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导航抑或迷失罗盘?AI旅游助手重塑在线旅行的效率、体验与信任边界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AI旅游助手正凭借大模型能力加速渗透在线旅游,在提升出行效率和个性化规划方面展现巨大潜力。然而,数据准确性、信息孤岛以及深层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是其当前面临的关键挑战。未来,技术迭代、生态融合与以用户为中心的人机协作将共同推动这一领域从工具属性向真正意义上的“助手”进化。

AI对在线旅游行业的改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速。从携程的“携程问道”到飞猪的“AI问一问”,再到同程的“程心AI”和马蜂窝的“AI路书”,各大平台纷纷亮出底牌,竞相推出面向用户的AI旅游助手。这一波AI浪潮,由DeepSeek等通用大模型的崛起及垂类场景的深度融合驱动,正试图破解消费者高度个性化、场景复杂性高、数据碎片化等行业痼疾。然而,这些“智能管家”究竟是带来省心便捷,还是徒增信息混乱,其长期前景仍需在争议中探寻。

智能助手浪潮:效率革新与体验升级

当前AI旅游助手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两大方面:效率提升体验优化。在效率层面,一站式服务已成标配,涵盖从机票/高铁预订到酒店、景点推荐的全流程,显著简化了出行前繁琐的准备工作。

技术原理层面,各大平台基于其底层大模型和数据样本,展现出不同的产品设计逻辑与优势。例如,同程的“程心AI”和飞猪的“AI问一问”在集成DeepSeek-R1和阿里通义千问等主力模型后,通过深度思考能力和对用户体验细节的理解,能够给出更精细化的班次、酒店推荐及优势分析,甚至提供额外出行贴士,展现出更强的“人性化”决策辅助能力12。这标志着它们不仅仅是信息检索工具,更是具备一定上下文理解和逻辑推理的“思考者”。相比之下,携程凭借其作为行业龙头的庞大数据样本和丰富的B端资源,能够从500万个匹配选择中筛选出5万个可靠推荐,提供最广泛、多维度的选择,其优势在于广度和深度的数据沉淀3。马蜂窝则依托其内容基因,AI助手在行程规划中更注重景点打卡体验和网红餐厅推荐,这反映了其AI训练数据中博主攻略的权重,侧重于内容导向的体验优化

从“能用”到“好用”的跃迁,正通过AI助手深度思考、人机交互等核心能力的完善实现。例如,面对“北京三日游攻略”这类复杂指令,AI助手已能从交通、酒店、景点到餐饮给出详尽方案,并根据行程特点提供户外装备建议、线路难度讲解等。这使得AI从被动接收指令的“工具”,向主动提供引导、提高旅游满意度的“助手”本质靠拢。这是AI Agent具备自主规划、使用工具能力的早期体现,也为未来更高级别的“自主旅行管家”奠定了基础。

瓶颈与挑战:数据鸿沟与个性化困境

然而,AI旅游助手的普及并非坦途,其发展面临着旅游行业特有的深层挑战。

首先是信息准确度的先天缺陷与旅游攻略低容错率之间的矛盾。 旅游信息受天气、政策、实时运营等客观因素影响,变动快且不确定性高。AI的数据库难以做到实时无缝更新,导致推荐信息失真甚至事实性错误,例如推荐已关闭的餐厅或“捏造”景区。用户反馈显示,对AI攻略的信息准确性普遍不满,导致用户普遍将其作为参考而非完全信任。其深层原因在于数据孤岛现象严重:航空公司、公交公司、酒店、景区运营方等关键数据源之间缺乏有效联通,尤其在下沉市场和非连锁业态中,数字化程度不足进一步加剧了数据样本的缺失和碎片化。这种信任赤字直接影响了AI助手的商业转化率和用户粘性,也触及了AI伦理中透明度与可信赖性的核心问题。

其次是场景化、定制化能力的不足。 尽管AI助手在基础规划上表现出色,但面对小众、复杂或深度个性化的需求(如带宠旅行、老年慢游、文化深度研学),其制定的攻略常呈现“撞脸”式同质化,难以摆脱网红路线的桎梏。这部分原因在于AI训练数据本身可能就来源于大量模式化的博主攻略,导致AI在“学习”过程中陷入局部最优,难以跳出既有范式。年轻一代消费者对“千人千面”个性化旅行的追求日益增长,使得AI助手若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将难以跟上市场潮流,面临用户需求模糊化与服务长尾化的难题4

破局之路:平台战略与人机共生

面对上述挑战,在线旅游平台正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破局路径,其战略选择深刻影响着未来的产业格局。

