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无招,这位曾亲手缔造钉钉的传奇创始人,在离开四年后因AI浪潮骤然回归,以一种“打碎”和“重构”的激进姿态,决心用AI再造一个全球化的工作方式,其背后是对时代变革的敏锐洞察与对产品、对用户一如既往的极致追求。
2025年8月,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园区,聚光灯再次照亮了一个熟悉而又带着几分陌生感的身影。陈航,花名无招,这位曾被视为钉钉图腾的创始人,在阔别四年之后,再次站到了他亲手打造的产品发布舞台中央。四个月前的回归,如同一枚深水炸弹,在科技界激起层层涟漪。彼时,他还在自己的创业公司HHO中感受AI的磅礴力量,当“如果用AI再重做一次工作方式”的念头不可遏制地涌上心头,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他与阿里“All in AI”的战略不谋而合。这一次,他不仅仅是回来,更是带着一把“AI的锤子”,立志要“打碎一个7亿用户的产品”1——钉钉。
回归:一次理性与感性的共鸣
无招的回归,并非毫无征兆。2023年,坊间已有传闻,但他彼时断然否定:“没有想过,我还在创业,我回去干嘛?”2 真正改变他想法的,是AI。在HHO的创业经历让他切身体会到AI对生产力的颠覆性影响,他开始意识到,要真正实现“用AI再重做一次工作方式”,需要“资本和技术力量是必须的”2。这不仅仅是一个小公司能够承担的。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全面拥抱AI,以通义大模型为底座,将钉钉视为其To B战略的入口,重要性不言而喻。无招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份契合:“大模型来了,阿里要重新回归创业。”2 这场回归,既是他对时代机遇的理性判断,也根植于他对阿里的深厚情感:
“我对阿里心存感激,我们之间有信任和亲近感。”2
这份亲近感,可追溯到他第一次离开时的心境。2020年,在“云钉一体”的战略调整下,他离开了。那时的他,对钉钉的未来有着清晰的宏伟蓝图——“打造全球的工作方式,成为10亿活跃用户的产品”2。离开时,他坦言“肯定有失望”,但并没有陷入抑郁。取而代之的是,他以一种近乎苦行僧的方式,用十个月时间,跑了五万多公里,调研全国各地的市场。
“停下来干嘛呢,不能浪费时间嘛,总要给集团做点什么。”2
这番话,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透露出他骨子里对使命和责任的强烈认同。他把自己定义为“阿里巴巴培养的”,深知“没有阿里,就没有钉钉”2。这种内心的归属感,让他即使身处外部创业,也绝不考虑“背叛”去竞争对手那里。甚至在创业期间,他选择“尽量不联系”钉钉团队,因为“你越是希望他未来成功,那你越要离他远一点”2。这种看似矛盾的举动,实则饱含着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深沉爱意与放手。
重构:AI时代的工作方式宣言
回归的四个月,无招团队以“战时状态”高强度筹备,走访并解决了1850条用户需求,优化了20多条产品线,秘密建立了十多个产品创新团队,直接向他汇报。其成果便是“泄洪式”发布的AI钉钉1.0和钉钉8.01。发布会前夜,他连夜将近300页的PPT压缩到200多页,有些功能甚至因此被砍掉,这背后是时不我待的急切与对极致的追求。
无招对AI的理解是激进甚至反直觉的。当许多人将AI视为效率工具时,他却提出一个颠覆性的观点:
“AI时代的工作方式是,我们怎么帮助AI作为主体,去理解物理世界。”2
他认为,AI最终应超越人类,接管判断和决策过程,让AI来决定是用联合收割机还是人工收割,就像今天的AI客服,不再需要预设QA,而是让AI自主理解知识库,自行回答。在他的构想中,未来的AI to B产品,应该是有一个AI秘书,将所有消息处理、优先级排列,让工作像“刷着刷着就刷完了”2。这种“钉钉ONE”的愿景,正是他用AI重构工作方式的第一个雏形。
这份激进的认知,也意味着他对传统To B市场的“不屑”。
“我没把他们当对手。现在才是AI钉钉1.0版本,大家都是从零开始。”2
面对飞书等竞争对手,无招显得淡定而自信。他认为“降价就能赢,这是一种傲慢”2,真正关键的是定义未来的工作方式,解决客户的本质问题,而非局部体验或价格战。他直言,此前市面上所有To B办公产品都“没有看到AI的未来”2,而钉钉的目标,是“去成为全球工作方式的代表”2。
挑战与愿景:无所畏惧的“产品狂人”
无招的回归,不仅带来了产品层面的变革,也带来了团队文化的冲击。“本来我们拼了命地在做产品,结果天天要在热搜上搏斗。”无招对36氪调侃说2,这指向了近期关于钉钉高强度工作节奏的争议。他深知,在大公司内部创业,本身就是“不合时宜”的2。但他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大公司里面会有不同的人。有的人是以创业的态度加入的,想自己做点事情,改变世界;也有人就想安安静静地工作,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这没有对错,只是选择。”2
他要的,是那些具备创业者精神,愿意为改变世界而奋斗的伙伴。他毫不避讳地给团队的“创业状态”打出了60分(满分100),差距在于“驱动力”和“意志力”。
如今的无招,与当年的他似乎有所不同。有人评价他“比以前更小气了”2,他笑着承认,因为创业让他体会到“大公司创业好奢侈啊”,曾经的“没赚钱,所以我不得不省钱”2让他对资源使用更加谨慎。但不变的是他对产品的狂热和极致追求。从与客户共创,到发布AI纪要硬件DingTalk A11,他相信“今天这个时代,已经没有软硬件之分了”2,产品与硬件的结合是为了极致的用户体验。
他坦言,对AI改变世界的能力,现在已“更加无所畏惧了”2。当年最害怕失去钉钉的他,如今将有限的人生投入到“改变世界”的宏大愿景中。他脑海中清晰的画面是:“钉钉真正成为AI时代全球的工作方式吧。在任何一个地方,别人在工作的时候打开的,不管是电脑、手机还是什么设备,都是钉钉。”2
然而,在通往这一宏伟目标的道路上,无招也保持着警醒。他不断强调的告诫是:
“保持客户第一,不要傲慢,不能自以为是。”2
这句多次重复的话,不仅是对团队的警示,也透露出他对大公司可能陷入“傲慢”的深刻洞察。他认为,真正的改变者不是“精英”,而是“脚踏实地的精英”2。在AI的洪流中,无招正带领钉钉,以一种无所畏惧又脚踏实地的方式,试图定义未来的工作形态,这不仅是钉钉的变革,也是阿里AI战略To B版图的关键一役,更是对全球工作方式的一次大胆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