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逆变器巨头瞄准算力心脏:阳光电源在AI浪潮中的电力奇袭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在储能市场竞争白热化之际,全球光伏逆变器巨头阳光电源成立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事业群,豪赌AI电源新赛道。此举不仅是其寻求“第二成长曲线”的战略突围,更是电力电子技术在数据洪流时代,从新能源走向智算核心的商业逻辑再演绎,预示着能源与信息基础设施深度融合的新篇章。

昔日驰骋于光伏逆变器疆场的阳光电源,正以一种令人侧目的姿态,将罗盘指针拨向了人工智能的“心脏地带”——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电源供应。在一个多数玩家仍在储能这片红海中苦苦挣扎的时代,这家曾凭借光伏逆变器雄踞一方的能源科技公司,却悄然间为AI的饕餮算力,备好了“口粮”。这绝非一时兴起,而是一场在公司核心高管亲自操刀下,由一个全新的AIDC事业群所承载的,充满野心的战略大迁徙。

这般急切的转向,并非没有缘由。放眼全球,以GPT、Deepseek等为代表的生成式AI正以其裂变式的生长速度,推动着全球智算中心建设的狂潮。据国际能源署(IEA)4月发布的报告,全球数据中心的用电量预计将从2024年的415太瓦时(TWh),飙升至2030年的约945太瓦时,其增速之快,几乎要让那些习惯了传统电力曲线的分析师们,在咖啡里多加几勺糖以保持清醒。届时,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贡献全球新增电力消费的约十分之一,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对电力基础设施的严峻拷问1

在这场算力与能源的宏大叙事中,阳光电源并非无的放矢。该公司在今年5月便已明确表态,将把握AIDC机遇,并为此设立了子公司合肥阳光源智科技有限公司。其核心逻辑,正如华福证券在研报中所指出的,在于其在光伏逆变器领域积累的深厚电力电子技术优势,有望“平滑”迁移至AI电源。毕竟,逆变器在数据中心的成本中已占据5%-8%的份额,而英伟达GB300服务器采用的800V高压技术,更是需要专用的直流逆变器来为GPU集群供电。这种从光伏阵列到AI芯片的“电力桥梁”架设,听起来似乎水到渠成,甚至有传闻称,阳光电源已与英伟达核心供应商维谛(Vertiv)在下一代HVDC方向达成明确合作,且独家合作的可能性极大,而Meta、谷歌等巨头亦在接触之列2。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如果数据是新时代的石油,那么高压直流电源,便是那条将原油精准输送到AI炼油厂的至关重要的管道。

攀登新高地:机遇与荆棘并存

然而,市场对于阳光电源能否在这片新大陆上开疆拓土,并非全然乐观。诚然,电力电子技术具有相通性,但从光储行业的“日晒雨淋”到AIDC电源的“精雕细琢”,其技术门槛与商业逻辑已不可同日而语。一位资深光储行业人士坦言,AIDC及服务器电力电源设备市场呈现“高端垄断、中低端混战”的格局。阳光电源切入中低端或无虞,但要攻克适配高频算力等关键难题,进军高端市场,则需跨越一道道技术鸿沟。毕竟,获得头部客户的认证往往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这对于任何一家急于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企业而言,都是一场耐力的考验。

更何况,这并非一片无人区。海外市场,台达、维谛技术、伊顿等欧美及中国台湾厂商早已深耕多年,技术领先,生态成熟。其中,维谛作为英伟达下一代800V电源的核心供应商,其市场地位如同磐石。在国内,禾望电气、麦格米特、科华数据等老牌玩家也已加速布局800V电源,市场竞争之激烈,丝毫不亚于光储领域的白热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阳光电源此番高调进军AI电源,其背后也隐约可见估值回升的考量。尽管其上半年储能系统出货量预计仍高达20-25GWh,全年预期维持在40-50GWh,稳居中国集成商首位,但“无电芯战略”在成本上的劣势,使得其在中东等关键市场屡屡被“有电芯战略”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截胡”。加之华为在PCS(功率变换系统)领域的步步紧逼,以及国电南瑞凭借央国企背景在出海项目中占据的天然优势,阳光电源在主业上所面临的压力,已非坦途。因此,寻求新的增长极,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情理之中的战略突围。

这场“豪赌”的结局尚待时间检验。但毋庸置疑的是,在AI算力需求如潮水般涌来、且对电力供应提出前所未有高要求的背景下,电力电子领域的任何一次技术跃迁与商业模式创新,都可能重塑全球能源与科技的版图。阳光电源的这一步,无论是华丽转身还是险中求胜,都已为我们打开了一个观察未来产业融合与竞争的新窗口:当光伏巨头与AI巨兽相遇,电力的未来,或许正被重新定义。

引用


  1. 成立AIDC事业群,阳光电源豪赌AI电源·预见能源·杨锐(2025/8/13)·检索日期2025/8/15 ↩︎

  2. 电力设备系列:海外AIDC需求强劲,HVDC逐步成为共识·新浪财经(2025/8/4)·检索日期2025/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