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累了?AI大模型「离线+记忆」,这波操作直接让华强北都嗨了!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大模型圈子都快“卷”成麻花了,大家喊着“落地落地”,RockAI这家低调大佬直接放出大招:不联网也能跑、还能记住你的“千元机”AI。这波“闷声发大财”的骚操作,不仅让海外市场抢疯了,据说连华强北都开始“上头”!

今年的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依旧是人从众。闷热的上海滩、挤爆的展台、扎堆的AI大模型,这画面,妥妥的“年度限定”。不过,今年的“剧情”有点不一样。

往年大家看大模型,就像看明星刷榜,谁的分高谁是爷。今年呢?观众和甲方都“祛魅”了,大家不再迷信跑分,而是齐刷刷地灵魂拷问:“有没有落地案例?” 一句话,没活儿整的,洗洗睡吧!

想想也是,过去三年,大模型这概念被市场教育了个底儿掉。尤其是2025年开年,先是DeepSeek横空出世搅动风云,接着一大票AI“明星项目”应声折戟,搞得创业者们心急火燎,投资人更是急得挠头。

有没有不急的呢?还真有! 据线报,一家上海的AI大模型创企,悄咪咪地就把它的技术卖到了全球各地,足迹遍布非洲、中东、欧美、东南亚,甚至还有俄罗斯。他们的秘诀就是:主打“离线智能”。简单来说,就是把大模型部署到连“千元机”都能跑起来的设备上,就算没网,也能实时进行AI运算。这在网络环境堪忧的欧、非、俄、中东等地,简直是“刚需中的刚需”啊!

这家公司在PR上低调得不像话,很少出来“刷脸”。他们团队内部有句“凡尔赛”的戏言:“我们不装‘高大上’,我们去‘打穿华强北’。” 普通人听着可能觉得是自谦,但懂行的圈内人,那可是要“倒吸一口凉气”的——深圳华强北什么地方?那是全球科技电子的“修罗场”,一天开模、三天量产的奇迹之地,也是无数“水下独角兽”的诞生摇篮。在这里能站稳脚跟,那才是真功夫!

这家“神秘”创企,就是RockAI(上海岩芯数智)。WAIC 2025期间,我们终于逮到机会和它深入聊了聊。

告别云端束缚:这AI竟然不上网也能嗨?

RockAI成立于2023年6月,是A股上市公司岩山科技的控股子公司。他们的核心产品可不简单,号称是国内首个**“非Attention机制的Yan架构通用大模型系列”**。啥意思?就是它能让那些堪称“算力巨兽”的AI大模型,直接在低功耗设备上“安家落户”,完全不用联网,就能实时运算!1

划重点!RockAI实现的“离线智能”,可不是市面上那种简单粗暴地把“大模型”阉割成“小模型”。人家是从底层架构开始颠覆,走了一条完全不同于OpenAI、Meta、DeepSeek的“非主流”路线。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就好比别人都在造“高速公路”,他们直接另辟蹊径,建了条“专属地铁”,而且还比公路更省油、更快!2

在本届WAIC上,RockAI更是推出了最新一代Yan 2.0 Preview大模型,不仅把多模态能力拓展到了视频领域,还引入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记忆单元”,让模型拥有了自主学习能力。低功耗、高性能、离线智能、非Transformer——这几个词,就是RockAI身上最闪耀的“标签”,也是全球客户“真金白银”投票给它的理由。

还记得今年3月的MWC(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吗?部署了RockAI大模型的AIPC产品一亮相,现场反馈简直“炸裂”!欧美、非洲、俄罗斯等地的经销商几乎当场拍板要合作。隔壁展区的友商都忍不住跑过来“围观”,神秘兮兮地问:“这个价格居然能做到离线?”

你以为海外用户对AI没需求?太天真了!他们的“离线”需求,强烈到你无法想象。

比如RockAI产品中最受海外欢迎的“智能会议助手”功能,可以在线上会议时帮你实时转录、翻译、记录、总结。听起来像国内“社畜”的日常?图样图森破!大量海外企业有着极其严格的数据安全制度,商业会议的数据,那是绝不允许传到云端处理的。这时候,一个能本地离线运行的智能会议助手,简直是“救命稻草”!

