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在一个充满憧憬与挑战的闭门会议上,英伟达的Rev Lebaredian、宇树科技的王兴兴和银河通用的王鹤,共同描绘了物理AI和具身智能的宏大未来。他们坚信,机器人将把计算带入万亿美元的物理世界,而合成数据和中国独特的生态系统将是实现这一愿景的关键。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的余温仍在弥散,但在英伟达一场闭门交流会的现场,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更为炽热的能量——那是对未来的深邃洞察与磅礴雄心。当英伟达Omniverse和仿真模拟技术副总裁Rev Lebaredian,与中国机器人领域的两位先行者——宇树科技CEO王兴兴和银河通用CEO王鹤——以及一众媒体济济一堂时,人们仿佛听到了一个新时代的序曲:一个由“物理AI”引领,计算力从信息宇宙跨入真实物理世界的万亿级新纪元。
这是一场不仅仅是关于技术细节的探讨,更是一次关于人类如何借助智能体,重新定义生产力与生活方式的哲学思辨。
英伟达:从信息到物理的计算革命
Rev Lebaredian,这位在英伟达技术架构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副总裁,他的目光深邃而坚定,似乎能穿透代码与硅片,直抵未来世界的图景。他以一种令人信服的逻辑,勾勒出物理AI的宏伟蓝图。过去三四十年,计算产业将信息世界的能力放大了数百倍,但其影响主要停留在数字化的内容,如语言和可编码信息。然而,与全球总产值超百万亿美元的物理产业(制造、物流、医疗等)相比,IT产业的5万亿美元不过是冰山一角。Rev坚信,人工智能的出现,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将这两个世界连接起来。
“我们已经进入AI推理时代,下一波浪潮将是物理AI。” Rev Lebaredian的声音充满力量,他将机器人定义为这座连接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桥梁”,让计算的力量不再局限于信息市场,而是能深度介入并改造那广阔无垠的物理世界市场。1
而中国,在他眼中,是这场革命的“最佳地点”。他细数着中国在物理AI和机器人领域得天独厚的优势:全球近半数的顶尖AI人才、无可匹敌的电子制造能力、以及庞大的制造业基础,为机器人大规模部署、数据收集与快速迭代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生态系统”。这种高度的认可,既是对中国市场潜力的肯定,也是对全球协作模式的深刻洞察。1
英伟达为此铺设了坚实的基础:三台专门为机器人打造的“计算机”——嵌入机器人内部的“本体计算机”(如专为人形机器人设计的Jetson Thor,计算能力是上一代的近10倍1),训练机器人“大脑”的“AI工厂计算机”(DGX和HGX系统),以及用于生成数据和测试机器人的“仿真计算机”(Isaac Sim、Isaac Lab、NVIDIA Cosmos)。这不仅是硬件的堆叠,更是从芯片到平台、从训练到部署的全栈式解决方案,一种高度优化的“专用计算机”哲学,旨在打破通用计算的瓶颈。
宇树科技:人形之路的坚守与探索
王兴兴,宇树科技的CEO,带着一股青年科学家的锐气与务实,对人形机器人倾注了全部热情。他认为,人形机器人是通用型机器人的“最理想载体”,因为“真正的通用AI在执行任务时必然离不开机器人,尤其是通用型机器人”。他甚至大胆预言:
“我一直相信,当通用AI大规模成熟后,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制造一台人形机器人,就像今天人们可以购买电脑零部件组装一台电脑一样。未来若AI足够强大,对硬件的要求会越来越低。”1
