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抖音创始团队成员创办的数美万物,正通过自研高精度AI 3D模型(Hitem3D)和自建供应链,打通从数字创意到实体商品生产变现的全链路,预示着一个由AI驱动的“所见即所得”个性化制造新纪元,并以务实的小步快跑策略,而非急于复制“杀手级应用”的步伐,重塑创意经济的未来图景。
在AI大模型浪潮汹涌的今天,无数创业者渴望复刻上一个时代的“杀手级应用”神话。然而,一群曾成功打造国民级应用抖音的核心成员,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径:深入到看似“小而垂”的实体制造领域,用AI技术搭建一个从数字创意到物理实体的“造物平台”。数美万物的出现,不仅是对AIGC商业化潜力的深刻探索,更是对未来生产关系、消费模式乃至创作哲学的一次大胆重构。
技术赋能的“所见即所得”:从像素到实体的飞跃
长期以来,AI创意工具如Stable Diffusion和Midjourney已大幅降低了数字内容生成的门槛。然而,从屏幕上的像素到手中的实物,中间横亘着复杂而专业的3D建模、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环节,成为无数创意变现的“死亡之谷”。数美万物正试图填补这一鸿沟,其核心技术创新体现在对3D生成模型的突破上。
该公司自研的图生3D模型——Sparc3D和Hitem3D——是连接数字创意与物理制造的关键桥梁。尤其引人注目的是,Hitem3D通过设计全新的3D VAE(变分自动编码器),将输出模型的分辨率提升至惊人的1536^3。这一分辨率已达到工业级标准,意味着生成的3D模型能够直接用于开模和投产,极大减少了传统设计流程中耗时耗力的修模成本。1 近期,全球头部3D打印机厂商拓竹(Bambu Lab)宣布将接入Hitem3D API,预示着设计师和普通用户将能够“所见即所得”地将数字创意转化为可打印的实体产品,这无疑是AI赋能个性化制造领域的一大里程碑。
此外,团队还发布了Ultra3D模型,在保持高精度的同时,将3D生成速度提升了6.7倍,这对于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高并发生产需求至关重要。这些技术进步不仅缩短了从概念到产品的周期(从数周缩短到几分钟),更重要的是,它们重新定义了“设计”与“制造”的边界,让普通创作者也能跨越专业壁垒,深度参与到物理世界的创造中。
重塑创意经济:社区、工具与供应链的立体交织
数美万物的战略布局并非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它是一个集AI创作工具、内容社区和实体供应链于一体的生态系统。这种“重模式”的搭建,正是其商业敏锐度的体现。
- AI创作工具链: 从文生图、图生图到图生3D,再到超清修复和局部重绘,为创作者提供了多维度的AI辅助设计能力。这些工具降低了专业设计技能的门槛,使得任何有创意的个体都能轻松上手。
- 创作者社区: “造好物”和海外平台Hitems,构建了一个创意分享与交流的平台。通过“造物挑战”和“想要”机制,社区不仅能孵化优质创意,还能通过用户需求数据反哺设计,形成良性循环。
- 自建供应链: 这是数美万物最具差异化和挑战性的部分。与传统内容平台仅停留在内容创作不同,数美万物将触角延伸至广东的生产基地,涵盖首饰、服装、家居、陶瓷、玩具等品类。这种“深度绑定”的供应链模式,使得平台能够支持从单件定制到批量生产的“个性化商品定制模式”,实现了创作者“内容变现”的核心诉求。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自建供应链使得团队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制造数据,并深刻理解生产流程的痛点,从而精准反哺AI模型和工具的迭代优化。 用创始人张勃的话说:“没有打通供应链,很多事情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做。”
这种“社区+工具+供应链”的立体模式,正在构建一个全新的“创作-生产-变现”闭环。它不仅为创作者开辟了全新的商业化路径,也为传统制造业引入了按需定制、柔性生产的强大动能,加速了从“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的产业范式转移。
