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淘金热:当华尔街不再质疑AI的“天价账单”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在最新一季财报的亮眼表现下,市场对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巨额资本开支(Capex)质疑声已烟消云散,转而期待更多投入。AI在广告和云服务两大核心业务上展现出强劲的商业化能力,不仅驱动营收增长,更成为构建竞争壁垒、吸纳顶尖人才的利器。然而,这场盛大的“数字淘金热”终将面对资本折旧带来的成本考验,届时,效率与回报将取代盲目投入,成为新的战场。

几个月前,当科技巨头们豪掷千金投入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时,华尔街的眉毛还紧锁着,质疑这是否又是一场没有清晰回报的“烧钱”游戏。然而,数字经济,如同一个反复无常的神祇,已在2025年第二季度悄然改变了其青睐的方向。随着谷歌、Meta乃至远在深圳的腾讯纷纷亮出财报,一幅令人振奋的画卷徐徐展开:AI,这个一度被视为“吞金兽”的庞然大物,如今正显露出其“点石成金”的魔力。市场上的疑虑非但没有加深,反而如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贪婪的渴望——“投入,还不够!”1

数字时代的“点金术”:AI如何炼金

这股热情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业绩之上。AI带来的“点金术”首先在在线广告云服务这两朵最为艳丽的商业之花上绽放。

以谷歌为例,这家号称“全栈AI”的巨头,其第二季度营收飙升14%至964亿美元2。其中,云服务营收劲增32%至136亿美元,增速甚至超越了其核心搜索业务,运营利润率也从令人咋舌的11.3%跃升至20.7%。这并非偶然,AI驱动的云服务订单量同比激增38%,积压订单高达1060亿美元,无疑证明了企业客户对AI赋能的需求并非一时兴起。更精妙的是,谷歌在广告业务中推出的AI Max和智能出价探索等工具,分别使广告主转化率提升了14%19%。这表明,AI不仅仅是后台的“苦力”,更是直接与营收挂钩的“销售明星”1

大洋彼岸的Meta也上演了类似的奇迹。其二季度广告营收同比大涨22%至465亿美元,同样超出市场预期1。Instagram和Facebook平台引入的新AI广告推荐模型,分别将广告转化率提升了5%和3%。一项内部测试甚至显示,采用新模型AdLlama的广告主,其广告点击率显著提高了6.7%,并能生成多达**18.5%**的广告变体1。这印证了一个朴素的商业逻辑:当AI能让广告投入的每一分钱都更有价值时,广告主自然愿意投入更多。

与此同时,中国科技巨头腾讯也尝到了AI的甜头。其广告业务在AI技术推动下实现20%的同比增长,达到360亿元。AI在广告创意生成、投放、推荐及效果分析上的应用,有效提升了点击率、转化率和广告主投资回报率(ROI)。这不仅让腾讯市值重返巅峰,更证明了AI已成为其核心战略,甚至在游戏领域也扮演着重要的驱动角色,通过AI队友和智能助手等功能,持续提升用户体验与留存。腾讯的混元大模型正不断迭代,成为其各项业务的“智能基因”3

然而,AI的商业化并非只局限于大厂的现有业务。在更广阔的创业领域,AI赛道正成为“皇冠上唯一的明珠”1。OpenAI和Anthropic等大模型公司,以惊人的年化收入和估值证明了基础模型本身的巨大价值。而AI编程助手、生成视频工具乃至AI Agent产品,正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实现商业化里程碑,突破**1亿美元年化收入(ARR)**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这预示着,AI的商业版图远不止于此,其在垂直应用领域的繁荣才刚刚开始。

资本铸就的“高墙”与“人才收割机”

在AI驱动营收增长的早期阶段,科技巨头们似乎达成了某种心照不宣的共识:“AI capex”即权力。这种权力体现在三个层面:

  • 市场门槛的抬高:谷歌将2025年全年资本支出预期上调100亿美元至850亿美元2。Meta的资本支出更是激进,第二季度投入170亿美元,占当季营收的35.8%,远高于谷歌的23%,并预计2025年资本支出将在660亿至720亿美元之间,且2026年仍将增长1。这些动辄数百亿美元的投资,绝大部分用于服务器、数据中心和网络设备,无异于在AI赛道上铸造了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高墙”。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般规模的“军备竞赛”已是望尘莫及,使得AI领域越来越成为科技巨头的专属赛道1
  • 人才的马太效应:在这场“数字军备竞赛”中,资本不仅是硬件的筹码,更是人才的磁石。科技巨头们凭借雄厚的财力,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买入”顶尖AI人才,甚至不惜以高薪和更广阔的业务空间进行吸引。正如近期Meta大举吸纳人才,这使得人才的马太效应愈发显著。当人才被巨头收割,中小企业的AI技术和产品增长乏力便成为必然,历史的剧本似乎再次上演:新技术革命的成果,最终往往由那些财大气粗的现有玩家收入囊中1
  • 生态的掌控力:谷歌甚至采取了“釜底抽薪”的策略,其广告部门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广告客户使用AI技术进行广告投放,即便客户使用非谷歌的第三方AI工具,其订阅费用也可报销1。这种看似慷慨的举动,实则是一箭双雕:它不仅直接刺激了AI在广告领域的应用,提升了客户在谷歌平台上的投放预算(甚至增加了30%-40%),更重要的是,它让谷歌得以直接观察和对比自家模型与竞品在真实场景中的效果。这无疑增强了其对AI生态的掌控力和数据优势。

隐现的成本巨兽:折旧与未来的算力战场

然而,任何盛宴都有曲终人散之时,任何投入都将面对成本的“回流”。当前大手笔投入的服务器、训练芯片和数据中心,其高昂的购置成本最终会通过折旧这一会计科目,悄然“回流”至公司的损益表。根据公开信息,AI服务器的折旧年限普遍在5-6年1。这意味着,每年数百亿美元的资本投入,将转化为每个季度数亿美元的折旧费用,这笔开销足以让许多中小型上市公司望而却步。

谷歌首席财务官的预警已为这场“军备竞赛”的未来敲响了警钟:“过去几年我们资本支出投资的显著增加将继续给损益表带来压力,主要表现为更高的折旧。在第二季度,折旧同比增长13亿美元至50亿美元,增长率为35%。鉴于近期资本支出投资的增加,我们预计折旧的增长率将在第三季度进一步加速。”1

这并非危言耸听。当AI行业的“爬坡”期逐渐接近尾声,也就是当各大巨头普遍放缓资本投入的步伐时,竞争的焦点将不可避免地从“军备竞赛”转向如何最大化前期巨额投资所产生的回报。届时,对算力利用效率的极致追求、对模型推理成本的精打细算、以及对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深度挖掘,将成为新的战场。那些能够将“天价账单”转化为持续盈利能力的玩家,才能在这场数字革命的终局中笑到最后。毕竟,数字经济的魅力,最终还是要落到真金白银的回报上。

引用


  1. 从这个季度开始,市场不再质疑AI Capex了·硅基星芒·贝贝侠(2025/8/19)·检索日期2025/8/19 ↩︎ ↩︎ ↩︎ ↩︎ ↩︎ ↩︎ ↩︎ ↩︎ ↩︎ ↩︎ ↩︎ ↩︎

  2. Alphabet Announces Second Quarter 2025 Results·Alphabet(2025/8/19)·检索日期2025/8/19 ↩︎ ↩︎

  3. 市值重返巅峰,腾讯尝到AI甜头·OFweek人工智能·陈邓新(2025/8/17)·检索日期2025/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