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之手:当AI探入百年信贷的顽疾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Salient AI凭借其创新的AI Agent模式,成功将人工智能注入传统消费贷款领域,以十人团队实现亿元营收,并获A16z等顶级风投青睐。这不仅验证了“所有SaaS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的市场趋势,更预示着AI正以颠覆性的效率和合规能力,重塑万亿级金融服务的资本流向与运营范式。

创投圈那句老生常谈的“VC/PE的尽头是放贷”,向来带着几分宿命论的揶揄。它暗示着,无论资本的智慧如何腾挪跌宕,最终总要回归到最古老、最直接的金融本源——债权。这背后逻辑朴素得惊人:任何产业的动脉都需金融血液滋养,而贷款,作为最明码标价的工具,却又恰是金融服务中最为依赖人力、最为陈旧、最为碎片化的领域之一。多数贷款机构至今仍如老式钟摆,依赖孤立系统、耗时流程与被动合规,其效率之低下,令人扼腕。也难怪那些老谋深算的PE机构,在经济潮涨潮落中,总能寻得一片安稳的债权港湾。

令人拍案叫绝的是,这句“真理”在人工智能时代,非但没有失色,反而被赋予了硅基的炫目光泽。日前,一家名为Salient的AI Agent公司,专注于为消费者提供贷款服务,成功募集了6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3亿)的新一轮融资,由眼光独到的A16z领投,老股东经纬创投(Matrix Partners)、Michael Ovitz和Y Combinator亦慷慨解囊。此轮过后,其估值已飙升至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亿元)。这笔投资,无疑是对AI化信贷前景的一张沉甸甸的投票,预示着资本正在将目光从空中楼阁般的“元宇宙”,转向脚踏实地的“数字炼金术”12

Salient的故事,始于2023年初,彼时ChatGPT的火苗刚刚点燃全球创业者的激情,许多人尚沉浸于大模型的技术狂欢。但Salient的两位创始人,阿里·马利克(Ari Malik)和穆昆德·蒂布雷瓦拉(Mukund Tibrewala),这对相识十余年的高中挚友,却将目光投向了金融行业的陈年旧账。马利克,一位在哥伦比亚大学主修计算机科学与哲学的奇才,职业生涯横跨DST Global、特斯拉、淡马锡和高盛,对金融的痛点有着切肤之痛。他在特斯拉任职期间便发现,即便面对信用评分极高的加州购车者,管理贷款的成本依然高昂得令人咋舌。蒂布雷瓦拉,则是一位16岁便开发出蒙古顶级教育应用的技术天才,从卡内基梅隆大学走出,在Airtable磨砺技艺。他们最初只想用AI自动拨打电话,但很快意识到,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算法之手:效率与合规的双重奏

两位创业者的灵光一闪,最终凝结成一个宏大的愿景:一个完全集成、由AI驱动的贷款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巧妙地整合了三大核心模块:用于全渠道交互的人工智能代理、一套合规性监控套件,以及一个具备高级洞察和欺诈检测功能的服务自动化引擎。翻译过来,Salient便是将传统金融机构那些繁复、易错、高成本的后台作业,尽数交由算法处理。借款人的语音、文本、邮件、聊天互动,自动收款、还款、保险更新等日常事务,甚至潜在的不公平、欺骗、滥用或违规行为的监控,皆由AI一手包办。

据称,Salient的AI客服不仅能与人类客服平分秋色,在许多案例中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它们能够更高效地组织通话,在最佳时机拨打每一通电话,并轻松驾驭任何语言的来电。蒂布雷瓦拉将此归结为“时机”的馈赠:GPT-3.5等大模型的出现,让高质量的演示成为可能;随后可微调开源模型的涌现,则将Salient的日均调用量从百次跃升至数十万次,为规模化扩张铺平了道路。这正是技术与商业结合的典范,算法不再是实验室里的屠龙之技,而是金融市场的点金之手。

