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美图凭借其独特的AI驱动订阅服务,成功转型为一家拥有高毛利率的“电子化妆品”公司,巧妙地融合了情绪消费与AI科技。然而,其惊人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估值,最终仍将面临“雅诗兰黛难题”——缺乏坚实的生态护城河,利润或将耗散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
在2025年的中国资本市场,两条看似平行的主线叙事正各自为战:一边是“情绪消费”带来的溢价狂欢,从奶茶到香水,无不沾染着感性的光辉;另一边则是“AI科技”勾勒的无限想象空间,硅谷的宏大叙事与东方的智能浪潮交织。这两股洪流,按理说难以交汇——你很难从蜜雪冰城的奶茶里品出AI的韵味,正如寒武纪的芯片也难以激起半点情绪的涟漪。然而,在美图(Meitu)的案例中,这看似不可能的融合却翩然上演,令人不禁好奇,这究竟是AI的魔法,还是某种精妙的商业幻术?
美图,这个曾一度在科技浪潮中迷失方向的“工具箱”公司,其往昔的挣扎可载入商业教科书的失败案例集。长期以来,它依靠着广告收入苟延残喘,将用户体验牺牲在弹窗的汪洋大海中,却仍无法摆脱连续九年亏损、股价暴跌_90%_的命运。彼时,它更像是一艘破败的帆船,在互联网的惊涛骇浪中摇摇欲坠,随时可能被巨头们收编,成为其庞大生态体系中一个无足轻重的“战略产品”。
AI换血:从“广告乞丐”到“订阅贵族”
然而,人工智能的“血”无疑为这艘沉船带来了新生。当大多数公司还在鼓吹AI对业务的“重构”仍是未来畅想时,美图已将其化为实实在在的财务报表。强大的AI功能,如“AI变装”、“AI闪光灯”和“画质修复”,不仅让月活跃用户数(MAU)飙升至2.8亿(其中中国内地以外市场贡献了_9800万_,同比增长15.3%),更重要的是,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_付费的理由_。这不仅是用户基数的膨胀,更是商业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2022年,美图首次实现盈利,其后AI驱动的订阅服务迅速成为核心。最新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总收入高达18亿元,同比增长_12.3%,调整后净利润更是同比激增_71.3%至4.67亿元。其中,影像与设计产品收入占比高达_74.2%,远超广告业务的_23.8%。付费订阅用户总量达到惊人的1540万人,同比增长_42%,渗透率达到_5.5%。1
这种转型改变了美图的生意逻辑。广告收入本质上是基于“点击率”的理性计算,每一分钱都带着精确的数字痕迹。而付费订阅,尤其是围绕“变美”这一永恒主题的订阅,则完美结合了_理性和情绪_。这意味着美图,尽管骨子里是家技术公司,却能够像奢侈品或化妆品巨头那样,赚取令人咋舌的高昂毛利率。
一门特殊的AI生意:玄学,毛利与“电子化妆品”
全球的AI生意,普遍面临着一个“内卷”的窘境。无论是OpenAI的GPT,还是Meta、腾讯、谷歌的大模型,都在算力、模型性能上玩命堆砌,生怕落后半步。作为生产力工具,效率是它们的生命线,一旦效率不济,用户便会毫不留情地转向下一个更优解。因此,即便会员费不菲,面对高昂的研发与运营成本,利润空间也常常捉襟见肘。
但“美”却不是一个理性效率能完全衡量的范畴。它是_玄学_,是主观的感知,是“神也回答不了什么叫好看”的模糊地带。而玄学,恰恰是好生意的沃土。
美图的财报数据,像一位不拘一格的魔术师,揭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AI商业范本。其半年报显示,毛利率高达惊人的73.6%。这甚至超越了以订阅服务著称的软件巨头微软的_68%_。至于内容订阅如音乐、长视频平台,其毛利率更是常常连美图的一半都达不到。1
