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的恩典:中国数字巨头的AI救赎与掘金路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在传统互联网流量红利消退之际,人工智能正成为中国数字巨头的新增长引擎。腾讯以AI赋能其庞大生态,实现利润与营收的双位数增长,更显“闷声发大财”的从容;而百度则以“All in AI”的激进姿态,在AI新业务收入上取得突破,但同时也面临传统广告业务的转型阵痛和资本投入的挑战。这场AI淘金热不仅重塑了它们的商业版图,也预示着中国在全球AI竞争中的战略坐标。

当数字经济的潮汐渐趋平缓,过往的流量红利如同退潮的沙滩,露出其下嶙峋的礁石,彼时,科技巨头们正忙不迭地寻找新的海岸线。幸运的是,这一次,他们似乎找到了一艘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诺亚方舟。在这场由硅谷萌芽、并迅速席卷全球的“AI大爆炸”中,中国的两大数字巨擘——腾讯与百度,正以各自的方式,在算法的恩典中寻找救赎与新的掘金机会。而它们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财报,便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这场变革的喜与忧。

百度:一场高风险的“All in”赌局

曾几何时,提及百度,人们想到的是搜索引擎的霸主,是那个在信息洪流中指引方向的灯塔。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搜索的魅力渐失,这家昔日巨头也曾一度步履维艰。如今,在“All in AI”的战略驱动下,百度似乎正焕发第二春,但也伴随着变革的阵痛。

其最新财报显示,百度集团总营收为_327亿_元人民币,同比减少4%,但核心净利润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同比下降35%,显示出其转型之路并非坦途 1。然而,财报中的最大亮点莫过于其「AI新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4%,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_30.6%_ 2。这部分收入主要来自百度智能云和智能驾驶两大支柱。

百度智能云,如同其AI全栈自研能力的实体化触角,在文心大模型、千帆平台以及昆仑芯的协同作用下,营收同比增长27%至_65亿元_,并连续六年蝉联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第一 1。其客户已覆盖超过_65%的央企,这无疑是抓住了B端市场的“新基建”红利。在自动驾驶领域,“萝卜快跑”(Apollo Go)的表现也令人瞩目,全球出行服务次数超_220万,同比增长高达148%,李彦宏甚至透露,在武汉已实现盈亏平衡 1。这不仅是技术实力的证明,更是商业模式验证的重要里程碑。

然而,在这场AI的盛宴中,并非所有旧碗碟都能被新菜肴取代。作为百度的“现金牛”,在线营销业务营收为_162亿_元,同比减少15%,下滑幅度再次加剧 1。AI在搜索中的占比提升,正逐步取代传统的超链接,使得竞价广告的盈利空间持续承压。高盛分析师的追问,凸显了市场对AI搜索商业化路径及其利润率的焦虑。管理层给出的答案是,AI将通过更精准的用户理解,将CPC广告模式转向CPS(销售付费)模式,以期显著提高广告库存价值 1。这无疑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也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自我革命。

值得玩味的是,在“All in AI”的号角声中,百度的研发开支投入同比减少了14%,这与腾讯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7%**形成了鲜明对比 1 3。这或许暗示着,在外部营收压力下,百度在资本配置上正进行着艰难的取舍。变革的阵痛,从武汉世纪百捷等传统代理商的退出可见一斑,其核心业务经营利润率从上年同期的_21%下滑到_13%,现金流为负_47亿元_,无不昭示着这场转型是一场破釜沉舟的硬仗 1

腾讯:润物细无声的生态赋能

如果说百度是高歌猛进的先行者,那么腾讯在AI领域的表现,则更像是一位深谙“闷声发大财”之道的数字炼金术士。它并未像百度般高调宣示“All in AI”,却悄然将AI能力融入其庞大的社交、内容与商业生态,使其原本就利润丰厚的版图更添光彩。

腾讯第二季度财报着实令人眼前一亮:总营收_1845亿元_人民币,同比增长15%;经营利润高达_692.5亿元_,同比增长18% 1。更令人咋舌的是,其毛利水平同比上涨22%至_1050亿元_,毛利率直冲57%,几乎可与全球顶尖科技巨头比肩 1。尽管财报中对AI业务的具体数据缄口不言,却在字里行间提及AI高达_16次_,这本身就说明了AI在其战略版图中的核心地位。