精兵简政:十人团队的亿元传奇

在AI赛道普遍“烧钱”的背景下,Salient仅有的两次融资显得有些特立独行。但从其背后资方的赫赫声名来看,这无疑是一个明星项目的缩影。其业绩同样令人侧目:通过五种不同语言,成功拨打逾6000个收款电话,促使付款完成率提升22%,挂断率降低17%,通话时间缩短14%。在汽车贷款服务领域,Salient已与逾300万独立借款人建立联系,催动了高达10亿美元的收款。其业务版图亦迅速扩张,从汽车贷款延伸至信用卡、抵押贷款等各类面向消费者的贷款产品,并成功拿下了Westlake Financial、EXAR Finance和American Credit Acceptance等行业巨头,甚至包括美国三大上市银行3

最为令人称道的是,这个仅有十人的精简团队,其年化营收(ARR)已突破14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亿元),在最新估值下,达到了惊人的25倍PS。尽管与热门赛道动辄几十上百倍的估值相比,Salient显得“低调”,但在向来保守、估值理性的金融服务领域,这已然是头部企业的标杆。这笔投资的背后,是资本对效率与人才密度极致结合的认可。

马利克讲述的“邮件轰炸”和“搬家到客户家门口”的创业故事,生动诠释了拿下标杆客户Westlake Financial的不易与价值。正是这家资产超过250亿美元的汽车贷款巨头,在耗费一年多时间将其产品上线后,成为了Salient商业化的里程碑。十名身兼数职的工程师,既是客户经理,又是部署专家,直接与CFO们对话,这种“全员销售+技术支持”的模式,效率之高令人咋舌。因此,本轮融资的首要目的,便是扩充团队。因为,面对“从一到百”的巨大市场,仅仅十人已不足以撬动其宏伟蓝图。

Salient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它剑指成为“美国每笔贷款的记录系统”。这意味着未来将构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会计系统、工作流自动化工具以及AI呼叫中心等一系列软件。这并非平地起高楼,而是用AI的魔法,将此前流行的SaaS软件如CRM、RPA、AI客服等重新演绎一遍。贷款流程的沉重成本是行业顽疾,如今AI的加持,使其找到了更高效的终结者。

环顾国内市场,这一垂直赛道的直接竞逐者寥寥。更多仍是传统RPA厂商在进行AI结合的探索与升级,这或许预示着东西方在金融科技前沿应用上的微妙时差

趋势洞察:当所有SaaS都被AI重做一遍

去年,业界普遍达成共识:“面向企业的SaaS软件,在AI浪潮下都重新获得了新生。”这些公司无需在C端烧钱买量,亦无需另起炉灶拓展新客户,只需在现有产品架构上巧妙融入AI,便能获得用户热烈反馈与营收数据的显著向好。此趋势的受益者,正以惊人的速度日益增多。

即便如几年前SaaS行业标杆Figma这样的优秀选手,也未能在市场降温大潮中幸免。正是其在2023年全力布局AI,积极转型,才得以重塑其市场地位。这清晰无误地证明了,“所有SaaS都值得用AI做一遍”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正在真实发生的商业革命。在这一浪潮下,资本的嗅觉如同最精明的猎犬,总能嗅到那些被AI重新激活的商业价值,并毫不犹豫地注入新的血液。这场技术与商业的联姻,正在悄然重塑全球经济的肌理,淘汰那些固守旧范式的顽固者,并奖励那些敢于拥抱算法未来的先驱4

引用


  1. AI放贷,估值25亿·新浪科技·(2025/8/13)·检索日期2025/8/13 ↩︎

  2. AI Agent放贷款,获投4.3个亿·凤凰网·(2025/8/13)·检索日期2025/8/13 ↩︎

  3. AI创企Salient凭AI Agent获投4.3亿,深度解析其如何用大模型颠覆传统贷款,实现合规自动化,重塑消费金融,探索AI变现新路径。·AIGC BAR·(2025/8/13)·检索日期2025/8/13 ↩︎

  4. 东四十条资本(ID:DsstCapital)·微信公众号·张雪(2025/8/13)·检索日期2025/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