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WAIC 2025昭示具身智能正从实验室走向实用,其核心竞争从硬件躯体转向“大脑”的智能与泛化能力。工业与零售场景正成为技术落地的双核引擎,而最终目标指向能提供情感价值的家庭服务,预示着一个由数据飞轮驱动的具身智能普及时代即将来临。
当前产业格局分析
WAIC 2025的盛况,清晰地勾勒出具身智能领域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与去年展会仅有少量静态展示形成鲜明对比,今年90余款具身智能机器人不仅形态各异,更展示了从“花拳绣腿”到“花式整活”的跃迁,这背后是行业从概念验证向实用落地的加速度冲刺。这种从“不动”到“忙碌”的转变,不仅是技术成熟度的直接体现,更反映出市场需求与技术供给双向奔赴的积极态势。
展会现场呈现出两种核心能力的集中展示:其一是本体运控能力的“肌肉秀”,如宇树科技的机甲赛、星动纪元1米7高人形机器人的360度旋转街舞,以及千寻智能Moz1在全身晃动下保持水杯不撒的稳定性和擎朗智能的双臂调酒。这些演示解决了机器人在物理世界中“能动”的基础,展现了其在复杂物理操作中的精准与灵巧。
然而,更深层次的共识和变革方向则指向了**“大脑”能力的决定性作用**。几乎所有具身智能企业都将“大脑”能力置于最高优先级,意识到真正可落地的产品不仅要“身体耐磨”,更要“脑力耐耗”。灵初智能的麻将机器人“小灵”展示了在开放环境中的长程CoAT(Chain of Action Thought)能力,而自变量机器人的“小量”和“小白”则在复杂声光环境中实现了无需建模的自主感知、决策与高精度操作,例如自主制作香囊和客厅整理。这标志着具身智能正从简单的“执行者”向**具备认知、推理和泛化能力的“思考者”**演进。
当前,具身智能的商业化落地不再是单选题,而是工业与零售场景的双轨并行。工业场景中,持续、多作业、协同工作正成为厂商的突围手段,如开普勒机器人的连续搬运直播、乐聚机器人的工业流水线协同操作。零售场景则充分验证机器人的大小脑能力,通过消费端应用加速关于移动、抓取、放置这类基本操作的数据飞轮转动,如银河通用的无人药店、千寻智能的饮品取送。零售场景因其相对较高的容错率和大规模应用潜力,被视为通往家庭场景的“软着陆”跳板,并提供了早期的商业化利润。
变革驱动力解读
具身智能的加速发展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多重力量汇聚的结果:
首先,大模型赋能下的智能体飞跃是核心驱动力。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爆发,为具身智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脑”能力。正如《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指出,具身智能涵盖“大脑”和“小脑”关键技术群,使得人形机器人能够实现自主感知、决策与行动1。大模型为机器人带来了强大的语义理解、复杂推理和泛化学习能力,使其能够摆脱预编程的限制,适应更多变、更复杂的真实世界环境,从而从“实验室”加速走向“应用场”2。
其次,“落地-数据-迭代”的数据飞轮效应正在形成。具身智能在工业和零售等实际场景中的广泛应用,意味着海量真实世界交互数据的持续生成。这些数据将成为训练和优化具身智能模型(尤其是大模型和控制算法)的宝贵资源,形成一个“应用越广,数据越多,模型越智能,落地能力越强”的良性循环。这种数据驱动的成长模式,正是加速具身智能从静态展示走向动态实用的关键。
再者,资本与政策的双重驱动为具身智能的爆发提供了肥沃土壤。中信证券将2025年定义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量产元年”3,这反映了资本市场对该领域巨大潜在价值的认可。IDC也预测,人形机器人在2025年有望在商用服务和特种应用中实现小规模商业落地4。同时,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和创新中心的支持,也为具身智能的研发、产业化提供了强劲的政策和资源保障。
未来竞争态势预测与社会影响
尽管当前工业和零售场景是具身智能的主要“战场”,但业内普遍达成共识:家庭场景是具身智能的“终局”。这意味着未来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将不再局限于工厂流水线或商业柜台,而是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生活中的智能伙伴。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技术在柔性物体操作(如叠衣服)、复杂避障和自主导航能力上的进一步成熟,更关键的是要解决“安全性”和“温情度”的挑战。傅利叶新款人形机器人GR-3强调的“柔软材质和圆滑设计”以及“让人想亲近”的理念,正是指向了康养、陪伴等家庭场景中所需的情感连接和人机交互的“温度”。这种从硬核功能到情感价值的演进,是具身智能走向大众的关键一步。
具身智能的普及将深刻重塑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工业领域,它们将进一步提升自动化水平,承担重复性、危险性和高精度的任务,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制造业向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在商业和家庭场景,具身智能将从简单的工具演变为具备认知、规划和一定自主性的“助手”,甚至“伙伴”。这将极大地解放人类的劳动力,使人们有更多时间投入创造性工作、艺术追求或休闲生活。然而,这种变革也必然带来就业结构的调整、对人类技能的新要求以及社会伦理、隐私保护等一系列深层挑战。
展望未来3-5年,我们预计具身智能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首先,大模型与机器人本体的深度融合将持续加速,推动机器人从执行单一任务向执行复杂、泛化任务的能力跃升;其次,随着更多场景的落地,数据飞轮将加速运转,使得机器人自我学习和进化的速度超乎想象;再次,成本的下降和制造规模的扩大将使具身智能从高端应用逐渐渗透到更广泛的领域;最后,围绕具身智能的法律法规和伦理框架将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应对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具身智能正将人工智能从虚拟世界带入物理实体,预示着一个智能体与人类深度共存的新纪元,这将不仅改变我们的工具,更可能改变我们感知和塑造世界的方式。
引用
-
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未知作者(2025/7/28)·检索日期2025/7/28 ↩︎
-
我在WAIC看见了具身智能N种落地,和一个趋势·具身研习社·彭堃方,编辑:吕鑫燚(2025/7/28)·检索日期2025/7/28 ↩︎
-
机构: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可期 - 证券时报·证券时报(2025/7/28)·检索日期2025/7/28 ↩︎
-
IDC:2025年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趋势·IDC(2025/7/28)·检索日期2025/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