腾讯的AI战略,更侧重于场景化应用,而非纯粹的底层技术输出。最显著的例子莫过于其营销服务业务,收入大增**20%**至_357.6亿元_,创下历史新高 1。这已是该业务连续11个季度实现双位数增长,腾讯明确将其归因于“AI驱动的广告平台改进”以及微信交易生态的活跃 1。AI如同隐形的数字裁缝,为广告主量身定制,提升了点击率与转化率,让每一笔广告投入都更有效益。

在ToB业务板块,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营收_555亿元_,同比增长10%,增速加快同样得益于企业客户对AI相关服务的需求增加,如GPU租赁和API token使用 1。这表明腾讯的AI基础设施正在为更多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数字燃料”。

即使是那个曾被马化腾“骂”过后就“开挂”的游戏板块,AI也功不可没。第二季度游戏收入达_592亿元_,同比增长22.06% 1。无论是《王者荣耀》的AI托管与语音助手“灵宝”,还是《和平精英》的可靠AI队友“花傲天”,AI的加入无疑增加了游戏的新鲜感与用户粘性,提升了玩家体验。更重要的是,AI编程等应用也大幅降低了游戏的制作成本和时间,这在内容制作日益精良、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无疑是降本增效的利器。

腾讯自研的混元TurboS、混元T1等模型持续升级,混元3D大模型系列成果密集落地。其AI原生应用“元宝”更是通过深度整合微信读书、QQ音乐等生态,旨在用“产品力”而非纯粹的“投流”来获取用户 1。这体现了腾讯对AI商业化长期主义的理解:技术是基石,生态是土壤,用户体验才是最终的果实。

AI浪潮下的资本竞逐与中国坐标

这场由AI引发的数字淘金热,正以不同的方式奖励着不同的玩家。百度以其全栈自研的勇气和在智能云、自动驾驶等新领域的突破,证明了“AI救赎”的可能性,尽管这条路上布满了荆棘与挑战。其在AI新业务上的营收增长,无疑为投资者描绘了一幅激动人心的第二曲线蓝图,但也需警惕其在传统优势业务上的持续失血以及研发投入与激进战略之间的张力。

而腾讯,则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数、完善的生态体系以及“润物细无声”的AI赋能策略,展示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在既有商业模式中挖掘出更深厚的价值。其健康的利润增长和高毛利率,使其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时,拥有更强的资本韧性。

放眼全球,AI军备竞赛已然白热化。中国两大数字巨头的表现,不仅关乎其自身的商业成败,更事关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版图中的战略地位。是成为技术的输出者,还是应用的集成者?是押注基础设施,还是深耕生态系统?百度与腾讯的实践,为这些宏大命题提供了生动的案例。

资本逐利,但也青睐确定性与可持续性。当前,AI的商业化仍处于早期阶段,尤其是在搜索等核心场景的利润率转化,尚需时日验证 1。监管者在全球范围内,也正面临如何在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之间取得平衡的挑战。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围绕AI技术的商业模式创新、资本配置效率以及由此引发的竞争格局重塑,将是观察中国乃至全球数字经济走向的关键所在。

正如《经济学人》常言,如果说数据是新时代的石油,那么算法便是那提炼价值的炼油厂。在这一轮由算法驱动的变革中,中国的大厂们,正努力将数字沙子点石成金,而谁能最终笑傲江湖,我们拭目以待。

引用


  1. AI反哺:富了腾讯,救了百度·本原财经·本原编辑部(2025/8/22)·检索日期2025/8/22 ↩︎ ↩︎ ↩︎ ↩︎ ↩︎ ↩︎ ↩︎ ↩︎ ↩︎ ↩︎ ↩︎ ↩︎ ↩︎ ↩︎ ↩︎

  2. 百度财报亮眼: AI新业务收入首破百亿,同比增长34%·科启道(2025/8/22)·检索日期2025/8/22 ↩︎

  3. 百度,被迫All in AI - OFweek人工智能网·OFweek人工智能网(2025/8/22)·检索日期2025/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