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哲清:在AI智能体浪潮之巅,重塑互联网入口的笃行者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朱哲清,前Meta AI资深专家,现Pokee.ai创始人,以其对AI智能体前沿技术路径的深刻洞察,正引领一场旨在重塑互联网流量入口的深刻变革,坚信专业级Agent将定义未来工作流,并为创作者生态带来新的商业价值。

硅谷的空气中,总是弥漫着变革的气息。当2025年7月17日,OpenAI终于掷出其“Agent时刻”——通用型ChatGPT Agent正式发布,市场随之掀起一股关于AI代理技术路径选择的轩然大波。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竞速,更是一场关于未来互联网形态、流量分配乃至商业模式的深度思考。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智能体大战”中,Pokee.ai创始人、前Meta AI应用强化学习团队负责人朱哲清,无疑是少数能以清晰的逻辑和深邃的预判,勾勒出这场变革图景的关键人物。他那份对技术趋势的敏锐捕捉,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拿捏,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坚韧与笃定,正如《名利场》中描绘的那些在时代浪潮中弄潮的企业家,既有《纽约客》特稿的冷静剖析,又带着Barbara Walters式的情感洞察力,让人得以窥见一位行业先锋的内心世界。

智能体浪潮:技术路径的深邃洞察

在朱哲清眼中,AI智能体的竞技场并非单维度的较量,而是多条技术路线并行发展、各擅胜场的复杂生态。他将其精妙地归纳为四大方向,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技术全景图,每一种选择都蕴含着独特的哲学与权衡:

第一种是基于浏览器的Agent。这种代理的魅力在于其“万能”的潜力。朱哲清解释说:

“我认为浏览器(Browser)的意义在于,世界上所有的网页和互联网服务,都可以集中呈现在某个页面,所以我只需要我的Agent能够看到网页、去操作网页,我就可以完成我的任务。用户可以看到这个基于浏览器的Agent在页面上点了哪些地方,一页一页地去看浏览器是不是跟人一样在操作网页。”1

然而,这种万能性伴随着显著的缺陷——“它的缺点是很慢,而且Token消耗特别高。”1OpenAI的ChatGPT Agent和Manus便是此类产品的代表,它们虽然功能强大,但在速度上却受限于网页加载的固有瓶颈。

第二种是沙盒(Sandbox)环境下的Agent。这种代理擅长处理无需联网的计算任务,比如数据分析。沙盒环境的优点是“可以运行任何不需要联网的、开源的程序包”1,效率高。但朱哲清也直指其局限性:“它的缺点在于,它很多情况下无法访问互联网,特别是那种需要认证的产品。”1

第三种,则是大模型与受限沙盒的结合,例如Genspark。这类Agent在特定任务上表现出色,但其沙盒环境高度受限,只能运行预设的程序包。朱哲清将其比喻为:

“它会变成一个类似于微信小程序的存在。”1

这种模式牺牲了通用性,换来了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Token消耗。

而朱哲清和他的Pokee.ai,则开辟了第四条截然不同的路径——工作流集成(Workflow API)。这条路线的精髓在于直接与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API和SDK深度集成,而非依赖复杂的浏览器导航或虚拟机环境。朱哲清直言不讳地指出,Pokee.ai最大的不同是速度:

“它可能是目前所有的Agent里面最快的——总体速度应该在市面上所有产品的4-10倍左右。”1

这种“快”的秘密在于其底层架构的精简与高效:

“我们不再需要用非常复杂的虚拟机和Tool Calling(工具调用),而是直接用第三方集成的SDK(软件开发工具包)和工具。通过我们自己的Tool Calling基础模型去调用这些函数,它的整体速度会大幅提升。”1

尽管这种方式在通用性上不如基于浏览器的Agent那样“万能”,例如无法让个人用户通过Agent在Instagram或Facebook上发帖(因为平台不开放此类API),但对于目标用户群体——专业人士而言,这恰恰是效率与精准度的最佳平衡。