抖音基因与AI时代方法论:从小而美的垂直深耕到生态构建
数美万物团队的“抖音背景”引人遐想,人们不禁会问:他们会复制抖音的“杀手级应用”神话吗?然而,创始团队对此却有着清醒的认知。张勃强调:“我个人从来不信产品经验可以复用的说法。做抖音那会儿,很多事情不是我们能决定的,而是市场和时代推着产品走。”1 这种洞察力,让他们在AI时代选择了更具韧性和长期价值的创业哲学:
“不把每个阶段规划得太刻板,让用户和市场自然推着产品往前走。”1
这种务实而迭代的策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从小而美切入: 团队初期并未急于追求泛用户规模,而是选择从哥特、Y2K、朋克等特定风格的潮人创作者群体入手,以积累优质设计内容和用户反馈,这与抖音早期从“酷炫音乐社区”起步的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妙。
- 用户驱动产品: 他们相信“给用户提供AI创作工具是首要的,只有让用户先在社区中玩起来,才能给团队反馈更多的玩法和需求。”1 这种以用户行为和需求为核心的迭代逻辑,体现了互联网产品思维在AI时代的延续。
- 克制与聚焦: 在当前阶段,团队将重心放在模型、供应链管线、工具与社区等核心能力建设上,而非盲目烧钱推广。他们认为,只有当平台次日留存率达到50%以上,才适合进行大规模推广。这种“不轻易变形”的战略定力,避免了在技术和市场尚不明朗的早期阶段过度扩张的风险。
这种**从“深”到“广”、从“垂”到“泛”**的发展路径,体现了对AI时代产品演进逻辑的深刻理解:在底层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用户心智仍在培养的初期,深耕垂直领域,打磨核心能力,积累高质量数据和用户反馈,远比追求短期爆发性增长更为关键。
未来展望:AI造物如何重塑消费与产业边界
数美万物的实践,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商业探索,更是对未来社会图景的一次具象化预演。
- 对创意与劳动的重塑: AI造物平台将进一步民主化设计和制造能力,使得“全民皆创作者”成为可能。传统的“设计师-生产商-消费者”链条将被重新定义,更多“创消者”(prosumer)将涌现。这可能引发关于知识产权、创意归属和劳动价值的新一轮伦理讨论。
- 超个性化消费的崛起: 在可预见的未来,消费者将不再满足于批量生产的标准化商品,而是追求极致的个性化与独特性。AI造物平台将满足这种“一人一物”的定制需求,推动消费市场从“商品同质化”走向“需求差异化”的新阶段。
- 制造业的范式革命: AI与柔性供应链的结合,将加速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从设计到生产的效率提升、成本优化和定制化能力增强,将是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关键驱动力。未来,“虚拟工厂”与“物理生产”之间的协同将更加紧密,甚至可能催生出全新的“分布式制造网络”。
- 数字与物理世界的融合: 数美万物的探索,是数字原生内容(如二次元IP、虚拟形象)向物理世界延伸的一个缩影。这种跨越虚拟与现实的“具身化”趋势,将深刻影响元宇宙、数字孪生等前沿概念的落地,模糊数字资产与实体资产的界限。
当然,AI造物之路并非坦途。技术层面,高精度3D模型生成仍需解决复杂几何结构、材质纹理还原等挑战;商业层面,如何平衡定制化成本与规模化效益、如何构建可持续的创作者分成机制、以及如何应对知识产权侵权等问题,都将是数美万物乃至整个行业需要长期思考和解决的课题。然而,这支具备深厚互联网产品经验、又敢于“躬身入局”实体制造的团队,正以其独特的务实哲学和技术实力,为我们描绘出AI时代下“灵感即商品”的宏伟蓝图。2
引用
-
抖音创始团队成员,做了一个AI创意的造物平台|涌现NewThings·36氪·周鑫雨,苏建勋(2025/8/19)·检索日期2025/8/19 ↩︎ ↩︎ ↩︎ ↩︎
-
数美万物发布首款原创高清模型工具,开启AI造物“所见即所得”时代·新浪财经(2025/7/10)·检索日期2025/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