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在AI军备竞赛如火如荼之际,苹果公司虽表现出对Mistral AI和Perplexity等AI新秀的兴趣,却囿于其固有的保守并购策略,未能实现实质性突破。这种对大规模收购的犹豫,使得苹果在强化AI能力上,转而采取与谷歌Gemini等竞争对手合作的务实路径,凸显其在商业价值与战略风险之间微妙的权衡,可能重塑其在AI时代的市场定位。
当全球科技巨头们正以“千金买骨”之势,在人工智能的沙盘上挥舞着亿万支票时,坐拥万亿市值的苹果公司,却显得有些……腼腆。最近的消息指出,这家 Cupertino 的巨擘曾与法国AI独角兽Mistral AI及搜索革新者Perplexity AI进行过“亲切会谈”,探讨潜在的联姻可能,然而,这些私下耳语最终都消散在对成本、整合与长期适配性的“深思熟虑”之中。1 仿佛在AI的饕餮盛宴前,苹果依然在犹豫是否要拿起那柄最昂贵的刀叉。
吝啬的浪漫:苹果的并购哲学与AI雄心
苹果的并购史,堪称一部“小而美”的典范。其史上最大一笔收购——2014年以30亿美元鲸吞Beats,在当今动辄百亿、千亿美元的科技并购案面前,简直不值一提。此后,这家公司更倾向于收集那些能“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其生态系统的技术碎片,例如音乐识别应用Shazam,或是专注特定AI领域的Laserlike。这种精打细算、步步为营的策略,无疑塑造了苹果产品的无缝体验与高度集成,但也使其在面对如同“核弹级”技术变革的生成式AI时,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当微软以_数百亿美元_重注押宝OpenAI,谷歌与Anthropic结成战略同盟,亚马逊也紧随其后时,苹果的“小步快跑”策略,让外界开始担忧,这位曾经的市场领跑者,是否会在这场AI马拉松中,被对手们远远甩在身后。库克先生曾言,公司对_更大规模的AI相关收购持开放态度_,以加速产品路线图2。然而,现实却是,Mistral AI凭其开源大模型实力与欧洲资本的加持,已跻身欧洲AI翘楚;Perplexity则以其AI驱动的搜索引擎,直指谷歌腹地,估值高达5.2亿美元3。这两家明星企业,任何一个都可能成为苹果AI版图上的关键棋子,但面对可能的天价与整合难题,苹果的“谨慎”再次占据了上风。这与其说是对风险的规避,不如说是对自身核心价值——用户隐私、设备端处理与生态系统掌控力——的固执坚守,尽管这种坚守在瞬息万变的AI世界里,有时更像是一种自我设限。
权宜之计:AI时代的“敌友”边界模糊
在收购迟迟未果的同时,苹果的另一条路径则显得异常灵活和务实:与竞争对手_化敌为友_。有消息称,苹果已与谷歌就授权使用Gemini模型展开洽谈,以期提升Siri及“苹果智能”的功能1。这一幕,不禁让人联想到谷歌每年支付逾200亿美元,以确保其搜索服务在iPhone上占据默认地位的“历史性”合作。在AI这个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的角斗场,商业利益的驱动力远超表面上的竞争关系。
谷歌的Gemini 2.5 Flash Image模型2已正式发布,其图像生成和编辑能力令人印象深刻;而Meta更是在路易斯安那州大手笔投资500亿美元建设AI数据中心,彰显其在AI基础设施上的野心2。IBM与AMD的合作则预示着量子计算与AI加速器结合的未来2。这些案例无不说明,AI竞赛不仅是算法与模型的较量,更是_算力、数据和基础设施_的综合国力比拼。在这样的背景下,苹果选择借力打力,利用谷歌的先进模型来弥补自身在大型模型训练上的短期不足,不失为一种聪明的策略,至少在表面上,可以避免直接投入高昂的研发与并购成本。
然而,这种依赖外部力量的策略,终究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短期内解决了燃眉之急,却可能在长期削弱了苹果对核心AI技术的掌控力,并使其在数据隐私和个性化体验方面面临潜在的妥协。毕竟,将用户最核心的智能交互能力——Siri和“苹果智能”——的部分主导权交由竞争对手,其长期战略风险不言而喻。
苹果即将在9月10日的秋季发布会上推出iPhone 17,并预计展示其在AI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2。届时,全球的目光将聚焦于这位昔日创新巨头,如何在全球AI风口中,讲述一个既不失其“独有”魅力,又能有效回应市场期待的AI故事。是继续谨慎前行,还是最终破茧成蝶,上演一出迟来的“豪购”?无论选择哪条路,其都将在这场定义下一个科技时代的竞赛中,书写出独一无二的篇章。
引用
-
苹果为追 AI 赛道洽谈收购两大AI玩家,却仍卡壳在 “不敢大手笔”·Slashdot·(2025/8/26)·检索日期2025/8/27 ↩︎ ↩︎
-
苹果秋季发布会定档9月10日,预计将推出iPhone 17丨全球科技早参·每日经济新闻·宋欣悦(2025/8/27)·检索日期2025/8/27 ↩︎ ↩︎ ↩︎ ↩︎ ↩︎
-
Sora“满月”了,但不止一个AI在新生·澎湃新闻·(2025/8/27)·检索日期2025/8/27 ↩︎