路径一:发挥所长,构建差异化技术优势。 头部平台如携程,正 leveraging 其领先的酒旅合作资源和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构建覆盖B-C两端的AI生态网。通过企业级AI能力帮助B端商家数字化升级(AI客服、AI内容生产等),反向打通数据孤岛,丰富数据样本,从而提升C端体验。这是一种生态融合的策略,旨在以平台优势深化行业壁垒。

而资源和数据样本相对较弱的飞猪、同程、途牛则采取了更灵活的多智能体驱动(AI Agent)模式。例如,途牛将不同功能对接到机票小助手、酒店小助手等子AI Agent,通过独立又协作的Agent架构,加速数据更新集成,以提高准确度和运算效率。飞猪也内置行程助手、路线定制师等专业Agent,以更精准地拆解用户指令。这种模块化、协同化的AI架构,有助于在数据壁径下实现效率和准确度的提升。

路径二:借力AI但不迷信AI,回归以人为本。 马蜂窝最新推出的“AI路书”则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它不追求极致效率或大而全的网红路线,而是引导用户进行多轮次、细致的个性化需求输入(如喜好、互动形式、身体状况),耗时20-30分钟生成一本高度贴合个人诉求的完整路书。这种模式的核心洞察在于:让主导权回归人本身,一切从用户的个性化诉求出发,而不是被AI牵着鼻子走——提供有温度的科技体验,才是AI旅游助手最大价值。 这也暗示着AI在旅游领域的未来发展,将从单纯的技术导向转向成熟底层技术、用户场景融合与人性化关怀的综合发展路线。

未来展望:从“省心”到“深心”的进化

AI旅游助手正处于从概念验证商业化落地的早期阶段。其未来3-5年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1. 数据互联与生态融合深化: AI助手的准确性瓶颈将促使行业加速打通数据孤岛,通过API接口、联盟合作甚至政府主导,实现航司、酒店、景区、交通运营商等各类数据源的实时互联和共享。头部平台将借由AI能力强化其产业生态的聚合效应,成为“数据枢纽”。

  2. 多模态与具身智能的初步探索: 随着AI能力演进,语音交互将更自然流畅,结合视觉识别(如识别用户上传的照片偏好)的多模态交互将成为主流。未来或将出现线上AI助手与线下智能导览机器人、智能酒店服务等具身智能的初步融合,为用户提供更沉浸、无缝的旅行体验。

  3. 个性化与情感计算的突破: AI将从“提供选择”进化到“理解用户深层意图和情感偏好”。通过对用户历史行为、社交媒体数据甚至情绪状态的分析,AI能够提供更具共情力、更符合潜在需求的定制化方案,真正实现“千人千面”甚至“因时而异”的旅行规划,这体现了AI Agent更高级别的“智能”。马蜂窝的“AI路书”是这一方向的早期尝试。

  4. 就业结构调整与新职业涌现: 尽管AI在行程规划、客服等重复性高、模块化强的领域表现出强大的替代性,可能导致导游、行程规划师等部分传统职业的门槛下降或需求减少1。但同时,AI也将催生新的职业,如“AI旅游策略师”、“人机协作旅行体验设计师”等,他们将专注于AI工具的运用、优化和与人类的协同,以满足对有温度、深层次服务的需求。旅游行业的核心是人的体验和人际连接,AI将是OTA的补充,而非完全替代3

  5. AI伦理与治理的日趋重要: 随着AI在旅游决策中的核心地位提升,数据隐私、算法偏见、信息误导等伦理问题将更加突出。行业需要建立更完善的AI伦理与治理框架,包括数据使用的透明度、算法决策的可解释性、用户投诉机制等,以重建和维护用户信任,确保AI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AI旅游助手正处于由“省心”向“深心”进化的关键时期。“省心”关注效率和便捷,“深心”则追求深层次的个性化、情感共鸣与信任。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挑战,更是对商业模式、产业生态乃至人机关系哲学命题的深刻考验。未来,那些能够将先进技术、丰富数据、用户场景与人文关怀有机融合的平台,将有望构建可持续的商业闭环,真正引领智能旅行的新纪元。

引用


  1. 实测旅游企业AI大模型应用,导游、行程规划师会被替代吗?·南方+·(2025/3/27)·检索日期2025/8/21 ↩︎ ↩︎

  2. 省心还是添乱?AI旅游助手在争议中前进·36氪·林之柏(2025/8/20)·检索日期2025/8/21 ↩︎

  3. 同程、飞猪接入DeepSeek,旅游业大模型还有这些挑战·证券时报·乐琰(2025/3/7)·检索日期2025/8/21 ↩︎ ↩︎

  4. 密集接入DeepSeek,在线旅游平台开启AI应用场景竞速赛·北京商报·(2025/3/5)·检索日期2025/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