更令人称奇的是,美图的投入成本也显得异常“克制”。在资本开支方面,它丝毫没有AI公司常见的“烧钱”迹象,仅为_3000多万元_。研发费用占比约为_24.7%,虽然高于传统成熟互联网公司,但与寒武纪、地平线这类高速成长的AI芯片公司相比,已算“节俭”,甚至低于某些成熟软件公司如金山的_36%。最终,美图实现了_20.8%_的净利率,考虑到其增长速度,利润率仍有巨大空间。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所有的一切,仅仅建立在每月_15元_的订阅价格之上。
低价高利润,这背后的答案似乎只有一个:美图的成本不高。这不再是“像”美妆生意,它分明就是一种“电子化妆品”。
美妆行业的竞争虽烈,但其核心产品成本往往极低。雅诗兰黛的毛利率常年超过_70%,完美日记以平价著称,毛利率仍接近_80%。研发投入在国际美妆品牌中,通常只有_1.5%-3%_。相比之下,那些在算力战场上厮杀的OpenAI、寒武纪乃至英伟达,尽管能在资本市场讲述AI的宏大故事,却难以售出“品牌溢价”——因为它们的价值锚定于技术性能的冰冷数据,而非情感的温暖。从这个角度看,美图无疑是一门终极好生意,它作为AI产品,竟然能赚取“情绪价值”的钱,这足以令那些为算力与模型焦头烂额的巨头们艳羡不已。
当然,这笔钱,也并非没有代价。
“雅诗兰黛难题”:高毛利,无护城河?
如果仅凭毛利率论英雄,化妆品行业无疑是全球最赚钱的生意之一。雅诗兰黛2025财年三季报中,毛利率高达_75%,廉价的原料经过巧妙的组合与品牌赋能,便能摇身一变成为商场专柜上价格不菲的“小瓶瓶”。1然而,其净利率却仅有_4.4%。利润去哪了?同期,雅诗兰黛高达_22.58亿美元_的营销费用,在明星代言、高端柜台和机场广告的巨额投入下,吞噬了_84%_的毛利润。
高毛利率并非好生意的唯一标准。它必须有坚实的护城河作为支撑,否则这些“过手”的利润,将迅速流向营销或竞争的泥沼。化妆品行业虽能赚钱,但它缺乏类似英伟达CUDA生态系统般的硬核技术壁垒。同质化的产品加上营销驱动的激烈竞争,往往会成为利润的无情杀手。
美图所处的市场,亦是强敌环伺。字节跳动旗下有“醒图”、“剪映”,甚至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也内置了不俗的美颜功能。无论是从模型技术还是从“美妆产品”的角度看,这些产品之间想拉开_本质差距_,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相比之下,腾讯音乐娱乐(TME)的个人用户订阅生意,显得稳妥得多。TME的用户忠诚度,建立在版权优势这一难以逾越的生态壁垒之上,更有TMEA腾讯音乐娱乐盛典、TIMA国际音乐大赏等线下活动的独家福利,将用户深度绑定在生态系统之中。TME已从工具型产品成功转型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生态型音乐平台,拥有深厚的护城河。
然而,回顾美图过去两年的产品故事,其付费用户增长高度依赖“AI变装”、“AI闪光灯”、“画质修复”等_爆款功能_的推动。爆款功能固然能迅速吸引用户付费,但若竞争对手也能迅速模仿并推出类似功能,美图的竞争优势又将何在?AI+影像作为AI最先实现商业变现的赛道,巨头与创业公司正前赴后继地涌入,市场竞争已然白热化。
倘若美图无法像TME那样构建基于_生态粘性_的持续变现能力,它很可能最终会陷入“雅诗兰黛难题”:表面上毛利率光鲜亮丽,但由于缺乏真正的护城河,巨额毛利最终会被不断升级的营销大战和产品同质化竞争所消耗,难以转化为持久的净利润。当AI的“情绪价值”不再独家,这场美图的“电子化妆品”奇迹,是会成为持久的商业模式,还是沦为一瞬的华丽泡影,仍需时间来给出最终的答案。
引用
-
美图公司上半年AI应用落地全球市场,净利润同比增长71.3%·封面新闻·(2025/8/21)·检索日期2025/8/21 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eid=qNbLaUTJm/2H90qSdq8Jkw==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