这份信念驱动着宇树在硬件成本上实现颠覆。去年5月发布的9.9万元人形机器人已具市场竞争力,而近期新版本R1更是将价格拉低至3.9万元人民币,大幅降低了消费级和工业级应用的门槛。他相信,硬件成本已不再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最关键障碍,真正的瓶颈在于“具身智能模型的泛用性和实用性”。
在王兴兴的叙述中,宇树的技术探索充满着实验精神。从去年底在央视春晚实现16台机器人的全自动编队跳舞,到近期与央视合作的机器人格斗赛,他坦言,这些背后离不开NVIDIA Isaac Sim平台在动作学习和深度强化学习中的支持。他甚至尝试将视频生成模型作为“世界模型”驱动机械臂,尽管规模受限,但这份对前沿技术的好奇与大胆尝试,如同夜空中偶尔划过的流星,短暂却引人深思。他鼓励行业同仁:
“对于新兴技术,我认为大家都应该大胆尝试。AI领域充满了可能性,往往一个灵光一闪的创意就能带来突破。希望鼓励更多人去探索,或许下一个创新就出自你手。”1
这份开放和探索,正是推动技术突破的内在驱动力。
银河通用:合成数据驱动的具身智能落地
王鹤,银河通用CEO,则以一种更为落地和商业化的视角,诠释着具身智能的潜力。他与英伟达英雄所见略同:共同的目标是打造通用机器人,这“将成为下一个价值数万亿美元、数万亿人民币市场的关键性、革命性产品。”1
银河通用选择的并非纯粹的人形,而是轮式双臂双手形态,主打高续航和工业级安全性,旨在实现大规模、高可靠交付。其G1机器人已在自动充电、运行流畅度与稳定性方面达到大规模自主商用标准,并在WRC大会上现场部署了搭载NVIDIA Jetson Thor芯片的机器人,展现出“丝滑的运动性能以及实时的货箱视觉处理与运动规划能力”,被赞誉为“最快的人形机器人”。1
银河通用得以在复杂环境中高效导航和操作,核心在于其大规模具身大模型VLA。他们首发的抓取基础大模型Grasp VLA,能在各种光照和背景下实现指定物体的零样本抓取,无需事先训练。这为实现“自然语言+即时执行”奠定了基础,并已在零售场景中成功应用,同一模型可抓取和递送50多种不同摆放形态的商品,从刚体到软体全覆盖。
王鹤强调,银河通用之所以能率先推出并稳定应用这些基础大模型,得益于对仿真引擎的极致依赖:
“我们与NVIDIA一致认为,合成数据是推动具身智能快速落地的关键。目前,真实世界数据仅占我们训练数据的1%,其余99%均为合成数据。”234
他们将自研机器人模型、大量物体与材质资产输入合成管线,生成百亿级抓取操作和柔性物体操作大数据集。这些数据让模型在真实环境中具备极高的鲁棒性与泛化能力。银河通用的商业化成果已然显现:全球首个24小时无人药房解决方案已在北京、上海等地签约超过100家药店;24小时无人零售店项目也计划在10个城市的百处核心商圈部署。
弥合鸿沟:仿真与现实的协同进化
在媒体交流环节,关于技术瓶颈的探讨尤为深入。当被问及机器人对能耗、热管理和体积的严苛要求时,Rev Lebaredian从历史的维度剖析了英伟达的应对策略:告别通用计算平台上的“摩尔定律”,转向针对特定算法的“专用计算机”的全栈优化,这正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1
而“仿真到现实”(Sim2Real)的差距,则是横亘在物理AI面前的巨大挑战。Rev承认,如果仿真器不够精准,机器人就无法被信任。他提出了弥合差距的三重路径:
- 提升仿真器精度:利用AI本身作为提升仿真速度和精度的工具,将物理仿真函数转化为AI函数,构建AI模拟器。NVIDIA正在开发的“Cosmos”项目,正是能理解世界物理规律的AI模型,与传统仿真结合,构建更精准、高效的仿真器。1
- AI辅助生成数据:即使有高质量仿真器,构建具有正确物理参数的虚拟环境也极难。未来具备物理理解能力的AI将成为“机器人艺术家”,辅助高效创建真实感十足的虚拟世界。1
