在“内卷”的红海中,Pixelcut的崛起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商业启示:差异化竞争是破局的关键。面对Photoroom在“去除背景”这一最大流量关键词上的绝对优势,Pixelcut通过以下策略实现突围:

  1. SEO策略优化与用户体验深度绑定:Pixelcut不仅在承接页面设计上使其额外出现在相关问题和图片搜索结果中,更在用户体验上做足功夫。例如,在“加背景”环节提供更丰富的模板和智能推荐,并支持在不离开页面的情况下进行多轮尝试,极大地拉长了用户停留时长,并提高了“Last Click”评分,从而优化了Google搜索引擎的排序算法1
  2. 精准打击竞品软肋:Pixelcut敏锐地捕捉到Photoroom在“图片增强”功能上的不足和用户吐槽,集中发力于此,并在产品设计上展现出更开放的模型选择和更具竞争力的价格策略,成功抢占了部分用户心智1

这表明,单纯追求流量或盲目跟风,而缺乏产品差异化和用户留存机制,最终只会如昙花一现。大厂入局受挫,除了投入有限,也与对垂类场景的Know-how不足有关。AI电商图像的未来,不在于泛泛的“生成”,而在于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实现“美化”与“效率”的平衡。

社会影响与未来展望:从工具到智能协同

AI电商图像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和伦理思考。例如,淘宝上半年整治“AI假图”的举措,正预示着AI技术在商业应用中对真实性、透明度与消费者信任带来的挑战。如何界定“AI商品图”与“假图”的边界,将是平台、商家和技术提供方共同面临的治理难题。

展望未来3-5年,AI电商图像赛道将从当前的“工具阶段”向**“智能协同阶段”**演进。

  • 技术层面:我们期待底层生成模型在“听话”能力和一致性上实现突破,尤其是能够精确控制产品细节、材质和光影表现的“完全体”模型,甚至可能是类似“开源版GPT-4o”的多模态架构,这将大幅提高AI图像的商用成功率。
  • 商业层面:市场竞争将从“流量争夺”转向“价值深耕”。那些能将行业Know-how转化为模块化、可控的AI解决方案,并提供精细化服务,能满足高标准商业需求的AI+人工混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将更具竞争力。例如,通过训练更具垂直领域专业性的LoRA模型或集成更专业的控制模块,确保生成内容的商业可用性。
  • 社会层面:AI将逐步重塑电商摄影师、设计师的工作模式,使他们从纯粹的执行者变为AI的“指挥官”和“精修师”,专注于创意构思和最终细节把控。这需要从业者不断学习新的AI工具和工作流,实现人机协同。同时,平台方将建立更完善的AI内容审核与认证机制,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AI电商图像赛道犹如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但真正的突破,并非简单地冲破围墙,而在于在城内寻找那条联通真实世界与虚拟创意的“地下通道”,让AI的“自由”与商业的“听话”最终达成和谐共生。

引用


  1. 一个流量屡创新高月入千万、但惨遭“嫌弃”的AI赛道·白鲸出海·白鲸小编(2025/7/23)·检索日期2025/7/24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