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经济的引擎在不确定性中嗡鸣作响,一幅奇特的景象正在私人股本的隐秘角落上演:一个由高科技独角兽股份组成的喧嚣市集,在此,精明的投资者们在未来与泡沫的边缘小心翼翼地游走。这并非公开市场的镁光灯下,而是由中间人精心策划的幕后交易——一个由基金LP份额、老股转让和并购意向交织而成的“资情留言板”。其最新一期,恰如其分地展示了当今资本追逐的热点与暗流。
估值狂想曲:AI与人形机器人的资本盛宴
在最新的交易清单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对人工智能(AI)先锋OpenAI老股的求购,以及多家中国“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股份的转让。其中,一家“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的LP份额,其预期估值高达390亿人民币,而另一家——上海智元机器人公司——的LP份额则以约250亿和210亿的估值挂牌出售。这不禁让人想起,在AI军备竞赛如火如荼之际,谁能率先敲响上市之钟,赢得“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桂冠,已成为一场无声的豪赌1。
智元与宇树科技(Unitree Robotics)无疑是这场竞赛中的领跑者。据市场传闻,宇树科技正积极推进IPO,并已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投资者,其最新一轮估值可能突破200亿人民币,此前估值已逾百亿23。而在此次“留言板”上,对宇树科技老股的求购估值亦高达150亿人民币。这些数字,如同在未来之路上燃起的篝火,吸引着全球资本的目光。它们共同描绘了一个由技术突破和未来想象力驱动的资本高地,但随之而来的,自然是估值泡沫的隐约耳语。
OpenAI,作为ChatGPT的幕后推手,其魅力自不必多言。尽管市场传闻其GPT-4.5和GPT-5模型即将问世的消息可能存在时间上的偏差(反映的是彼时市场对未来迭代的强烈预期)3,但对这家公司的老股份额,买家依然趋之若鹜,显示了对生成式AI长期潜力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在资本的密林中,甚至超越了短期市场的喧嚣。
二级市场:冰与火之歌
然而,在这场由AI和机器人点燃的“估值狂想曲”之外,二手交易市场亦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对小红书、字节跳动、Shein这些已是市场熟面孔的“互联网巨头”老股,需求依然旺盛,估值稳定在数百亿美元量级(例如字节跳动3200亿美元,小红书约380亿美元,Shein约600亿美元)。这些成熟的独角兽,其稳定的商业模式和广阔的用户基础,使其成为风险规避型投资者寻求长期价值的港湾。
与此同时,一些昔日明星却在悄然寻求出路。有传言称,GPU芯片独角兽沐曦科技正经历“正常调整”(委婉说法下的裁员)3,而另一家AI Agent公司澜码科技则在寻求被并购的机会3。这些案例提醒我们,即使是技术前沿的“独角兽”,也并非总能一帆风顺地抵达资本市场的殿堂。市场的耐心是有限的,盈利能力和持续增长的故事,最终还是要用真金白银来书写。
这种私人股权的二级市场,就像一个万花筒,折射出初创企业从概念到商业化的漫长旅程中,资本配置的复杂逻辑。它提供了早期投资者退出的渠道,也为后来者提供了提前布局热门赛会的机会,但往往伴随着更高的信息不对称和流动性风险。交易方式多样,从LP份额转让到显名股东直投,每一笔交易背后都可能藏着复杂的管理费和业绩分成(carry)结构,犹如一张张网,捕捉着渴望流动性的资本和那些不介意多付出一点“入场费”的新玩家。
前瞻:资本逐鹿与泡沫边缘
展望未来,这个充满活力的私人股权交易市场将面临几重考验。首先是估值的合理性。在对AI和机器人技术前景的无限憧憬下,如何为尚未盈利甚至尚未大规模商业化的公司进行公允估值,将是投资者持续面临的难题。其次是政策与监管的介入。随着这些“硬科技”领域的战略重要性日益凸显,无论是国内的“专精特新”扶持,还是国际上对关键技术供应链的审查,都将深刻影响资本的流向和企业的估值。
此外,市场整合与淘汰赛在所难免。当资本涌入同一赛道,竞争加剧,技术路径选择的对错,以及商业化落地能力的强弱,将决定哪些“头部企业”能最终脱颖而出,哪些则沦为时代的注脚。正如36氪“资情留言板”在其免责声明中所言,信息瞬息万变,真假难辨,具体的交易需要交易各方依赖自己的法律、审计和税务专家的专业知识。这不仅仅是对个体投资者的警示,更是对整个市场的深刻洞察——在创新浪潮的顶点,最需要的并非盲目的热情,而是清醒的审视与审慎的判断。毕竟,在资本的棋盘上,胜利的果实往往属于那些能在风口浪尖上保持冷静,并洞悉长期趋势的玩家。
引用
-
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智元的“人形机器人第一股”悬了·新浪财经·金色光(2025/7/22)·检索日期2024/7/28 ↩︎
-
創辦人看好人形機器人宇樹科技押注海外、推動上市·Yahoo Finance·(未知作者)(未知日期)·检索日期2024/7/28 ↩︎
-
宇树科技下轮估值或突破200亿,40%认购者来自海外;小米 ...·创业邦·快鲤鱼(未知作者)(未知日期)·检索日期2024/7/2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