- 直接捕捉现实世界:利用物理AI技术将现实环境数字化、导入仿真环境,确保虚拟场景与现实高度一致。1
王鹤也印证了仿真在具身智能训练中的关键作用:
“随着仿真引擎和并行渲染器的进步,合成数据的生成变得更加高效……无论是人形机器人行走、跳舞等技能的训练,还是抓取、叠衣服和导航等任务的背后,都离不开高效的仿真器和并行渲染器。”他特别感谢英伟达在这一过程中提供的强大支持。1
关于多模态大模型发展面临的数据稀缺问题,王鹤一针见血地指出:“文本数据非常丰富,而文本-图像配对数据相对较少,再加上动作数据更少,因此视觉理解能力和基于视觉的动作操作能力还有较大差距。” 他重申,仿真正是应对这一数据瓶颈的“最有效途径”。1
而王兴兴则直言,目前机器人领域的大模型架构“非常不统一”,拖慢了整体进展。但他对视频生成模型作为“世界模型”驱动机器人的方向抱有期待,并从谷歌的最新成果中看到了潜力。
洞察未来:机器人与人类社会的深层交织
在会议的尾声,对话转向了机器人更深层次的社会影响和未来形态。关于“人形”必要性的争议,王兴兴和王鹤给出了各自的理解。王兴兴认为双足设计提供更强的通用性,是“自然而然的发展方向”,而移动能力是更弱的AI能力,真正的核心在于通用AI模型。他认为在不同阶段,最适合落地应用的形态会不同。1
王鹤则从终局视角看待人形机器人:
“从长远来看,人形机器人无疑是要融入人类的生活中……除了人形,它没有其他合适的形态。”他预测人形机器人产值将呈指数级增长,三年后达到1万台,再三年后10万台,十年内可能超越汽车和手机产业,成为万亿级市场。1
当被问及机器人取代人类工作,甚至影响生育率的问题时,Rev Lebaredian的回应充满了宏观视野和人文关怀。他指出,多数国家面临人口缩减趋势,可能导致经济停滞或萎缩。因此,发展机器人技术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旨在“补充‘人工人口’,帮助完成各类工作并提升生产力”,从而维持甚至推动社会发展。1
对于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部署的关键瓶颈,王鹤明确指出是“机器人完成任务的能力仍然不足,能够执行的任务类型有限”。但他相信,一旦抓取、移动和精准目标识别与定位这三个基本能力实现高度通用化,市场将迅速扩展。他乐观预计,到今年年底,银河通用将有几十台机器人进入工厂车间实际应用,但诸如汽车工厂的分拣工作,在速度和精度上仍需进一步突破。1
王兴兴对机器人大规模普及的周期持谨慎乐观态度,他认为通用机器人技术才发展了两三年,与十几年前的技术已不可同日而语。他预测未来几年人员和出货量有望每年翻倍,但家用机器人面临更高的伦理和安全标准,普及难度更大。
这场闭门会,不仅是一次技术细节的分享,更是一次对未来图景的共同描绘。在Rev Lebaredian的战略远见、王兴兴的工程师情怀、以及王鹤的商业落地魄力交织下,物理AI和具身智能的宏伟叙事,正从实验室的构想,一步步走向现实世界的每一次抓取、每一次移动,每一个颠覆传统产业的可能。
引用
-
物理AI如何变革机器人产业?英伟达与宇树、银河通用创始人闭门会全实录 · 腾讯科技 · 海伦 · (2025/8/11) · 检索日期2025/8/12 ↩︎ ↩︎ ↩︎ ↩︎ ↩︎ ↩︎ ↩︎ ↩︎ ↩︎ ↩︎ ↩︎ ↩︎ ↩︎ ↩︎ ↩︎ ↩︎ ↩︎
-
物理AI如何变革机器人产业?英伟达与宇树、银河通用创始人闭门会全实录 · 36氪 · (2025/8/11) · 检索日期2025/8/12 ↩︎
-
事关人形机器人,英伟达、宇树科技、银河通用罕见同框发声 · 新浪财经 · (2025/8/11) · 检索日期2025/8/12 ↩︎
-
英伟达、宇树、银河通用问答:未来10年机器人如何改变世界 · 证券时报网 · (未知) · 检索日期2025/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