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独角兽”们:当人工智能遇上大数据,是涅槃还是新一轮资本炼金?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上海的星环科技,一家专注于大数据与AI基础设施软件的“独角兽”,正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和对大模型的深度融合,寻求在香港二次上市,这不仅是对其技术实力和市场地位的检验,更是中国企业在AI时代如何平衡创新与盈利、本土竞争与全球布局的缩影。

在数字时代的璀璨舞台上,总有那么几家企业,即便头顶“独角兽”光环,也难免在聚光灯下暴露出其颇为“骨感”的财务现实。眼下,上海滩又跑出一位这样的选手——星环信息,这家已在科创板挂牌的国产大数据基础软件领军者,正试图叩响港交所的大门,寻求二次上市的资本加持。其雄心勃勃的背后,是AI与大数据深度融合的宏大叙事,以及一个值得玩味的悖论:如何将前沿科技的“火花”转化为持续的“利润之光”?

星环科技的故事,颇具几分硅谷的创业基因,却又深深植根于中国市场的“自主可控”情结。创始人孙元浩,这位从英特尔数据中心软件部亚太区CTO宝座上毅然决然走下来的技术极客,早在2013年便预见了大数据时代的潮汐。彼时,他手握Hadoop的“降龙十八掌”,旨在打造一套属于中国的“超级工具箱”——TDH(Transwarp Data Hub),一个集数据管理与处理于一体的强大平台。这如同在遍布原始森林的数据荒野上,搭建起一座座现代化的炼油厂,将海量信息提炼成可用的燃料。

然而,数据洪流的奔涌之势,并未止步于此。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异军突起,人工智能不再只是附着在大数据之上的“插件”,而是逐渐演变为其核心驱动力。星环科技显然深谙此道,其战略重心已从单纯的“数据基础设施”向“AI基础设施”加速迈进。这绝非简单的“换个招牌”,而是对核心商业逻辑的深刻重塑。用大模型降低开发成本,将繁琐的编码工作化繁为简,用户只需一句自然的语言指令,便能“吩咐”系统搭建起复杂的数据处理流程,这简直如同从传统的手工家具组装,一跃进入了“智能顾问”代劳的时代。1

不止于此,大模型的赋能潜力,还体现在几个关键维度:其一,它让数据的检索变得更加“聪明”,金融机构可以借此构建专属问答系统,一言即可调阅浩瀚的历史交易规则;其二,它为垂直领域的大模型训练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例如在医疗领域,基于Sophon平台,对病历文本、医学影像等非结构化数据的联合分析,正突破传统机器学习模型的桎梏,辅助医生做出更精准的诊断;其三,也是最直接的,大模型正被用于赋能客户业务,在金融领域,银行得以通过分析新闻舆情、研报文本,提取关键信息并生成风险预警,为信贷决策提供前所未有的洞察力。这无异于给传统的“数据仓库”装上了智能大脑,让其不再是死的存储,而是活的智慧源泉。

中国大数据软件市场,正如一锅高速沸腾的粥,规模预计在_2024年将达到492亿元人民币_,2019年至2024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_27.5%_,增速令人咋舌。2然而,在这片热土上,群雄逐鹿的格局仍未形成绝对垄断。国际巨头如甲骨文(Oracle)、微软Azure、AWS等凭借其成熟的生态系统和先发优势,高居云端,俯瞰众生。相较而言,国内企业在AI基础设施领域虽起步较晚,却展现出惊人的追赶速度。华为云、阿里云等“大厂”构筑了坚实的底层服务,而星环科技这样的初创企业,则在细分市场,尤其是纯软件服务领域,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星环科技在中国AI基础设施软件市场排名第五,更是其中最大的纯软件服务商,这无疑是其向资本市场讲述的有力故事。

然而,故事的另一面,却并非一路坦途。财务数据显示,星环科技近年来一直与亏损为伴:2022年营收3.73亿元,亏损2.72亿元;2023年营收增至4.91亿元,亏损收窄至2.89亿元;但到了2024年,营收回落至3.71亿元,亏损反而扩大至3.44亿元3这笔账,在资本市场看来,无疑是笔“烧钱”的生意。在科创板上市两年后,选择赴港进行二次IPO,其背后无疑有着对资本的强烈渴求,以及对更广阔、更具流动性市场窗口的期盼。毕竟,在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风险资本愈发谨慎的当下,能找到新的资金来源,无疑是延续“独角兽”生命线的关键。腾讯、深创投等早期投资者的押注,也凸显了市场对其潜力的认可,但资本终归逐利,何时能从“亏损的增长”转向“盈利的增长”,是星环科技必须回答的灵魂拷问。

这场关于AI与大数据的资本炼金术,远未到揭示最终成果的时刻。星环科技的二次IPO,将成为观察中国AI基础设施市场演进,以及资本如何衡量创新与风险的绝佳案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AI军备竞赛”中,唯有那些真正能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商业价值,并有效控制成本、实现自我造血的企业,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引用


  1. 星环科技创始人、CEO孙元浩:大数据与AI将深度融合·财联社·(2025/8/20)·检索日期2025/8/20 ↩︎

  2. 上海杀出超级独角兽:用AI改造大数据,全国第五·铅笔道·铅笔道(2025/8/20)·检索日期2025/8/20 ↩︎

  3. 上海杀出超级独角兽:用AI改造大数据,全国第五·铅笔道·铅笔道(2025/8/20)·检索日期2025/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