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在AI深水区,构筑“自动驾驶网络”的智行者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华为NCE-数据通信领域总裁王辉,是一位坚信AI需深入产业“深水区”的智行者。他不仅推动AI在ToB场景下从概念走向精准落地,更倡导将衡量AI价值的标准从技术跑分转向实实在在的商业效益,致力于构筑一个由AI驱动的“自动驾驶网络”新时代。

当大模型的光芒从技术奇点跃迁为产业基座,当智能体从实验室走进生产线与诊室,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锐度重构全球经济肌理。在这场由硅谷萌芽、却在全球范围激荡的变革中,中国展现出独特的双重禀赋:它既是拥有超大规模应用场景的试炼场,又在芯片突围、算法开源等核心“深水区”发起攻坚,一条具有东方特色的AI发展路径正加速浮现。

2025年7月26日,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帷幕。这场汇聚了全球AI领域科技巨头、学术先锋与政策制定者的超级盛宴,昭示着AI已不再是简单的“产业变量”,而是进化为深刻影响人类文明的“文明常量”。在熙攘的展馆中,36氪搭建的“氪星直播间”成为一个聚焦产业底层逻辑的对话窗口。在这里,华为NCE-数据通信领域总裁王辉,以他特有的沉稳与洞察,揭示了AI落地应用的新阶段。

技术突破的背后:从“人治”到“智驾”的网络革命

王辉,这位在华为负责“自动驾驶网络”的领军人物,将AI对行业的深刻改变,描绘成一场从“人治”到“智驾”的革新。他直言不讳地指出,许多人或许会疑惑,网络真的需要AI驱动吗?“确实是这样的,”他斩钉截铁地回答,“网络是非常复杂的,大到运营商电信网络,小到一个企业的网络,比如清华大学,会有几万台设备来构成校园网络,并且承载了几万师生的使用。” 在如此庞大而复杂的体系中,网络的运行、体验、运营与安全,对智能化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以网络安全为例,王辉揭示了一个令人警醒的事实:“全球80%以上的网络攻击其实是由AI发起的,很多勒索攻击是AI自动去做的,导致AI勒索已经成为走私贩毒之外的第三大黑色产业。”面对智能化的威胁,单纯依靠人工对抗已是杯水车薪。他援引哈尔滨亚冬会赛事系统遭受27万次网络攻击的案例,强调了AI赋能网络防御的必要性。

这便是他所强调的“AI for Network”——利用AI技术,解决网络流量管理、安全防护等核心难题,实现网络的“自动驾驶”形态。123

然而,变革是双向的。王辉也提到了“Network for AI”的重要性。在当下,大型AI模型的训练动辄持续45天甚至60天,对网络的稳定性和无阻塞运行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如果训练过程一旦中断,就需要重新开始。”他指出OpenAI新模型训练缓慢,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断频繁。因此,构建一个高速、稳定、可靠的网络,为AI大模型的高效训练提供坚实底座,同样是华为的核心发力方向。英伟达网络业务的巨大营收也印证了这一市场趋势。

“所以我们必须将很多AI技术应用到网络里面,来解决我们网络的流量问题,再解决网络攻击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AI深刻地改变了网络这个行业。同时网络也深刻地改变了AI。”王辉的话语简洁有力,勾勒出AI与网络相互赋能、协同进化的宏伟图景。

他以清华大学智慧教室的案例,生动诠释了AI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在百余名学生同时下载课件、提交答案、与AI辅助教学系统互动的高并发场景下,通过AI技术,网络信号变得均匀可控,能精准感知每个学生、每个应用的质量,保证关键操作(如提交考试答案)的安全可靠,以及课件下载的高速流畅。这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室网络经常故障、影响教学的困境,让AI真正成为智慧教育的基石。

精准与落地的哲学:从“跑分”到“价值”的范式转移

在王辉看来,当前AI技术在ToB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并非算法的奇点突破,而是“准确性”这一工程性难题。他清晰区分了ToC与ToB领域对AI准确度的不同容忍度:“让它写一首诗没那么准,没关系;让它帮你唱一首歌,没那么准,其实也没关系。但是进入每个垂直的ToB行业的时候,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我们现在也做了很多AI辅助医疗,如果诊断出现错误,可能影响这个病人一生。”

他进一步剖析了“0.01的误差”所代表的巨大鸿沟:“我个人认为,现在的数据可能还有很多水分,实际上达到99%也很难,达到90%以上,甚至95%以上是可接受的,因为我们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阈值。”他以汽车行业的“10万公里故障数”和医生诊断为例,强调了在不同领域设定可接受的“阈值”的重要性,而非盲目追求100%的绝对准确。

王辉认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大小模型的协同与融合:“一个很关键的要素,是大小模型技术。因为我们现在也用了很多大模型技术,但是客观讲,短期内无论是大规模强化学习也好,还是其它技术也好,很难让大模型做得那么准确。”他主张,工业领域内积累的众多小模型或细分领域的专有模型至关重要,就像计算器比大模型更适合数学计算一样。

“更核心的是,现在这些AI的技术的组合,大模型的AI技术、原来领域的AI模型的技术,以及原来很多没有AI的激励模型技术,把这些技术组合起来,才能真正提升它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它的泛化性,同时又提升它的准确率,这是当前工程上的一条比较合理的路径。”他的这番话,不仅展现了技术路线的务实,更体现了对复杂工程问题的深刻理解。

这种务实的态度也体现在他对WAIC大会趋势的洞察上。他观察到,“很大一个的变化,在于大模型不再比分数了,而是比商业价值。” 曾经热衷于霸榜的大模型,如今已将目光转向了商业落地;机器人也不再仅仅是表演魔术或武术,而是在比拼谁能更好地在工厂里“打螺丝”。这种从纯技术指标到商业价值的范式转移,是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对未来的预判:AI深度融入“千行百业”的时代

WAIC的火爆程度,让王辉深切感受到了AI在全球范围内的巨大吸引力——“这次WAIC已经一票难求了,很多人想进都进不来,说明了AI的火爆。”他认为,WAIC为全球AI产业提供了一个极佳的交流平台,促进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集中互动。

展望未来,王辉预判了一个清晰可见的趋势:AI和大模型将更深度地走进“千行百业”。他期待在下一届WAIC上,看到的不仅仅是机器人能“打螺丝”,而是它们能在工厂里完成“端到端的工作”。他建议WAIC未来可以更聚焦,为每个细分行业搭建更专业的交流平台,以进一步促进AI的商业落地。

在王辉的愿景中,以强推理模型为代表的大规模学习,远未触及天花板。他坚信,如果通过多个领域知识的加持,让一个大模型在一个特定领域内变得专精,这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华为乃至整个AI行业的主要发力方向。这不仅是对技术深度的追求,更是对AI赋能真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坚定信仰。在王辉以及他所代表的华为团队的推动下,AI正从聚光灯下的概念,一步步走向产业的深水区,用其精准与落地,构筑起未来智能世界的基石。

引用


  1. 华为王辉:超大规模集群训推和网络自动驾驶,是AI在网络中深度应用...·凤凰网·(2025/8/4)·检索日期2025/8/4 ↩︎

  2. 李开复周志华纵论AI大模型,商汤徐立倡议「打脸时刻」·品玩·(2025/8/4)·检索日期2025/8/4 ↩︎

  3. 华为王辉:超大规模集群训推和网络自动驾驶,是AI在网络中深度应用...·智源社区·(2025/8/4)·检索日期2025/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