流量重塑:未来互联网的入口之争

对朱哲清而言,AI智能体之争远不止于技术架构的优劣,更是一场深刻的互联网入口变革。他的目光穿透眼前的技术细节,直抵未来流量分发的核心。他大胆预测,传统的工作流和流量获取方式将被彻底颠覆:

“整个Agent浪潮会从某种意义上取代正常的Web流量……在接下来一到两年内,大多数门户网站,无论电商、搜索、视频网站,还是其他门户网站,流量一定会迅速下降,而入口变成了各个方向的Agent。”1

他描绘了一个未来场景:人们不再打开YouTube或电商网站,而是直接通过Agent指令完成信息获取、购物下单等一系列任务,所有交互都在Agent内部发生。这种对未来场景的具象化描绘,不仅展现了他作为技术前瞻者的远见,更透露出一种深刻的使命感——成为新入口的构建者。

正因如此,Pokee.ai选择推出自己的协议,而非沿用当前可用性极低的MCP(多智能体协作协议)。朱哲清以一种务实而决断的语气解释道:

“我们的目标是,公司不再需要做MCP协议,你也不需要自己去做一个MCP 服务器,就直接把开发API给我们,我们处理剩下的事。所以在服务提供商层面,公司什么也不用干,就可以得到额外的流量入口。”1

这种策略不仅降低了第三方服务商的接入成本,也彰显了Pokee.ai抢占未来流量枢纽的雄心。

当被问及这种变革对广告和创作者生态的影响时,朱哲清的回答出人意料地乐观而富有启发。他坚定地认为“广告这个行业会永远存在”,只是“它的形式会发生改变”1。他提出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知识产权将直接成为可收费的资产,Agent将为每次调用内容向创作者付费,从而取代传统的广告分成模式。

“你不再需要去在谷歌上面投广告,也不再需要去免费地把你的内容发给YouTube,让它去帮你投放,而是有一个Agent直接向你付费,通过它自己的广告机制去覆盖它自己的成本。”1

这种对未来商业模式的深刻洞察,不仅消除了创作者对流量折损的担忧,更描绘了一个内容价值可以直接变现的理想图景。他对推荐系统演进的思考也同样深邃。在他看来,传统基于排名的推荐系统可能面临巨大挤压,取而代之的将是“连续的、基于体验、基于探索的交互机制”1,每一次交互都力求精确,以促成下一轮对话。这是一种从“流量最大化”到“价值最优解”的范式转变,揭示了他在技术理性之外,对用户体验和商业本质的深刻理解。

笃行者的商业哲学与人文关怀

朱哲清的商业哲学核心,在于他清晰地将Pokee.ai定位为专业人士的产品。他敏锐地洞察到C端用户的需求往往是分散、低频且充满变数的,例如一次性旅行规划。而专业用户的需求则高度重复和标准化,比如“我们目前的很多用户每周都会跑一模一样的工作”1。这种对用户画像的精准把握,决定了Pokee.ai以速度和效率为核心的ToB策略。

他理解平台不愿开放个人用户接口的商业逻辑,因为平台更希望个人用户直接参与,而非通过Agent间接消费。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思维,让他能够避免盲目追求通用性,而是将精力集中在最能创造价值的领域。他所描绘的未来,是一个开发者和专业用户可以通过Agent大幅提升效率,让“写一行提示词就行了,不再需要写那么多代码”1的世界。

在采访的字里行间,朱哲清不仅展现出一位技术领袖的严谨逻辑和前瞻判断,更流露出对整个行业生态的人文关怀。他对于“知识产权本身可以直接收费”的预言,以及对广告行业形态变化的思考,无不体现了他对创作者价值的尊重,和对未来数字经济公平性的期盼。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的构建者,更是一位社会影响的思考者。正是这种技术与人文的融合,使得他在AI智能体这个高速迭代的战场上,成为一个既能擘画宏伟蓝图,又能脚踏实地打造产品的笃行者。他的故事,是硅谷无数创新者中,一个关于如何以技术创新重塑未来生活与工作模式的鲜活注脚。

引用


  1. 智能体大战分水岭时刻:四种技术路径全解析·36氪·硅谷101(2025/8/4)·检索日期2025/8/4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