更别提全球各地那些“放荡不羁爱自由”的网络环境了。你享受惯了国内5G的极速体验,设备一到海外就可能“水土不服”:网络昂贵不说,还动不动就掉线、转圈圈,转了半天最后给你个“网络错误”,简直是崩溃现场!这种时候,离线智能的优势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当然,不只是海外,国内也有大量品牌商、ODM厂商对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和产品差异化升级有着强烈需求。你想想看,曾经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这些AI功能,都是旗舰手机的“专属特权”,高不可攀。但现在呢?随着技术链条的创新,这些功能都成了“千元机”的标配,甚至连离线的台灯、冰箱、洗衣机、电饭锅都能玩转AI!这不就是所有前沿技术的“必经之路”嘛,大模型也不例外。

目前,搭载RockAI模型的设备出货量已经初具规模,客户不仅覆盖了消费电子品牌、ODM厂商、手机、机器人、车载芯片,甚至还有大量对功耗、性能要求更“变态”的家电、XR眼镜厂商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这些嗅觉最敏锐的厂商,不少都来自——你猜对了,华强北!

AI也有了“脑子”?揭秘大模型的「长期记忆」

当“百模大战”几乎全面熄火,一大批明星创业项目急着转型、上市,甚至还在喊着“颠覆Transformer架构”的口号时,RockAI的大模型已经“润”到了世界各地。他们积累的庞大技术资源和工程化经验,足以让他们甩开对手几个身位,成为大模型赛道中最低调、却又最不容忽视的“水下独角兽”。

不过,RockAI的“野心”远不止让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个家电变得更聪明。他们真正想要的,是所有AI从业者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通用人工智能(AGI)!而这次Yan 2.0 Preview的核心杀手锏,就是**“记忆”**。他们现场展示的机器狗,那活灵活现的“记忆”能力,简直让人惊掉下巴!

在传统大模型里,知识储备大多依赖“外挂式”的调用(比如RAG, 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就像你有个“外置大脑”,需要的时候查一下。但搭载Yan 2.0 Preview的机器狗呢?它通过将记忆深度融合进模型参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长期记忆”与个性化理解。3 这种记忆不是临时的缓存,而是一种随着用户交互逐步“进化”的智能积累,让设备真的能“了解你”,甚至成为你思维的延伸,不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工具。

更关键的是,这一切都在端侧部署,本地就能完成。这意味着你的隐私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数据安全系数飙升,响应速度也快到飞起。未来的设备,将不再是被动执行指令的机器,而是拥有感知、记忆与学习能力的“数字大脑”!

人类之所以能发展智能,根本就在于经验的积累和记忆的演化。没有记忆,哪来学习、理解和个性?同理,大模型如果想从“强大工具”迈向“智能体”,也必须具备类人的记忆能力。只有当它能记住你的偏好、语境和过往交互,才能提供持续进化的服务,实现真正个性化的陪伴与决策支持,赋予机器像人一样的思维延续性和成长潜力。

RockAI大胆设想:当每台设备都拥有记忆和自主学习能力时,它们就不再是孤立的节点,而是能彼此协同、共享经验的智能体。这种**“分布式智能网络”,将催生出“群体智能”**,让系统整体的智慧远超个体之和,形成一种类社会化的学习机制。他们坚信,这是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一步!

结语:分水岭上的大模型

虽然,此刻就畅聊AGI还有点超前,但咱们把目光放回到当下,大模型确实已经走到了行业的分水岭。一边是“百模大战”的全面熄火,一大批明星项目陷入焦虑,行业洗牌、收缩、裁员的“寒冬”论不绝于耳。

然而,另一边却是设备商、品牌商、以及广大用户对AI大模型真实、大量、且尚未被满足的落地场景和需求!这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17年?那会儿,华为、苹果、三星相继推出了自家的首款手机AI芯片,把轰轰烈烈的人工智能大战从云端正式拉到了离线端,自此开启了近10年的“全民AI热潮”。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不是吗?

2025年的今天,在行业一片焦虑中“逆势增长”的RockAI,或许正悄然映照出“潮水的走向”。与其在云端大模型“红海”里“内卷”,不如在离线端和记忆能力上“外卷”,这波思路,属实有点东西!

引用


  1. 全球首个拥有“原生记忆力”的大模型Yan 2.0 Preview亮相WAIC2025 ·搜狐·(2025/7/27)·检索日期2025/7/27 ↩︎

  2. 在WAIC现场,全球首个拥有「原生记忆力」的大模型亮相 - 新浪财经·新浪财经·(2025/7/26)·检索日期2025/7/27 ↩︎

  3. 离线+记忆,大模型进化的分水岭·36氪·(2025/7/27)·检索日期2025/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